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被拋棄,只是想回家!美國被困國際空間站兩位宇航員迎來新訊息,在指示馬斯克快速將其接回地球之下,出現了返回時間上的調整。
當然,是不是特朗普起到了效果,這不知道。
但這相對於美國被困宇航員來說,再次迎來新的改變,而且這個改變是好事情。
那就是從現階段的趨勢來看,美國要準備將兩位波音宇航員提前接回來, 並且給出了最快的時間點,你說這是不是好事情?肯定是好事情,至少站在被困宇航員的身上來講,是絕對性的好事情,那究竟是怎麼回事,來詳細看看。
不領特朗普的情!美國被困宇航員返回地球時間確定
在美國宇航員新一輪接受採訪的過程之中,從狀態來看,這兩位被困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雖然從最初的8天時間,進行了超長延期,但整體上來說,還是狀態較好。
同時,這一次美國波音宇航員也是“反駁”了關於特朗普的說法,不領特朗普的情。
那就是此前說被拋棄了,NASA宇航員說,隨著太空任務的延伸,“我們不會被拋棄”,真的是有點尷尬了,反駁了特朗普的說法。當然,這也算是比較“開明”,有一說一。
而在新一輪的時間點上,根據指出,NASA正在最終確定將威廉姆斯和威爾莫爾帶回地球的計劃,以及他們的兩個空間站的船員,船員9號尼克·海格(Nick Hague)和宇航員亞歷山大·戈布諾夫(Alexander Gorbunov)在3月19日左右,將其帶回地球,而這個時間與最初的3月下旬或4月返回地球的時間來說,其提前了約兩個星期。
很顯然,這相對於美國被困宇航員來說,的確是好事情,這返回地球時間提前了不少,最快就是在3月19日將其接回來。
但後續會不會變卦,這個還不知道,畢竟美國做事情都是“一陣一陣”的,前面確定的計劃都有可能改變,這樣做事情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大家習慣就行。
而現階段的3月19日,相對來說對被困的波音宇航員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改變,是好事情,不用等待那麼久了,而且在年初的採訪之中,被困的波音宇航員也是“壓不住”了。
說想回家了——不想在國際空間站了
沒錯,在年初的時候,波音宇航員公開說明了,那就是自己想回家了,這相比最初“斬釘截鐵”的說執行任務,沒有任何問題來說,這完全是顛覆性的改變。這也算是一下子釋放出了自己內心的想法。
這的確是這樣,雖然現階段有吃的,也有穿的,但相對於最初來說,大家應該也看到了,根本沒有做好長期的準備,還是依賴於後面的貨運飛船輸送物資上去。
所以,這會當然有了,在最初沒有,不要著急就好,這就是變化。
而且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之中,波音宇航員威爾莫爾(Wilmore)和威廉姆斯(Williams)在國際空間站吃一頓飯的照片被傳出來之後,也是引發了大家對他們的擔憂。
但過後NASA,波音宇航員都說沒有問題,那大家也算是“消停熱議”了。所以,無論怎麼樣,有沒有問題,但在國際空間站生活更長的時間,終究是不好的,畢竟這可能帶來身體上的轉變。因為太空環境的確是會帶來身體上的改變。
他們也公開說明了,自己已經忘記了走路的感覺,也知道自己在國際空間站太久了。
那失重對宇航員影響有多大?
其實根據研究的情況來看,太空環境對宇航員的影響主要有5個方面,包括太空輻射、與外界隔離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遠離地球的不便、微重力環境對健康的影響以及長時間封閉環境對人體的影響。
比如:太空微重或失重環境給人體帶來影響,甚至可能出現一些不可逆轉的局面,根據美國航天局(NASA)介紹,宇航員在太空期間,負重骨骼的礦物質密度平均每月降低1%至1.5%,肌肉量流失速度也更快,人體體液在微重力環境下會上流至頭部,可能給眼睛帶來壓力並導致視力問題。
所以,這些對宇航員的影響,雖然在後續可能進行恢復,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也可能帶來一些不可逆轉的身體影響。
那麼,針對這兩位宇航員來說,肯定也是期待其早點返回,這樣也可以減少其影響。
不得不說,這美國的一次太空任務,真的是搞得太差勁了,太空救援的問題比想象的要嚴重很多,這麼久什麼都沒有準備好,完全是不符合美國航天大國,強國的狀態。
當然,這也是因為美國缺乏航天準備,要是類似於我國一樣,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多準備一艘飛船,那豈不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了?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早點將其帶回地球,那就沒有其他方面的問題了。
所以,看上去美國的航天發展“紅紅火火”,什麼可重複火箭,可重複飛船等進行得很好,關鍵是沒有相關性的策略,沒有“發一備一”的策略,這就是根本,可能是對自己過於自信吧。你說世界上航天任務穩定性誰可以跟我國相比較?
我國還不是準備了一艘飛船,全面保障任務的穩定執行呢?很顯然,美國做不到這一點,也沒有為宇航員執行任務提供支援,那就是“缺陷”的問題。
也不知道美國未來會不會進行改變,此前想把波音星際客機飛船扶持起來,打造“雙飛船”計劃,結果也是失敗,波音飛船還有沒有未來,這都是存在未知數。
所以,一切問題也不知道是在兩位宇航員返回前,還是返回後給出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大家後續看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