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正在和朋友聊天,或者走在一條陌生的街道上,突然覺得眼前的場景無比熟悉,彷彿曾經經歷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就是海馬效應,也被稱為既視感(Déjà Vu)。
據統計,大約有60%-7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海馬效應,尤其是在15-25歲的年輕人中更為常見。
科學家認為:我們的大腦有一個複雜的記憶系統,負責儲存和檢索資訊。有時候,這個系統會出現短暫的混亂,導致新資訊被錯誤地歸類為“舊記憶”。比如,大腦在處理當前場景時,可能會誤將其直接送入長期記憶區,而不是短期記憶區,從而讓人產生“這一幕好像發生過”的錯覺。
而且越是想象力豐富的人,出現的機率就會越大,其次是那些常年在外漂泊,沒有長時間停留某地的人。也比較容易出現這種體驗,那麼為什麼把這種現象叫做海馬效應呢?
在腦科學的研究中發現,大腦中有一個形狀像海馬的區域,因此被命名為海馬體,海馬體是大腦中主要負責記憶的儲存和轉換。所以將出現幻覺記憶的現象稱為海馬效應。
有時候,我們可能曾經在無意中經歷過類似的場景或細節,但這些資訊被儲存在潛意識中。當類似的情境再次出現時,潛意識中的記憶被啟用,導致我們產生熟悉感。比如,你可能曾經在電影中看到過類似的場景,但並沒有刻意記住它。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不會主動想起,只有透過某種刺激才突然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當你看到某個畫面或者聽見某首音樂,會讓你突然感覺這一幕非常熟悉,這種感覺一般也只會持續一兩秒鐘,然後很快就會恢復正常,有時候甚至一句話或者一個表情都會讓人瞬間產生似曾相識的恍惚感。
有些人將海馬效應與龐加萊迴歸聯絡起來,認為這種熟悉感可能是宇宙迴圈的某種暗示,龐加萊迴歸理論是說:在一個封閉的系統中,只要有足夠長的時間,所有物質都會回到無限接近初始狀態的位置。
如果宇宙真的在不斷迴圈,那麼海馬效應是否可能是我們對過去輪迴的模糊記憶呢?
這種想法雖然浪漫,但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援。海馬效應更可能是大腦記憶系統的一次“小故障”,而不是宇宙輪迴的證明,倒是平行宇宙的分裂更適合它,比如彗星來的那一夜裡,如果你發現一些小細節和自己的記憶不一樣了,那麼就是去了另一個微調過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