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訊息網2月5日報道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月2日發表題為《中國的“人造太陽”加劇西方對輸掉能源開發競賽的擔憂》的文章,作者為詹姆斯·蒂特科姆,這篇文章認為,中國在聚變反應方面有著不僅趕上西方、而且超越西方的雄心。
文章注意到,前不久,中國科學家讓其核聚變實驗裝置“人造太陽”在1億攝氏度執行了1066秒,大大超過此前紀錄,文章認為,這表明北京正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場新的能源競賽。
據文章介紹,在太陽中,原子被太陽巨大的引力推到一起產生核聚變反應,而在地球上實現這一點需要極端的溫度和強大的磁場。如果掌握了這種技術,核聚變有望提供近乎無限的能量,而且不會像核裂變那樣產生放射性廢物。
文章指出,在二戰後的很多年中,核聚變一直是各方孜孜以求的目標,而中國起初還是一個在經濟和技術上都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過去25年來,該領域進展緩慢,中國則逐漸成為主要角色,它投入了大量資金,希望能讓其成為現實。
何威安卓律師事務所的核能問題專家喬治·博羅瓦斯說:“毫無疑問,他們正在取得巨大進步,他們認為核——包括裂變和聚變——是頭等大事。”
文章指出,在西方的專案一再拖延之際,中國正在迅速發展自己的這一產業。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去年的一份報告認為,美國和中國在發展核聚變方面“並駕齊驅”,但中國大規模建造反應堆的能力將使其在利用這項技術方面擁有優勢。
報告發現,與中國不同,美國缺乏“全面的核聚變戰略”。美國政府在聚變研究方面的投入大約只有北京的一半,且大部分投資來自私營部門。
美國核聚變行業協會的執行長安德魯·霍蘭說,如果這個行業要與中國比肩,將需要獲得更多的支援。他說:“我認為中國眼下還算不上領先。但未來我會擔心他們嗎?答案是肯定的。很明顯,中國人有能力建造得更快。”(編譯/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