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彩電行業的漫長髮展程序中,電視曾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如今卻站在了“退出”的邊緣。據日媒2月5日報道,松下公司正考慮出售或精簡其電視業務,這一訊息不僅是松下自身的重大戰略調整,更如同一面鏡子,對映出整個彩電行業的風雲變幻。
技術浪潮下的興衰抉擇
松下電視的發展軌跡,深刻地反映了技術路線選擇對企業命運的決定性影響。松下電視也曾有過輝煌的高光時刻。2007年,其銷售額一度高達1萬億日元,是松下當之無愧的“搖錢樹”,產品風靡全球,備受消費者青睞。然而,進入平板電視時代,松下卻在關鍵的技術路線選擇上“踩空”。當液晶電視逐漸嶄露頭角時,松下卻將大量資源押注於等離子顯示技術,這一決策使其錯失了在液晶電視領域的“黃金髮展期”。隨著液晶電視全面主導全球彩電行業,松下電視開始被市場無情“邊緣化”。
從行業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技術判斷失誤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的案例。它警示著整個行業,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企業必須時刻保持對新技術的敏銳洞察力,精準把握技術發展趨勢,及時調整研發方向,否則將被技術的洪流無情淘汰。
此外,近年來中國彩電軍團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崛起,對日韓電視品牌造成了巨大沖擊。中國彩電企業憑藉著高效的生產體系、不斷提升的技術實力以及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策略,迅速搶佔全球市場份額。
松下電視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由於產品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使得其面對的經營壓力不斷加劇。透過其準備出售電視業務的決定,也在一個側面揭示了彩電行業市場競爭的殘酷本質——適者生存。在全球市場一體化的背景下,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同行的競爭,還要應對來自全球各地的強勁對手。彩電品牌只有順應時勢,不斷最佳化成本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才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脫穎而出。
彩電行業格局或將持續重塑
松下電視的退出,雖然不會對全球彩電行業的前十格局產生直接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它無疑是行業格局重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訊號。松下電視業務的收縮,也從一個側面顯示出了日韓電視品牌的影響力在收縮,全球彩電市場的競爭格局將進一步向中國彩電企業集中。
近年來,中國彩電軍團強勢崛起,憑藉著高價效比的產品和不斷創新的技術,在全球市場開疆拓土。松下電視在這股強勁的競爭壓力下,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即便在其本土日本市場,也逐漸淪為“邊緣品牌”。自2010年起,松下電視業務陷入持續虧損的泥沼,苦苦掙扎多年後,終於在2025年宣佈將“甩手”電視業務。
從市場角度來看,松下電視退出對行業的直接影響或許有限,畢竟其在全球市場的規模已今非昔比,早就跌出前十名單。但透過這一事件,我們能從中汲取深刻的行業啟迪。對彩電行業而言,技術創新是永遠的核心驅動力。企業不能滿足於過去的輝煌,必須時刻關注行業技術發展動態,敢於在新興技術上投入研發。一旦在技術路線選擇上出現偏差,哪怕是曾經的行業巨頭也可能迅速被市場淘汰。
從市場調研資料來看,全球電視行業已連續五年銷售下滑,但Mini LED電視銷量卻大幅增長,日韓品牌一直加碼鑽研OLED電視,但OLED電視因存在一些天然問題,而Mini LED電視憑藉優勢成為高階使用者首選,為中國品牌搶佔市場提供契機。
如今,國內電視品牌在Mini LED電視方面已經處於了主導地位。以日本市場為例,中國品牌在日本市場的佔有率在2024年首次突破50%大關,海信以41.1%的市場份額領跑日本市場,TCL以9.7%的份額緊隨其後,超越了日本本土知名品牌索尼和松下。在韓國市場,三星電子在高階電視市場也“逐漸喪失優勢”。
伴隨著松下電視的“退場”,警示著市場變化的迅速與殘酷。企業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在市場順境時也要不斷審視自身業務,及時調整戰略佈局,同時,隨著Mini LED技術電視的蓬勃發展,國產電視品牌有機會進一步稀釋日韓企業手中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