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手機殼三個字,相信大家根本不會和高科技聯想到一起。但有一款手機殼,不僅充滿了技術含量,而且賣到299元還一殼難求,幾次補貨都是秒光,甚至還在某黃魚炒到500+元。
沒錯,就是前段時間爆火的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它不僅將微泵液冷技術首次應用於手機殼,還業界首次實現了智慧降溫,使用體驗遠超普通手機殼。
過去,我們對於一款手機殼的評判標準非常簡單,只考量殼與手機的貼合度,材質的優劣,對於手機的保護性,以及設計的美觀。
但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的到來,讓我們第一次在手機殼上見到了領先的創新設計、超高的技術含量以及目前獨一檔的良好使用者體驗。
極具個性的視覺化流動液體 外觀設計科技未來感十足
作為一款手機殼,外觀設計是重中之重。華為在審美方面一直引領行業潮流,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自然也不例外。
這款手機殼的整體設計思路遵從了Mate 60系列手機的標誌性設計,同樣採用了美感十足的同心圓設計。但與眾不同的是,同心圓下方的弧線處,別出心裁地採用透明視窗設計,讓你可以清晰看到微泵液冷工作時流動的液體,未來感和科技感一下就拉滿了。
即便拋開散熱科技不談,僅視覺化流動液體這一項設計,就足以吸引很多科技愛好者的目光了。所以,單設計這一項,就讓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成功了一半。
當然,對於一款微泵液冷殼來說,終究還是要看功效。
傳統手機殼多數只有保護性和裝飾性,但缺乏功能性。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的一個主打特色,就是把手機殼與高效能相變材料PCM和液冷雙系統散熱相結合,讓手機殼在“外觀裝飾”和“防摔保護”的功能性上額外加了一個“降溫提效能”的作用。這也是很多使用者為之買單的核心原因。
超薄手機殼第一次應用微泵液冷技術 首次實現智慧、無感降溫
以往手機戴上保護殼,一玩遊戲就發熱發燙,嚴重的還會效能下降、掉幀。如果想兼顧散熱,就必須額外購買散熱背夾,但實際體驗用下來,因為隔著一層手機殼,透過風冷方式降溫的散熱背夾效果都很一般,而且不方便攜帶。
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的先進之處在於,首次實現在超薄的保護殼內,加入微泵液冷技術,相當於給手機加了個便攜微型“水冷”裝置。
聽起來簡單,但實際實現起來卻很複雜。為此,華為甚至在手機殼裡專門安裝了一顆晶片。
首先,手機殼內側的冷區,由內含2億顆微膠囊的高效能相變材料PCM組成,這種材料,具備出色的熱吸收和儲存能力,加上低介電特殊填料形成的導熱通路,可以全天候讓手機保持體感溫度。
只有高效能相變材料PCM還不夠,華為還把微泵液冷系統和PCM系統結合在了一起。
我們日常使用者大部分使用場景依靠PCM就能實現清爽的手感體驗,而在長時間遊戲等高負載載場景下,殼內的智慧晶片+高精微泵,能夠根據手機的溫度與使用場景智慧啟停,驅動冷卻液迴圈流動,讓熱量順著內部蜿蜒的流道被PCM吸收消散,在極短時間內實現turbo均溫,達到最大限度的降溫效果,讓手機後蓋持續保持清涼。
另外,在降溫過程中,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可以做到“完全無感”。微泵液冷手機殼能夠根據手機使用溫度及場景,智慧啟停液冷功能,而手機殼的供電是透過Mate 60本身自帶的反向充電能力,在開啟狀態下自動給手機殼供電,做到了無需任何操作的“無感”級別便利,既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又無需擔心對續航有影響。
根據實測,在過載場景中,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的後殼溫度最大可降低5.5度,可以實現長時間暢玩不掉幀。日常場景中,4K超清Vlog錄製、長時間拍照更“冷靜”。而且,對比起外掛的散熱器,它的使用顯然要方便的多。
業界第一款“高科技”手機殼:華為又領先了一大步
其實,去年2月份的MWC通訊大會,就出現過搭載微泵主動液冷散熱技術的概念手機,當時讓很多人為之一振,這種兼顧輕便又好用的散熱技術,讓很多對溫度敏感的使用者看到了希望。但相關產品一直沒有落地,讓人有些失望。
即便站在2024年1月的當下,市面上也只有華為Mate 60系列微泵液冷殼一款採用微泵液冷技術的手機殼,尚未出現同類型產品,可見想造出來這麼一款充滿技術含量,又極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手機殼,並非易事。
我們經常聽到“遙遙領先”,但領先背後需要的是技術實力和真正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持續創新。即便是一款手機殼,也同樣可以做到引領行業。
說到這,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一款299元的手機殼為何多次補貨都是秒空了。
看看隔壁國際品牌官方矽膠保護殼399元的定價,客觀來說,華為Mate 60 微泵液冷殼從外觀設計、科技含量、功能考慮, 299元的價格可以說是十分合理了。
據瞭解,目前這款手機殼也開始驚喜補貨,等待已久的“花粉”們終於可以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