▎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細胞)療法的問世對治療領域來說是革命性的,它創新性地透過改造患者自身的T細胞,讓T細胞攜帶了能夠靶向癌細胞抗原的分子。在重新輸回患者體內後,CAR-T細胞就能精確地尋找腫瘤,發揮殺傷性作用。
目前,CAR-T療法已經在血液癌症治療中取得樂觀結果,包括、淋巴瘤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美國FDA也批准了多款用於治療複發性或難治性血液腫瘤的CAR-T療法。
不過,CAR-T療法在中的治療效果仍然不夠理想,其中實體瘤的腫瘤微環境(TME)是抑制CAR-T細胞活性的重要原因。TME中會持續性產生具有免疫抑制效應的分子,造成T細胞迅速衰竭;同時TME中支援T細胞活化的細胞因子水平也非常低,比如白介素-15(IL-15)。這種雙重打擊極大地限制了CAR-T細胞在實體瘤中發揮作用。
因此,除了讓T細胞能識別腫瘤抗原,科學家還想透過改造,進一步增強CAR-T細胞的療效。今日,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在《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全新論文,他們展示了一種經過雙重改造的CAR-T細胞——T細胞既能靶向實體瘤常見抗原GPC3,同時也能表達IL-15。新研究將其稱作15. CAR-T細胞,其能夠比常規的CAR-T細胞更有效地清除實體瘤。
在1期臨床試驗中,接受常規的GPC3 CAR-T細胞治療的實體瘤患者,沒有產生明顯的抗腫瘤反應。而接受15. CAR-T細胞治療的12位實體瘤患者中,有8人的疾病得到控制,其中4人獲得部分緩解,這代表著CAR-T療法有望在實體瘤中同樣起效。
GPC3是一類實體瘤細胞表面常見的蛋白,它能夠吸引Wnt蛋白聚集從而觸發細胞增殖訊號,比如肝細胞癌通常就有著GPC3過度表達的特徵。因此在新研究中,T細胞改造工程的其中一步就是讓其表達針對GPC3的嵌合抗原受體。
在患者招募階段,研究團隊首先要獲取腫瘤樣本進行分析,確認腫瘤表達了GPC3才會納入後續試驗中。所有符合條件的患者接受淋巴去除術之後被分成兩組。一組接受的是GPC3 CAR-T細胞治療,另一組接受的是15. CAR-T細胞治療。
從治療觀察結果來看,兩組患者都沒有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但GPC3 CAR-T細胞組的患者也沒有產生客觀反應,可以說是“無功無過”。另一邊,15. CAR-T細胞組的患者狀況更好:4位患者獲得了部分緩解,其中兩位患者的腫瘤負荷至少下降了26%。此外,所有產生反應的患者血清中都有著更高的趨化因子。總體來看,在15. CAR-T治療組中的12名患者中,有8名展現出疾病控制狀態(即獲得緩解或病變穩定),疾病控制率達到66.7%。其中有一名患者的肝臟腫瘤中產生了接近完全的腫瘤壞死。
▲15. CAR-T療法可以有效控制實體瘤進展(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透過比較兩類CAR-T細胞,作者發現15. CAR-T有著多種優勢:能產生更多的細胞效應因子,比如1型干擾素訊號通路活躍;有著更高的細胞裂解活性;擴增數量比常規CAR-T細胞更多。這些因素讓其擁有了更加有效的抗腫瘤特性。可能是因為效應功能過於強大,15. CAR-T治療會引起部分患者產生細胞因子釋放綜合徵,不過一些常用的白介素-1或白介素-6阻斷劑就能緩解這一問題。
論文指出,新研究表明單次的15. CAR-T細胞療法具有安全性,也可以有效提升CAR-T細胞的抗腫瘤反應。這也暗示著CAR-T療法同樣可以在實體瘤治療中發揮強大作用,未來有望能造福更多腫瘤型別的患者。
參考資料:
[1] Interleukin-15-armoured GPC3 CAR T cells for patients with solid cancers. Nature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261-8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學術經緯”公眾號主頁回覆“轉載”獲取轉載須知。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免責宣告: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