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今天凌晨4點開始,‘南京號’到達學校衛星地面接收站可接收範圍。當前軌道高度376.15公里、載荷功能正常……”12月12日14點40分,“南京號”交接儀式在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行,該校副校長刁愛軍介紹了“南京號”的執行狀態。
“南京號”交接儀式在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舉行
今年1月17日,“南京號”暨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八一08星搭載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升空,在太空中遨遊了303天后,於11月16日成功釋放。“南京號”由集團有關部門正式交接給學校,這標誌著我國首顆由高職院校師生主要參與研製的衛星將從此開啟“太空教學”模式。
“星空課堂”第一課
衛星雖小,五臟俱全。“南京號”採用6U立方星設計,裝載音影片儲存播發載荷、天文相機載荷、光通訊載荷等。今年9月學校建設完成衛星地面接收站和衛星測控中心,當“南京號”執行到衛星地面接收站訊號可接收區域時,師生們可以下載資料進行科學實驗。活動當天,“星空課堂”第一課開講,盧玉皖和黃威老師用“南京號”拍攝的遙感影象作為資料來源,指導學生操作軟體。
“南京號”拍攝的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照片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不僅需要科學家,也需要工匠型人才。這是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造星夢”的源起。2021年4月舉行的中國航天大會上,八一08星衛星工程專案正式啟動。從此,衛星工程成為學校發展的“燈塔工程”,學校新開設了衛星通訊與導航技術專業,發展了航天相關專業群,聘請了大國工匠、上海航天裝置製造總廠的王曙群成為產業教授。師生團隊摸著石頭過河,邊實踐邊總結,3年中學校陸續編寫完成7本校本教材。
“星空課堂”第一課
“造星”歷程也讓參與的學生收穫良多。21級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張茗豪說:“感觸最深的是,頭髮絲大小的細節沒處理好都可能影響整個產品質量。”團隊另一位成員高家偉正準備專升本考試,“參與‘南京號’製造鍛鍊了我的動手能力和工程思維,未來打算繼續學習機械。”
“南京號”從無到有隻是開端。“學校將進一步整合資源,繼續完善航天相關專業群建設;以衛星為橋樑,與企業、科研院所共享前沿技術與資源,培養更多大國工匠、能工巧匠,以適應未來航空航天領域發展。”校黨委書記、校長周慶禮說。
“這一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開創性與借鑑意義。”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表示, “南京號”的成功實踐將鼓勵更多高職院校深度參與航天探測器的研發和設計,為培養航天工匠型人才發揮積極作用。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琳 葉真 張宣
特別宣告: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釋出,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資訊釋出平臺,如您認為釋出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