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夢然 見習記者 黃敏璇 深圳報道
低空經濟再迎重磅利好!11月1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在2024國際電動航空(崑山)論壇上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據報道,六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試點檔案對航線和區域都有相關規劃,對600米以下空域授權部分地方政府。
《華夏時報》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中央空管委推進城市空中交通試點的訊息屬實,預料首批試點城市釋出不久後,第二批試點城市很快也將公佈,國內低空空域利用率有望得到提升。
“如果試點落地,將標誌著國內空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這是多年來國內推動‘低空開放’真正落地見效的標誌性步驟,將對整個低空經濟行業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零重力飛機工業(合肥)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陳炎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國內低空空域管理還存在供給有限、零散不成片兩大挑戰,行業主機廠、投資機構、各地方政府都將密切關注試點城市的成效,期望真正實現業界所期待的“隨心飛”。
試點訊息釋出的當天,A股低空經濟板塊應聲大漲,四川九洲直線漲停,宗申動力也在尾盤直線拉昇漲停,此外萬豐奧威、深城交、中信海直等低空經濟概念股也大幅上漲。
破解低空空域使用率不高難題
市場反應強烈的原因在於,釋放空域資源是發展低空經濟的重要先決條件。
低空經濟是指通常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據實際需要可延伸至不超過3000米的空域,以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中,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是最重要的應用載體。
然而,多項研究顯示,目前國內低空空域通航利用率尚不到30%,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背後有空域資源分散、審批手續繁雜等多重原因。
陳炎向記者介紹,目前國內eVTOL大多處於研發試飛階段,而未取得適航認證的載人eVTOL以及150公斤以上的中大型無人機進行試飛之前,需先申請特許飛行證。此外,在每次試飛前後,都要向屬地的空軍空管處、民航局空管辦進行報告。這是在同一機場試飛所需的流程,如果跨機場飛行,流程將更加複雜,還需包括指定航線高度等。
“從通用航空的角度來看,目前國內低空空域管路還存在兩大問題,一方面是可飛的空域有限,空域資源供給受到嚴重限制;另一方面是可飛的空域呈現孤島狀,不連網成片,這導致飛行器只能在同一區域飛行,無法跨區域飛行,就像被一堵無形的牆攔住了。”陳炎認為,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方法是參照國際分類標準對空域整體進行歸類、劃設,但目前為止這方面尚未正式實施。
也正因如此,企業在申請空域飛行時經常處於“茫然”的狀態。“大家不知道哪個地方可以飛,哪個高度可以飛,什麼時間可以飛。這使得一些企業申請空域時會採取‘大面積撒網重點捕撈’的方式,最後申請使用範圍和時間遠高於實際使用情況,進而導致空域使用效率不高。”陳炎說。
如今,中央空管委推動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試點,或將解決上述空域使用難題。“如果試點落地,將標誌著國內空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對整個低空經濟行業發展帶來積極的促進作用。”陳炎表示,例如管理審批部門不再是多個而是一個;提前報備時間縮短甚至部分非管制空域不用報備即可飛行等。
工信部等部門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到,到2027年,國內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執行。
陳炎認為,按此目標來看,首批6個試點城市釋出後,第二批試點城市預計也將很快公佈。
試點方向有跡可循
六個試點城市將如何實施,業內人士認為早已有跡可循。
實際上,為提升低空空域利用效率,相關部門早在2010年就啟動國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2010年8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釋出《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首次將低空空域由原來的全部為管制空域,劃分為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並分類管制。此後2015年起,國家空管機構又先後在珠三角、海南、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地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
幾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取得不少探索成果,但仍存在空域資源分散、審批週期長環節多等問題。與此同時,也未參照國際民航組織的分類標準對空域進行明確劃分。
直至2023年11月,中國民航局釋出了由國家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辦公室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下稱《空管條例》),以及配套檔案《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下稱《分類方法》),國內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有望取得新進展,並逐漸向國際標準靠攏。
其中,《空管條例》首次明確低空空域管用分離的原則,同時提出分級設立空中交通管理聯合執行機構,實施空域動態配置。
空域動態配置方面,提出國家建立空域動態配置、靈活使用制度,透過調整部分空域等級、型別和空域管理主體(空中交通服務主體),優先滿足國家安全需求,儘可能減少空域限制,確保空域資源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分類方法》也首次參照國際分類標準進行空域分類,將空域劃分為A、B、C、D、E、G、W七大類,其中A、B、C、D、E為管制空域,G、W為非管制空域。根據該劃分方法,eVTOL將主要在G、W、D、E類空域飛行。
因改革力度較大,上述兩份檔案備受業界關注。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空管條例》仍在徵求意見階段,尚未正式出臺。
“這份《空管條例》勾畫出了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的大方向,也就是將空域資源作為生產要素,加大供給,提高使用效率。這次試點城市大概也將按照這個思路進行。”陳炎表示,從今年各項低空經濟政策密集釋出的態勢,以及《空管條例》的改革方向來看,無論是首批6個還是未來更多試點城市的釋出,都只是空域改革緊鑼密鼓進行的標誌之一,都是必然發生的,只是公佈時間的問題。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