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訊息,從北京故宮周邊衚衕中悄然矗立的特斯拉充電樁,到西部荒漠配備充電設施的公路休息區,中國交通領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邁向電氣化。這種轉變預示著汽油時代的終結,變革的足跡已遍佈全國。
根據官方統計資料,中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已達到臨界點。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統計,自7月以來的四個月中,電動汽車在乘用車零售銷量中的佔比已超過50%。這一趨勢正逐步壓縮運輸燃料需求,並對全球石油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電動車普及的速度超出預期,這促使能源巨頭、金融機構及學術界的石油預測專家紛紛調整觀點。與歐美市場需求在峰值後長期持平的情況不同,作為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中國的需求下降預計將更加明顯。中信期貨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汽油消費量將以每年4%至5%的速度遞減。
國際能源署駐巴黎的石油分析師夏蘭·希利(Ciaran Healy)表示:“中國正在以更快的步伐邁向未來。中期預期正在提前實現,這對未來十年中國乃至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長趨勢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依賴中國作為主要增長引擎的全球石油市場來說,這種轉變將削弱一個關鍵消費支柱。中國目前約佔全球石油需求的五分之一,而在中國的石油需求中,汽油消費約佔四分之一。
同時,電動卡車和液化天然氣卡車的普及也進一步削弱了柴油需求。據瑞銀證券在本月釋出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柴油消費量已於2019年達到峰值,並預計到2030年將以每年3%至5%的速度下滑。
儘管中國電動車前景廣闊,但仍存在不少未知因素。例如,是否能實現全面電氣化,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對燃料需求的具體影響。目前,插電式混動車銷量增長在過去幾年中佔據了很大比例,但關於其車主對汽油的依賴程度尚缺乏詳細資料。
國際能源署預計,中國“電動車在大眾市場的快速普及”可能會從2025年開始顯著減少汽油需求,從2023年至2030年間年均下降2.1%。而中信期貨等機構預測下降速度更快。中信在10月底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燃油效率提高、汽車保有量達到峰值以及電動車普及是推動需求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國石油規劃工程研究院的高階工程師羅豔託本月在中石油官網撰文稱,今年可能成為“中國成品油市場的轉折點,汽油消費將在迅速下滑前達到峰值”。她預計,公路上的汽油車數量最早將在明年觸頂。
中國政府早在十多年前便開始推動電動車轉型,透過補貼政策為汽車製造商爭取了擴大產量和降低成本的時間。2021年起,新能源汽車出貨量實現了近三倍增長,並預計2024年首次突破1000萬輛。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員安德斯·霍夫(Anders Hove)指出,新能源汽車目前約佔中國車輛總量的10%,預計到2027年這一比例將超過20%,並在2040年代可能接近100%。他預測,到2040年,中國輕型汽車的石油需求將從當前的每日約350萬桶降至100萬桶。
與中國相比,其他國家的電氣化速度相對較慢。美國電動車僅佔總銷量的10%左右,而共和黨在大選中獲勝後,電動車銷量增長預期被大幅下調。據國際能源署資料,美國汽油消費從2004年峰值到去年僅下降12%。歐洲的汽油和柴油車仍占主導地位,交通運輸領域的石油消費自2007年高點以來僅減少了6%。
國際能源署的希利表示,中國因電動車迅速普及而可能導致的汽油需求下降“在某些方面獨一無二”。他說:“沒有其他國家擁有與中國類似、可比的情況。”(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