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BIS)釋出了最新的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將136家中國實體列入了所謂“實體清單”,涉及半導體制造裝置、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等多個種類的半導體產品,並新增對HBM(高頻寬記憶體)等的限制、修改了先進DRAM IC(動態隨機儲存晶片)的定義。
12月3日傍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網際網路協會、中國通訊企業協會集體釋出宣告,針對美國對華採取的出口限制表示堅決反對,認為美國相關晶片產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建議相關企業謹慎採購美國晶片,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晶片企業合作,積極使用內外資企業在華生產製造的晶片,呼籲中國政府支援可靠半導體產品供應商的穩定發展。
01國產替代,按下加速鍵
此前在10月16日,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曾發文指出晶片產品存在風險,應對其在華銷售產品啟動網路安全審查。網際網路、通訊以及汽車行業是晶片產品最主要的下游客戶,其採購導向發生轉變之後,安全可靠的半導體產品供應商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望透過客戶的大量使用實現快速迭代和發展。
網際網路行業:逐步採用國產晶片
網際網路行業正逐步採用國產晶片以增強,尤其在金融、能源等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領域,國產晶片的使用能降低國外技術潛在的安全風險,保障資料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隨著雲計算和AI技術的發展,對高效能算力晶片的需求日益增長,國產晶片廠商正在快速追趕,預計在未來的算力建設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減少在CPU、GPU等環節對海外晶片龍頭的依賴。
通訊行業:5G基站國產率超90%
中國5G網路覆蓋廣度深度持續拓展,5G基站持續建設落地。2024年上半年,5G基站總數達391.7萬個,比2023年末淨增54萬個,根據中國電信釋出的《電信業採購供應鏈發展報告》,目前國內5G基站等裝置所需晶片的供應主要來自國內,國產化率超90%。
交換晶片方面,目前國內比較依賴海外產品,未來國產空間巨大,據瞭解,盛科通訊Arctic系列高階交換晶片有望在2025年批量出貨。
此外,AI的發展推動了國內雲服務商資本開支的增加,進而帶動光模組等網路裝置需求的增長,400G/800G數通光模組的國內需求正在加速增長。光模組相關的光晶片和電晶片領域也急需國產替代,為相關產業鏈廠商提供了突破機遇,預示著國產晶片在未來通訊行業中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汽車行業:進入第二輪晶片國產化加速階段
儘管汽車晶片領域由於其高要求和高門檻,國產化程序相對較慢,但2021年的汽車行業缺芯事件以及工信部發布的《汽車半導體供需對接手冊》,推動了汽車晶片國產化的第一個加速階段。
根據實現功能的不同,汽車晶片產品分為控制晶片、計算晶片、儲存晶片、感測晶片、通訊晶片、模擬晶片、功率晶片等,過去幾年,在產業鏈上下游共同努力下,功率晶片、感測晶片、儲存晶片領域的部分細分品類已成功實現突圍,國產化達到相應水平,而剩餘細分賽道如計算類、模擬類、儲存類,美系廠商仍佔據較高份額,仍亟需推動國產化程序。在汽車工業協會倡議下,相關本土晶片廠商有望迎來份額加速提升機遇。
02、晶片在地供應鏈,悄然提速
根據SIA和Techinsights資料,2023年中國大陸約佔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的30%,而產值約佔全球7%,對應自給率約23%,其中12%為中國本土企業,11%為外企在中國大陸製造。
多家國內半導體企業也對美方釋出新一輪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了評估,多數企業表示,由於供應鏈已基本國產化,總體而言影響可控。
一方面,中國擁有龐大的下游產業叢集和需求市場,以此為契機,各行業有望形成加大國產晶片採用的風向,促進本土晶片製造和設計。另一方面,今年已有不少海外半導體企業,選擇加碼中國市場,開始推行“China for China”等“在地化”生產策略,將中國的需求放在中國大陸晶圓廠生產,有望促進晶片製造環節。
(1)最新訊息顯示,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Andy Micallef透露,恩智浦在努力尋找一種方式來服務需要中國產能的客戶。恩智浦在中國北部城市天津設有測試和封裝工廠,但在中國沒有前端製造業務,未來將建立一條中國供應鏈。
(2)今年11月,意法半導體宣佈將與華虹半導體合作,計劃到2025年底,實現在華虹無錫工廠生產40nm製程的MCU晶片,以支援其中長期的營收目標的實現。意法半導體還曾於2023年6月,宣佈與國內化合物半導體龍頭三安光電在重慶合資建立8英寸碳化矽器件製造廠,專案建設總額預計約達32億美元。
(3)今年3月,美光科技在西安的封測廠房舉行奠基儀式,新廠房專案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投產,將額外增加500個就業崗位,產值將達36億元。就在去年6月,美光科技公佈計劃未來幾年對其位於中國西安的封裝測試工廠投資逾43億元人民幣。實際上自2006年以來,美光在西安投入超過110億元,西安工廠也成為美光DRAM顆粒封裝和測試以及模組製造的全球重要中心。
03信創產業,有望實現超預期發展
2019年起,“信創”一詞被頻繁提起,按“2+8+N”節奏依次推進,“2”指黨政體系,“8”指關乎國計民生的八大行業(金融、電力、電信、石油、交通、教育、醫療和航空航天),並進一步向其他行業延伸。
我國政府已經建立並啟動了安全可靠採購制度,信創產業有望實現超預期發展。早在2023年7月,中國資訊保安測評中心就釋出了《安全可靠測評工作指南(試行)》,建立了包括CPU、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在內的基礎軟硬體安全可靠測評體系。
2023年12月新發布的政府採購標準明確要求鄉鎮以上黨政機關、以及鄉鎮以上黨委和政府直屬事業單位及部門所屬為機關提供支援保障的事業機關採購相關產品時需透過安全可靠測評。隨著政府化債及更積極財政政策的落地,預計政府信創採購將從2024年四季度開始持續回暖,推動信創產業實現超預期發展。
我國信創行業已基本建立起從上游晶片到下游應用的替代產業鏈條,有4個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分別是基礎硬體、基礎軟體、應用軟體以及資訊保安。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在整個IT技術產業裡實現自主可控、國產替代。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基礎硬體:包括底層硬體和基礎設施。底層硬體主要包括晶片、韌體等,代表公司有龍芯、兆芯、飛騰等;基礎設施包括儲存裝置、整機和通訊設施等,代表公司有華為、新華三、清華同方等
基礎軟體:分為基礎軟體和雲平臺等。基礎軟體包括作業系統、資料庫和中介軟體等,代表公司有普華基礎軟體、達夢資料庫、中創中介軟體等;雲平臺則包括IaaS、PaaS和低程式碼平臺等,代表公司有用友、阿里雲等。
應用軟體:分為企業應用和解決方案兩大類,企業應用針對各種特定需求,開發出多樣化的軟體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代表廠商有金山辦公WPS、永中Office、中標普華Office等。
資訊保安:資訊保安控制則貫穿整個信創產業,其代表公司有奇安信、啟明星辰、安恆資訊、天融信、北信源、中孚資訊、360、綠盟、深信服等。
據《2024-2029年中國信創雲深度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近年來信創產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已達數千億元,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增長。這一增長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援和市場需求的擴大。
當前信創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緊迫性提升,產業持續受到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援與推動。根據國資委2022年79號文要求,預計2027年央國企完成100%信創替代。未來三年,國內信建立設有望進入新一輪加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