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美國對中國晶片採取的措施越來越強,近期還計劃對中國成熟晶片展開調查,美國如此做的原因就在於如今美國的成熟芯片面臨無處可賣的尷尬境地,無奈之下,美國只好試圖對中國的成熟晶片採取措施。
美國晶片曾佔全球五成市場份額,還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Intel長達20多年居於全球晶片王者地位,那是美國晶片的輝煌,也是美國認為可以揮舞晶片霸權的理由,然而數年過去,晶片市場已發生了變化。
在美國對中國晶片採取措施之後,中國確立了先發展成熟晶片的策略,透過發展成熟晶片以佔領國內市場,同時培育晶片產業鏈和晶片技術人才,從2014年成立積體電路產業基金至今已有10年時間,如今已取得成果。
近期有分析機構指出中國在成熟晶片產能方面已與中國臺灣幾乎平起平坐,全球前十大晶片代工企業之中有三家是中國晶片代工企業,中國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還從全球第五名上升至第二名,業界預期到2027年中國在成熟晶片市場將取得近五成市場份額,而中國臺灣佔有的份額將低於四成。
中國晶片的發展,大舉提升了中國晶片的自給率,如今中國晶片的自給率提升到三成以上,隨著國產晶片替代的推進,中國近3年時間晶片進口金額從4400億美元減少到3500億美元左右,每年節省的外匯達到900億美元。
中國晶片在佔領國內市場之餘,開始大舉出口,今年前11個月中國的晶片出口額已超過萬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中國晶片出口額首次突破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晶片在國內市場大舉替代進口晶片,同時又走向海外市場,逐漸讓佔有半數晶片市場份額的美國晶片感受到壓力。
美國晶片領頭羊Intel就已因中國晶片企業在伺服器晶片市場替代進口出現虧損,伺服器晶片為企業市場,使用作業系統的工程師對作業系統依賴性沒那麼強,國產伺服器系統已取得超過七成份額,加速了國產伺服器晶片的替代,伺服器晶片則是Intel的主要利潤來源。
更為讓人震驚的則是烏克蘭發現那些未爆炸的俄羅斯導彈中近期出現大量美國晶片企業德州儀器、博通等的晶片,當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美國晶片企業不會承認這些晶片是他們賣出的,必然會說是透過第三方違規賣給俄羅斯的。
德州儀器、博通等美國晶片企業的諸多晶片都是成熟晶片,與中國晶片存在很強的競爭關係,中國的成熟晶片在國內市場替代,以及走向國際市場,讓這些美國晶片企業面臨難以賣出的問題,今年初德州儀器就傳出晶片庫存高企,如今出現在俄羅斯的導彈中也就情有可原了。
事實上美國晶片企業之前就曾說過,如果不賣晶片給中國,還能賣給誰?如今這一切正成為現實凸顯出美國晶片的窘境,也證明了中國市場真的是無可替代。
面對如此結果,美國確實應該反思下了,全球經濟早已融為一體,美國以為限制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就能如願,現實顯然讓他們失望了,反而加速了中國晶片的發展,並且隨著中國晶片逐漸夯實基礎,中國的晶片產業鏈遲早突破先進裝置,中國刻蝕機就已達到3奈米工藝的水平,或許不久的未來中國在先進晶片方面也將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