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八號航天員已經成功返回地球,並且3名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已經平安抵達了北京,進入到了後面的恢復階段。
不過,在這一次任務之中,不少人也看到了。
在返回艙落地的瞬間,出現了連續翻滾的情況,這是什麼情況?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讓很多人有點不理解,這真的是技術差距大嗎?為什麼其他國家飛船沒有看到這種現象。
所以,這讓很多人覺得是不是落後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下面就詳細看看。
神舟十八號落地翻滾
的確,由於這一次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返回,我國採取的是全程直播,所以,整個過程是看得一清二楚,你要想說沒有這樣的事情,那完全是不太可能,所以,這種情況的確出現了,從下面的影片畫面都可以看到。
神舟十八號飛船在落地的時候,明顯的看到了火光四射,並且出現了翻滾,雖然說是在凌晨返回的東風著陸場,但是這畫面拍攝是非常清晰的。
所以,大家看到落地翻滾,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也不用做什麼狡辯。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說,是不是因為我國這一次採取了“快速返回”方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呢?
的確,本次採取的就是“快速返回”方案,這也是沿用神舟十三號以來的“5圈快速返回方案”,返回過程具體包括分離、制動、再入、減速、著陸緩衝5個階段,確保航天員回家之路快捷、舒適。
所以,這方案已經不是首次運用的,那肯定就不是所謂的方案帶回來的。
但不少人應該知道,最後的落地過程,可以說是整個飛船能否平穩在地面最為關鍵性的一點。
這其實也決定了整個飛船返回之後,落地的狀態、我也就簡單說明一下最後的這一個返回點。
那就是在走出黑障區之後,返回艙的速度由7.8公里/秒減速至200米/秒,在距地面約10公里高度,返回艙彈出傘艙蓋,引導傘拉出減速傘,減速傘稍後再拉出主傘,此為降落傘減速段,可以將200米/秒的速度減速至8米/秒。
之後,返回艙拋防熱大底,露出反推發動機,然後在返回艙距離地面約1米左右高度的時候,伽馬敏感器精確感知高度資料。
並向反推發動機傳送點火指令,最終返回艙以2米/秒的速度接地,過後在落地之後降低為0。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還有一些細節性的問題,比如處理降落傘的問題,航天員需要親自操刀執行關鍵一“砍”,砍好了就能直立落地,差一點就會傾斜,或者會被降落傘拽倒。
而且,在落地之後,地面如果不平整的話,也會影響到整個落地過程的變化。
所以,其實很難保證整個飛船返回之後處於直立的狀態,絲毫不受到外界的影響。
出現這翻滾的情況,大機率會出現可能是被降落傘拉拽的現象,或者是地面的不平整等問題帶來的。
而且,從我國神舟飛船返回的統計資料來看,現階段只有兩次是直立落地在的,那就是神舟六號和神舟十三號實現了。
這也說明了要想穩定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很難的,當然,也就是因為這樣,可能有人又出現了這樣的情況想法。
這種是不是技術差距大了,為什麼外國飛船沒有這樣?是真的嗎?
其實這完全是錯誤的想法,不僅是我國的神舟飛船有這樣的局面,其實在國外的飛船上也有這樣的情況。
比如:聯盟號系列飛船與神舟號系列飛船一樣,在落地的時候,也有出現翻滾的情況。
下面是俄聯盟MS-22飛船返回艙接地瞬間影片畫面,大家可以看下,也是如此。
當然,很多人可能又會說了,馬斯克的飛船為什麼沒有這樣?
那就更加離譜了,因為龍飛船是在海上降落的,它如何翻滾?
所以,這完全不一樣的,你還不如說龍飛船在海上出現了大浪花,是不是也落後了?
肯定不少人又會對比陸地著陸與海上著陸到底誰更加先進了,其實這兩者沒有可對比下,都是各有各的優勢。
比如:龍飛船在海上降落,會激起浪花,影響飛船穩定性,同時航天員在飛船裡面,同樣會出現不斷搖擺的情況,這一樣可能讓航天員感覺自己在坐搖擺車一樣,可能都要出現嘔吐了,這是不是也有劣勢?
所以,不要說那個落後了,技術差距大,這沒有絕對性的好壞,只是站在不一樣的立場上去想一下,大家就明白了,只能說各有各的優勢,利弊問題都是存在的。
不過,我國新一代飛船在研究上,在逐步改變這個問題。
並且可以做到了直立無損的情況,可以說是世界領先,未來在執行的時候,必然可以讓航天員們更加友好。
新一代飛船直立無損,世界領先
的確,我國已經在研究新一代飛船了,並且也在做相關性的測試,在2020年的時候,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乘CZ-5B火箭,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在軌飛行2天19小時,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而在這一次的飛船測試過程之中,我國實現了飛船的直立無損落地,這一項計劃在全球範圍之中,是世界上領先。
而主要的改變,就是我國新一代飛船,在底部配置了“緩衝氣囊”,這是與神舟飛船之間的差別,新一代飛船的返回艙底部沒有配置像神舟飛船返回艙那樣的反推裝置。
而是配置6個大型緩衝氣囊,具有更優異的大載荷適應能力,安全性更高,可以使得飛船在降落傘的引導之下,平穩的落地。
所以,這一艘新飛船如果在未來運用起來了,那必然可以改變我國現階段的飛船翻滾落地的情況。
當然,它也是我國面向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可提高我國載人飛船的乘員人數和貨物運輸能力,試驗船採用返回艙與服務艙兩艙構型,透過配置不同的服務艙模組來適應近地空間和月球探測任務,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我國現階段還未將其運用起來,在全面開發之後,就會開放使用,這就是大概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