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本太多了!釋出2024年財報,因為星際客機飛船任務損失承擔超過了5億美元,並且加上其商業機組人員等所帶來的損失,累計總計是超過了20億美元。
不得不說,波音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把自己埋在了坑裡面,一次的星際客機飛船搞得自己“裡外不是人”。
而且現階段國際空間站還被困兩位宇航員,無法回來,還要等待自己的競爭對手龍飛船去迎接,這真的是糟糕到一塌糊塗,沒得任何說得了。
當然,建立在這樣的鉅額虧損之下,波音面對的未來困境也是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詳細看看。
波音星際客機飛船鉅虧,不是意外
自從波音進行星際客機飛船測試的那一刻,其實已經“註定”是虧本買賣,為什麼這樣說?
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波音明知道有問題,還強行進行發射,你說這不是可能出現的問題是什麼?
所以,波音飛船在發射前,沒有對氦氣洩漏和推進器故障等問題全面解決,堅持說自己是正常的飛船,結果將兩位波音宇航員蘇尼·威廉姆斯和布奇·威爾莫爾送上國際空間站之後,就沒有辦法了。
美國宇航局(NASA)最初也是堅信波音飛船可以完成首次飛行任務,還進行了全面的支援。給與了地面,太空等雙方面的測試,結果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而且在2025年1月的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也是對外說,正在取得重大進展,有意思的是,這所謂的重大進展,其實就是“忽悠”,因為說到最後,他們又提到了,氦氣洩漏和推進器故障等問題還沒有解決。
所以,這也讓波音飛船的後續飛行任務,也可能存在很大變故,此前NASA表態要進行對波音星際客機飛船進行評估,去衡量認證的問題,但等到飛船“空返”回來之後,就沒有任何訊息了。
真的是有點可惜啦,畢竟這一艘飛船實力還是不錯,“星際客機”飛船採用串聯雙艙構型,由乘員艙和服務艙構成,其中乘員艙理論上可以重複使用10次。
該飛船高5.03米,乘員艙直徑4.56米,發射質量13.2噸,最大載客7人,也可用於客貨混裝,具備60小時獨立飛行和210天停靠飛行能力。
所以,一旦完成了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將全面推動美國航天的實力。
結果呢?NASA為波音撐起面子,波音不給力,導致兩位波音宇航員繼續等待回家。
被困宇航員沒忍住!想回家
雖然從宇航員的職責來講,出現任何問題都不應該慌亂,但是針對這兩位宇航員來說,其實說出心裡話,沒有忍住,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最初預計是在國際空間站生活8天的時間,但最後變成了至少9個月的時間,在此前連吃的,睡的等都沒有準備好,還依賴於後續的貨運飛船送物資上去,這樣超負荷的任務計劃轉變。
換成誰可能心裡都有點不舒服,加上其任務的變化依然存在,宇航員沒有忍住,說出來自己想回家,這可以理解的。
而且來自英媒指出,這兩位宇航員返回地球,依然可能變化,來自馬斯克和特朗普的最新宣告表明指出——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的救援任務的時機,可能會再次改變,可能會盡快將他們帶回家。
看到沒?這兩位被困宇航員返回地球的時間可能有變,但到底是變長,還是變短,這沒有人知道,只是說這個節點存在改變,具體的話,也只有看美國宇航局(NASA)在後面進行宣佈說明了。
然而呢?對於這兩位被困宇航員來說,也在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被困宇航員:忘記走路的感覺了
對於宇航員來說,在太空之中,其實都會承受關於太空失重環境帶來的變化,這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其NASA滯留的宇航員之一 透露,被困在太空中八個月後失去了執行幾項基本任務的能力,其Sunita Williams承認,微重力度過234天后,自己已經忘記了走路的感覺。
的確,失重環境帶來的變化甚至還有可能是無法逆轉的,在長時間的任務中,微重力對宇航員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從而導致肌肉和骨骼惡化。根據NASA的說法,對於每個月的太空中,如果不採取預防措施來應對這一損失,宇航員的承重骨頭就會減少約百分之一。
所以,被困國際空間站的兩位宇航員出現身體上的變化,忘記了自己走路的感覺,這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此前波音宇航員就傳出了一些不好的訊息,只不過再次等待後續問題的時候,又說沒有出現問題,這到底是出現了問題,還是沒有出現問題,這沒有人知道。
那麼,也只有等到宇航員在返回地球之後,才知道其問題的存在,可能也只有在自己返回地球之後,才有膽量說。包括上面提到的,此前美國被困宇航員都說自己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太空任務出現這樣被停留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但慢慢得,這些宇航員的說法就已經在改變了,包括沒有忍住,說自己想回家。
加上在沒有返回地球前,還說可能存在變化的空間,也就是返回時間還可能調整,那也說明了對他們兩位所承受的變故依然存在。
不得不說,真的為這兩位宇航員感到擔憂,在後面到底返回時候是什麼樣子,著實難以想象,並且波音針對這兩位宇航員說得也是真的少。
包括在釋出2024年財報的時候,也只是說星際客機飛船虧損的問題,居然都沒有關心一下這兩位宇航員的問題,也沒有進行任何提到,真的可能已經是把他們遺忘了吧。
後續就看返回之後,還會不會說明兩句,這樣的表現也不得不說,後續在波音進行新一輪載人飛船任務的測試之下,可能也沒有幾位宇航員敢再次去坐波音的飛船了,誰去,誰的膽子就大,我只能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