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春季,酷睿Ultra 5產品線得到了大幅擴充,再加上13/14代酷睿i5的不斷降價,讓Intel的中端產品線看上去頗為強勢。不過在銳龍5 9600X面前,這些產品一款能打的都沒有,無法撼動其中端首選的地位。至於詳細的理由嘛,不妨來看看我們的分析。
理由一:銳龍5 9600X遊戲效能優勢明顯
表面上看,銳龍5 9600X的核心配置在以酷睿i5-14600K和酷睿Ultra 5 245K為代表的競品面前並無優勢,不過其採用的是單CCD內建6個全規格大核的配置,沒有對遊戲效能無幫助的小核,對主流遊戲來說完全夠用,所以產品的核心配置並不落伍。同時銳龍5 9600X還擁有提升了IPC效能的Zen5架構、5.4GHz超高的大核睿頻頻率以及32MB三級快取,具備相當強悍的遊戲效能。
從實際遊戲表現來看,只要解鎖功率限制,銳龍5 9600X的效能足以和旗艦級的酷睿Ultra 9 285K一較高下:在《DOTA2》《英雄聯盟》《孤島驚魂6》三款遊戲中的優勢都超過了10%,在《無畏契約》中的領先幅度甚至達到了19%,平均有6%的遊戲效能領先,如果在PBO+200MHz/曲線塑形-20的設定下,優勢更是能擴大到7%。要知道銳龍5 9600X不過一款千元價位的CPU能完勝酷睿Ultra 9 285K,勝過酷睿i5-14600K和酷睿Ultra 5 245K更不在話下,可以說是中端價格獲得旗艦體驗,效能優勢明顯。
理由二:銳龍5 9600X功耗低、執行穩定
銳龍5 9600X在具備更強效能的同時,功耗控制上也表現不錯。這不僅是沒有搭配對遊戲效能沒什麼幫助,反而徒增功耗的小核,而且還擁有提升了能耗比的Zen5架構以及更為先進的4nm製程。使得這款TDP為65W的CPU,在使用預設設定的情況下,實測滿載封裝功率上限為88W。即便是解鎖了功率牆,滿載考機功耗也不過滿載考機功率來到了128W左右。這就意味著一個百元出頭的風冷散熱器就能輕鬆搞定它的散熱,主機板方面的供電要求也變低,使用者完全不會擔心散熱以及相關的穩定性問題。
▲《漫威爭鋒》提示使用13/14代酷睿可能出現不穩定的問題
相比之下酷睿i5-14600K最高睿頻功率高達181W,對配件要求更高不說,而且在更高的功耗下,還存在著“縮肛”、遊戲藍色畫面等不穩定的隱患。就算是重點提升了能效的酷睿Ultra 5 245K,滿載功耗依然達到了150W左右,依然比銳龍5 9600X高不少。
理由三:銳龍5 9600X可玩性高
當然銳龍5 9600X也沒有鎖頻,玩家可以自由超頻。而且相對之前的曲線最佳化功能提供了更精細的電壓調節選項,例如玩家只需要在高負載生產力和遊戲應用中降壓超頻的話,那就可以只針對這個頻率擋位來降壓,低負載下的電壓可以維持預設設定,避免像曲線最佳化那樣只能整體降低電壓而引起空載電壓過低。當然,曲線塑形也是可以增壓的,手動超頻的時候也有用。總而言之就是手動調壓更加精準,適合深度挖掘銳龍5 9600X效能潛力。
▲全新的曲線塑形功能可以更精細地調節不同負載下的電壓,方便玩家挖掘銳龍9000處理器潛力
經過我們的嘗試,開啟PBO和曲線塑形後,銳龍5 9600X可以在-20的電壓設定下保持穩定,全核加速頻率達到了5.3GHz水平,比單使用曲線最佳化-20電壓設定更高。
當然酷睿i5-14600K和酷睿Ultra 5 245K也具備不鎖倍頻,支援超頻的特性。但是其分別只能搭配高階的Z790和Z890主機板,再加上更高的功耗下還要加強散熱、供電,成本可就高了。銳龍5 9600X則對硬體的要求更低,主機板B650即可,實現超頻更簡單,自然可玩性更高。
理由四:銳龍5 9600X價效比高,裝機成本更低
在大家關注的價格方面,當前銳龍5 9600X的散片價格約1280元,而定位相同的競品——酷睿i5-14600K散片價格1435元左右、酷睿Ultra 5 245KF散片1690元左右,酷睿Ultra 5 245K散片價格在1900元以上,這麼一對比銳龍5 9600X的價效比依舊明顯。
可能有人注意到了還有酷睿i5-14600KF散片可選,1150元左右的散片價格是不是讓你覺得很有價效比?對此我們不能只對比CPU本身的價格,畢竟銳龍5 9600X對主機板、散熱器、電源的要求更低,更容易控制裝機成本,再加上更強的效能表現以及內建核顯等優勢,誰價效比更高一目瞭然。
理由五:銳龍5 9600X平臺升級潛力大
最後選擇銳龍5 9600X平臺具備更大的升級潛力。我們知道AMD一個很厚道的地方在於介面更換不如Intel那麼頻繁。上代AM4介面早在2016年就誕生了,最先用於第七代APU Bristol Ridge,之後成為Zen銳龍家族的標配,經歷了四代產品,直到銳龍7000上市之後的2024年還在不斷推出新品,算是相當了不起。
從Zen4銳龍7000開始,到包括銳龍5 9600X在內的Zen5銳龍9000系列,換成了AM5介面。從現有情況來看,下一代Zen6架構的銳龍CPU桌上型電腦處理器確認將繼續沿用現有的 AM5 插槽,並預計於2026年或2027年釋出。這就意味著使用者在當前打造銳龍5 9600X主機之後,可以更長時間地享受硬體升級帶來的效能提升,而無需頻繁更換主機板、記憶體等昂貴的元件。
相較於AMD一個介面用好幾年,Intel產品換介面的頻率要高得多,一般是兩代一換,但有時候更長,有時候更短。比如酷睿i5-14600K的LGA1700,因為Meteor Lake桌面版被取消,所以臨時出了個升級版的14代酷睿,LGA1700因此用了三代。到了酷睿Ultra 5 245K,就首次採用了LGA 1851介面,只能搭配800系主機板使用。從目前各方的爆料來說,下一代Nova Lake-S可能會直接上位,而且據說又要換介面。
這就是說很有可能無論你打造的是酷睿i5-14600K主機還是酷睿Ultra 5 245K主機,要想升級,CPU、主機板都得一起更換,這無疑會給使用者造成很大的不便。
總結:無短板的主流價位實力之選
從前面五個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相對於以酷睿i5-14600K、酷睿Ultra 245K為代表的同價位競品,銳龍5 9600X不管是效能、功耗和發熱、可靠性、平臺升級潛力還是價效比,優勢都非常的明顯,堪稱是當前中端主流價位上無短板的實力之選。
這就意味著打造中端遊戲主機選銳龍5 9600X在獲得更強效能的同時更節約預算的同時,還具備了更高的可玩性,相信對於大家來說該怎麼選擇應該不用糾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