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月30日,釋出截至2024年12月28日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該季度蘋果營收1243億美元,同比增長4%;季度攤薄後每股收益2.4美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為363億美元,同比增長7%;該季度蘋果毛利率為46.9%。
“蘋果公佈了有史以來最好的季度財報。”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蘋果CFO則表示,該季度蘋果創紀錄的收入和強勁的營業利潤率,推動其每股收益創下歷史新高,並使蘋果能向股東回報超過300億美元。
該季度蘋果iPad、Mac收入同比增加,iPhone以及可穿戴裝置、家居與配件收入同比下降。其中iPhone產品線收入691.4億美元,同比下降了0.8%;iPad產品線收入80.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5.2%;Mac產品線收入89.9億美元,同比增長15.6%;可穿戴裝置、家居與配件產品線收入117.5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服務業務收入263.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9%。
分割槽域看,該季度蘋果在美洲、歐洲、日本、亞太等其他區域的收入分別為526.5億美元、338.6億美元、89.9億美元,102.9億美元,去年同期分別為504.3億美元、304億美元、77.7億美元、101.6億美元,均實現同比增長。在各區域中,大中華區是蘋果第三大收入來源。該季度蘋果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185.1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1%,低於市場預期的213.3億美元。2024財年第四季度,大中華區也是蘋果主要市場中唯一一個出現收入下滑的市場。
財報釋出後,蘋果召開了業績交流會。蒂姆·庫克在業績交流會中談及新興市場的收入增長、Apple Intelligence的新進展,並重點回應了大中華區收入下降的原因。
“我們在新興市場看到非常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拉美、中東和南亞等多個市場創下新的收入紀錄。iPhone在數十個市場和地區的收入都創歷史新高。” 蒂姆·庫克表示,新興市場中,蘋果非常重視印度市場,在印度市場的份額還有提升空間。
至於Apple Intelligence,蒂姆·庫克則表示,蘋果在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等地已推出了Apple Intelligence,現在正在努力將Apple Intelligence推向更多地區,4月Apple Intelligence將推出更多語言版本,包括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日語、漢語和簡體中文。在已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場中,iPhone系列的銷售表現優於未推出Apple Intelligence的市場。
就該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蒂姆·庫克表示,原因包括蘋果還未在該市場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此外,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還包括渠道庫存變化的影響。中國市場1月出臺了購買電子產品的補貼政策,之前還有一些省份推出了補貼政策,蘋果預計不同產品線將從中受益。
就毛利率是否還有提升空間,蘋果管理層表示,蘋果在硬體毛利率上還有更多提升空間。就如何看待DeepSeek等新AI系統、如何看待AI帶來的綜合影響的提問,蘋果管理層回應稱,蘋果透過將晶片和軟體緊密結合提供AI服務,蘋果在AI方面不遺餘力。
蘋果財報釋出前,一些機構已對蘋果業務發展作出預測。高盛研報認為,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中,蘋果未來或將面臨挑戰與危機並存的局面,市場對蘋果一些產品收入增長放緩的關注掩蓋了蘋果生態系統的強大實力和營收的穩定性。
一些機構在蘋果財報釋出前則下調了蘋果的目標價。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傑富瑞分析師Edison Lee將蘋果的評級從“持有”下調至“跑輸大盤”,並把目標價從211美元下調至200.75美元,該機構認為由於Apple Intelligence進展持續緩慢,相關產品的銷量增速也會更慢。
此外,美銀將蘋果目標價從256美元下調至253美元,摩根大通將蘋果目標價從265美元下調至260美元。摩根大通此前釋出報告稱,市場對蘋果的憂慮主要在於未來展望,而非單一季度表現,主要是因為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可能持續下降,地方政府的消費者補貼主要針對中低端手機而非高階手機,蘋果推出的AI功能有限,不過,蘋果仍是最受青睞的AI生態系統建設者之一。
美股1月30日,蘋果跌0.74%,股價237.59美元/股,市值3.57萬億美元,盤後股價上漲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