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和又“槓”上了。
在最新一期的《珍知酌見》節目中,再次回應了當年與雷軍的“10億賭約”,不僅提到當年雷軍輸了之後,沒有付說好的“1塊錢”賠償,而且吐槽沒有人願意和格力繼續賭“第二個五年”。
不過,引起熱議的並非這個盡人皆知的賭約,而是董明珠表示小米空調因為專利侵權,賠償了50萬元。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言論一出就馬上引起了網友熱議,小米空調也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
只是這次小米很快就進行了回應,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轉發了今年7月份“小米公司發言人”的微博,並表示:
今日相關新聞,經過再次核查,資訊不實。第一:小米空調沒有專利侵權行為;第二:小米沒有因為專利侵權賠償50萬的情況。
圖源:微博
隨後又轉發了盧偉冰的一則微博,表示在2024年的1月-11月,小米空調銷量同比增長高達53%,小米自己的大家電工廠已經動工,明年就可以自研自產小米空調了。
圖源:微博
如此快的一套組合拳下來,估計格力自己也是懵懵的,而在大家都以這輪交鋒已經結束時,格力卻又進行了一次回應。不過這次並非董明珠發話,而是格力電器證券部的一位員工表示網傳的《珍知酌見》影片片段是錄播,不是近期的影片,格力已經安排專人跟進相關報道。
目前看來,估計又是某個媒體為了流量,剪輯了一段老影片的內容,想搞個大新聞,而在經歷了上次的小米「侵權」風波後,類似的事件也確實很快就引起廣泛關注,並獲得了巨大的流量。
不過,這個「舊聞」倒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至少幫我們炸出了小米空調的一些資訊,雖然大家都猜到今年的小米空調賣得不錯,但是53%的同比增長,放在一個早已是“紅海”的市場屬實有點驚人,而且這也意味著其他品牌的份額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響。
對於這個闖進市場的新對手,作為空調行業老大的格力態度也一直很明確:來,戰個痛快,只是似乎無法阻止小米空調逐漸成長為業內的巨頭。
小米空調賣爆,只因抓住了年輕人?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小米空調依然在主打中低端市場,其實從年初開始小米就已經在發力中高階市場,推出了新風Pro、自然風Pro等多個新的系列產品,將近年來十分熱門的新風等功能整合到新品裡,並且進一步提升空調的APF。
而且,恰逢今年的夏天威力「強勁」,國內不少城市都錄得了新的最高氣溫,過高的城市溫度導致老式空調的製冷效率已經跟不上需求,不少空調外機更是因為高溫罷工,種種因素的加持下,今年的空調出貨量也是出現了顯著的增長。
小米年初更新的這批產品,可以說直擊了年輕一代使用者的痛點,主打中端市場的巨省電Pro以高APF著稱,前代產品積累的好口碑使得新款很快就成為暢銷款,釋出至今不足一年,僅京東平臺的銷量就超過了10萬臺,好評率為99%。
圖源:京東
對於多數人來說,省電、快冷就是全部的需求,而小米巨省電Pro的APF指數高達5.65,而同價位的另一個主流品牌新品則是5.27,與小米巨省電的前代產品相同。而且,小米新發布的空調產品均支援-35°C到65°C的寬溫域執行,而同價位不少品牌的空調仍是-7°C-43°C的老標準。
你可以說小米空調還是老一套的堆料和堆引數,但是從結果來看這個做法非常有效,透過採用與消費電子市場類似的產品設計思路和宣傳方式,小米空調很容易就能抓住年輕人的心,畢竟同樣價格、保修年限的情況下,不少人也都願意相信一次小米的「堆引數」可以帶給自己更好的體驗。
如果簡單的將小米空調的增長歸咎於低價、智慧化等原因,並不能很好的解釋為什麼今年銷量會有如此顯著的增長。在小米空調發展的初期,這些確實是核心賣點,但是從2017年釋出首款空調產品到現在,小米空調已經走過了8年的時光,嚴格來說也不算是“萌新”了。
走到今天的小米空調,最大的優勢其實是「懂年輕人」,作為一個快消電子巨頭,小米知道如何吸引年輕人的喜好。比如更簡潔且線條分明的空調設計,更智慧化的家居控制體驗和一堆不明覺厲的功能引數,不少年輕人(包括小雷自己)還就吃這套,特別是用慣了小米智慧生態的使用者,更是會將小米家電列為首選。
圖源:小米
比如小雷的一個朋友,就因為用的是小米手機,所以今年裝修新房時直接買了四部小米空調,分別是一部櫃機和三臺掛機。其中兩臺均為最新的小米自然風Pro系列,客臥則是選擇了巨省電Pro系列,加起來也花了一萬五千多,並不算便宜。
而在新房裝修好後的半年,小雷去拜訪他的時候,問起他的體驗,不出意外的得到了好評。作為一個普通使用者(並非數位愛好者),他對小米空調的感受就是製冷快且不是很耗電,而且智慧化程度不錯,不需要弄清楚空調的各個功能意義,直接用語音下命令就可以。
比如他感覺客廳空氣有些差,直接和小愛說客廳空氣不太好,空調和空氣清淨機就會同時啟動並分別開啟送風和強淨化模式(順便一提淨化器也是米家的),類似的場景聯動體驗很新穎,也很能贏得使用者的好感。
對於普通人來說,功能與體驗都有不錯的體驗,這就夠了,這兩個是影響使用者選擇的首要因素,其次就是價格。當兩款產品的功能和口碑都大致相同時,價格就是決定性因素,而小米空調也並沒有忘記自己的基本盤,價效比一直都是最重要的賣點之一。
比我便宜的功能引數不如我,比我貴的功能引數和我差不多,這就足以讓小米空調從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增長最快的品牌。
佈局工廠智造,小米家電持續加碼
小米空調走到今天這一步,顯然不可能再完全依靠代工廠來生產產品,而且代工廠的質量並不固定,早年就有一批小米空調因為代工廠的原因而慘遭差評。後來更是有米粉研究出小米不同系列的代工廠區別,其中如巨省電Pro、自然風Pro等高階系列,大多是松下代工且質量最好。
代工模式的好處是可以減少前期的研發投入,只投入資金在智慧化和核心技術的研發上,其餘零件都可以使用現成的方案。比如自然風Pro等就直接採用了小米與松下聯合研發的壓縮機,在松下多年的技術積累加持下,其效能和耐用性絲毫不輸老牌品牌的高階產品。
不過,代工終有盡頭,今年11月小米就宣佈啟動大家電工廠的建造計劃,初期專案將聚焦空調行業,並且全面覆蓋家用及中央空調的裝配生產需求。這座智慧工廠預計將於明年建成並投入使用,開啟小批次的自研自產,並在2026年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
對於小米而言,自建一個工廠顯然不會只是為了在家用空調領域折騰,利潤更豐厚的中央空調市場也是他們的目標,而一直被老牌廠商把持的中央空調市場,恐怕也將迎來新的變數。
產業線上的相關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個季度的中央空調銷售規模達1112.6億元,雖然受限於房地產市場的疲軟而同比下滑0.8%,但是家裝零售市場的佔比已經接近30%。而家裝零售市場的使用者也更加關注中央空調的價格、安裝成本、智慧化程度,這些恰恰是小米所擅長的領域。
圖源:產業線上
而且空調只是小米的大家電戰略的第一個著力點,盧偉冰此前就談到過,空冰洗市場已經固化太久,整個市場都缺乏有效的外部壓力,小米希望可以打破行業的僵局,並促使行業向前走。
小米成家電鯰魚,傳統巨頭紛紛還擊
近年來不少傳統家電品牌都在效仿小米等新勢力,透過整合產品線、加快產品迭代和強化智慧控制體驗等方式,確保自己的產品可以與網際網路家電品牌正面對抗。
比如美的的子品牌華凌就在新產品線全面推動智慧化,並且連續推出了多款採用高級別壓縮機的中低端產品,甚至還推出了華凌空調的二次元IP人設,透過價效比+智慧化+年輕化宣傳的三合一戰略,讓華凌在今年的雙十一超越小米成為京東空調品牌銷售榜的第三名。
圖源:華凌
不過,面對小米的步步緊逼,傳統家電巨頭們也並非坐以待斃,格力、美的、海爾等品牌憑藉多年的供應鏈優勢和研發積累,也在加快推出更加高效、節能、智慧的產品,力圖穩固自己的市場份額。
此外,格力也在加速智慧化轉型,推出了一系列主打AI節能與智慧互聯的高階空調產品,試圖在功能和體驗上與小米形成差異化競爭。但是從成果來看,受限於龐大的線下供應商體系,格力在線上的定價和產品力仍然不如美的、小米等品牌,恐怕還需要更大的魄力才能徹底改變現狀。
在雷科技看來,隨著小米自建工廠的逐步落成,其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在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上也將具備更強的話語權。可以預見,空調行業的競爭將在未來幾年愈發激烈,而這種競爭對於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件好事。無論是技術革新、產品升級還是價格最佳化,最終受益的都是普通使用者。
25年1月7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將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蓄勢待發,即將飛赴美國·拉斯維加斯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