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愛生活、愛旅行、愛攝影、愛美食,跟珊珊三丫頭一起出發吧!
春節的腳步漸近,你是否已經為這個特別的假期做好了規劃?如果你正計劃來廣州遊玩,那麼國家4A級旅遊景區北京路文化旅遊區是你不可錯過的目的地。珊丫頭為你推薦一個北京路商圈中隱藏的 “小眾”打卡點,讓你在廣州的旅途中收穫更多的美好回憶。在春節的喜慶氛圍中,北京路文化旅遊區必定是熙熙攘攘,人潮湧動。然而,在喧囂之中,人們往往忽略了北京路周邊幾條寧靜的小路:大馬路、小馬路、流水井……這些路,若是時光能倒流,我們便能穿越回清朝,看到它們曾經作為“書院群”的輝煌。
清朝時期,每當鄉試舉行,各地的秀才就會來到省城,人會一下子增多,考生們會在貢院附近或尋找會館,或投宿客棧來安頓好。不過,有些應考的考生就要幸福許多,這得益於嶺南地區宗族的傳統。為了便於宗族中的子嗣備考應試,廣東各大姓氏家族紛紛在省城購置土地建造書院家塾。這些書院家塾形態各異,有跨州府的全省同姓合族書院、有縣鄉的宗族書院、也有縣鄉數姓合族書院……但相同的是這些書院家塾都兼顧了祠堂與書院的兩大功能,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宗族子嗣因為鄉試來到省城,就會落腳在祖輩為他們準備的書院齋舍內,不僅有食宿的安排,更為他們提供一個靜謐的學習環境,助力他們考前的衝刺。
這些合族書院和宗族書院的建築,都是圍著官辦的五大書院,分別是粵秀、越華、羊城、禺山、西湖書院和兩大學宮,分別是廣府、番禺學宮來建造,這造就了當年這周邊一帶祠宇密集,書院相連,數百間書院密密麻麻,蔚為壯觀。這種密集的書院群,不僅彰顯了嶺南文化的繁榮,也為世所罕見,被稱為“書院群”。只是經過歲月的變遷,這些書院群建築大多消失,卻留下了北京路旁由廣東何氏族人在1808年始建的“廬江書院”。
廬江書院,現在的名字是嶺南金融博物館,地址是西湖路流水井29號,乘坐地鐵到公元前站下車,從D出口出來後從教育路轉入西湖路,在大佛寺對面看到路邊有“錢幣”的造型,然後抬頭看前方有個棕色門樓寫著:嶺南金融博物館。經過門樓,有一條小路通往從前廬江書院,也就是現在的“嶺南金融博物館”。進入嶺南金融博物館是0門票,但需要掃碼登記。做好手續後,就可以正式參觀了。
現在的 “嶺南金融博物館”由廬江書院原來的祠堂與書舍兩部分改造而成。走進“嶺南金融博物館”,彷彿穿越回了1808年,置身於昔日廬江書院之中。這座書院巧妙地融合了祠堂與書舍,彰顯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青磚門樓高聳入雲,鑊耳山牆與灰塑大脊交相輝映,書院的整體建築風格既秀美又細膩。祠堂正中懸掛著“廬江書院”四個大字依然清晰可見,兩側的對聯“月影追燈影,書聲奪市聲”更是讓人回味無窮,彷彿能感受到當年的書香氣息撲面而來。
走進祠堂內部,是一個三進大祠堂,佈局嚴謹,氣派非凡。進門右手邊,內嵌的十二方石碑靜靜訴說著何氏家族的輝煌歷史。這些石碑記錄了何氏家族從南宋到明清的世系、書院營建修葺經過以及何姓子弟所取功名的褒獎。這些石碑可以說是歷史的見證者,默默訴說著過去的輝煌。廬江書院不僅是近代廣府何氏的圖騰標誌,更是何氏先輩在清朝聯合廣州府及肇慶府的何氏村落共同打造的“合族祠書院建築”。這座書院儲存得相當完整,在中國明清書院中具有代表性。其獨特的建造模式在中國的書院群裡也別具特色,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踏入這座祠堂,建築之古樸猶存,然而內部卻已恍若隔世。如今它已化身為嶺南金融博物館的展廳,引領著我們探尋近代廣州金融的脈絡。曾經的書卷氣息已成過往,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熠熠生輝的“錢”景世界。
展覽大廳中,近代廣州金融的輝煌歷程被細緻地鋪展開來。這裡,中國第一家中央銀行的誕生、中國最早的保險公司的興起、中國最早的匯票的出現等如一部金融史詩。而各個朝代的珍貴錢幣,以及在金融發展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工具和器具,都在這裡靜靜訴說著歷史的輝煌。每一枚錢幣,每一件器具,都彷彿是金融歷史的見證者,講述著一段段令人驚歎的故事。而我們,正是在這些故事中,感受著廣州金融的蓬勃生命力與無限可能。
踏出祠堂建築,再到旁邊的書舍建築參觀,有多排“一樓一底”的書舍。這些書舍,見證著當年考生無數勤奮刻苦的歲月。東舍九間並排,宛如學子的決心與堅韌;西舍三排二十五間,象徵著知識的廣博與深邃;南舍十二間,則預示著未來的希望與輝煌。這些書舍,曾是本族考生的溫馨小窩,承載著他們追求卓越的夢想。
這些書舍此時已改為金融交易的場景再現的地方,讓遊客親身體驗從前嶺南百姓的生活。漫步在這些精緻的小房子間,彷彿穿越時空,置身於那個繁華與喧囂交織的年代,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體驗。
在繁華的廣州北京路商圈,這座充滿歷史感的廬江書院,曾經是“書香四溢”的靜雅之地,如今卻變身為展示嶺南金融發展歷程的博物館,它以一種新舊交融的方式,向世人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金融故事,同時,也保留了那份從古至今的文雅氣質。對於這樣的轉變,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是更傾心於書院的古樸建築,還是博物館中展示的金融歷史?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廣州,是否願意深入這片鬧市,探尋這份古今交融的韻味?期待你的留言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