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淮南,有一座儲存完好的壽縣古城。泗水環繞,拔地昂揚,每一塊青磚都閃爍著青銅的光澤。拾級來到城牆上,呼嘯的箭矢,奔騰的馬蹄,都在金戈鐵馬中煙消雲散。山水依舊,日月如梭。
喜歡安靜的旅行者,一定不會錯過壽縣。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上曾4次為都,10次為郡。它有很多名字,是《周生如故》裡的壽陽城,是《星漢燦爛》裡的壽春;它有很多歷史,是淝水之戰的主戰場,是豆腐的發祥地,也是楚國最後一個都城。它是一個沉澱千年歷史的寶庫。
來到這裡的人,多是為了一座古城。和一些仿古建築不同,它始建於北宋,比平遙古城還早了100年,四四方方,棋盤式佈局,儲存得非常完好,商業氣息很弱。城裡住的都是本地居民,在孔廟門口喝茶打牌,隨便一位老人就能講段文史故事。千家萬戶,依舊演繹著市井煙火。
每一個來到古城的人,都會先留意地上的磚——油亮光潔,像裹了一層包漿,昭示它的歷史。日落時分,能看到光從門洞穿過,金光燦爛。繞城漫步,全長7公里,牆基以塊石圈砌,中間夯以黏土,外壁包貼青磚,磚石之間以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漿填灌。有氣勢雄偉的四座城門,至今儲存完好。
左圖:@陳同學_Cc;右圖:@璟兒
隨著漢服文化的興起,這座古樸凝重的古城有了新的開啟方式——戰國袍拍攝。所謂戰國袍,其實是一種上下連體的“深衣”,有寬大的袖口和修身的剪裁。每到入夜,城牆亮起燈光,明晦交替,穿一襲紅色戰國袍,奔跑在城牆之下,長風四起,驀然回首,竟有一種難掩的“宿命感”。
@璟兒
這種難以言說的感觸,也源於壽縣承載的厚重歷史與文化。這裡曾為重兵把守之地,因此留下了諸多成語,堪稱“典故之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淮南王劉安編撰的《淮南子》裡,有很多百姓耳熟能詳的成語,諸如“當面鼓,對面鑼”“人心不足蛇吞象”“三街六巷七十二柺子”,不勝列舉。
兩千年來,因其作為江淮要塞,有著“金湯鞏固”的美名。當代百姓對它的記憶,卻與抵禦洪水有關。1991年,我國華東地區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水淹到距城牆頂端只有一尺,城內百姓照常生活,淘米洗菜,彷彿無事發生,古城在被洪水圍困50多天後,竟然自動解圍了。
@陳同學_Cc
當時水位一度高過城門了,城內卻安然無恙。當地人稱其為“篩子地”,是指無論再大的雨水,到了這裡都存不住。主要原因在於城內的月壩防洪系統。“月壩”現存二處,“崇墉障流”和“金湯鞏固”,排水功能神奇,平時城內雨水經涵洞排出城外,城外洪水來臨,涵洞則自動關閉,即使水位高達城牆垛口,也不會倒灌。
壽縣的美食之路,可以先從一碗淮南牛肉湯開始。這道特色小吃,一路紅遍蘇北豫魯皖。美味未必在殿堂,有時是一家小店面,甚至一個小攤子,架著移動的鍋爐。老闆在勺裡舀一點牛油辣椒,盛上湯,熱湯把牛肉化開,搭配酥脆的燒餅,吃出一種焦香熱辣的口感。
有時間、有膽氣的人,待上兩天,吃遍“四個城門”。北門有開了數十年的丁家餛飩、郵政儲蓄旁的楊媽薯片;東門有一條小吃街,能吃到地道菜館;西門的街道文化氣息濃郁,在這裡既有淮南牛肉湯,也有街角的包子、砂鍋……如果時間緊張,那就精挑細選,吃幾樣來了就不可錯過的必點美食。
壽州圓子
去年《狂飆》爆火之後,“高啟強”張頌文一篇講美食的微博被刷屏,讓人知道了壽州圓子這道菜。有一晚上他收工後,在影棚附近看到一家徽味菜館,上面有一道壽州圓子,憑直覺點了單,竟意外地好吃。“它的外皮是紅薯粉,裡面是麵粉和肉丁混合雞汁做的餡,好吃極了。”
壽縣流傳著“無圓不成席”的民俗。當地人的記憶裡,壽州圓子必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正宗做法是把饅頭曬到半乾,掰出碎屑,豬肉、豬油熬熟,用刀剁細加上蔥蒜作料攪拌均勻,搓成團滾上綠豆粉面。做好的圓子光亮溜滑,引人垂涎。每到春節,家家戶戶都會做,臨走還要大包小包帶走,在異地品嚐家鄉之味。
八公山豆腐宴
以豆腐宴為賣點的地方很多,但淮南壽縣是不折不扣的豆腐發祥地。
相傳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藥,在八公山下用八公山泉水、黃豆和鹽滷製作靈丹妙藥,結果仙丹未得,卻無意中發明了豆腐,稱之為“八公山豆腐”。它晶瑩剔透,清爽滑利,不散不碎。一頓豆腐宴,包含數種菜色。
想嘗味豆腐宴的,可以試一下幾道菜:清湯白玉餃,用水豆腐做皮,包裹鮮香的肉餡;雞汁菊花盅,豆腐按十字花刀切細,倒入雞湯;脆皮炸豆漿,口感類似炸鮮奶,氣味更加清香。
壽州大救駕
“大救駕”的名字頗有傳奇色彩。相傳趙匡胤在攻打南唐時疲憊不堪,有個廚師用白麵、白糖、豬油、青紅絲等材料做了點心。趙匡胤品嚐後覺酥脆甜香,食慾大增,“大救駕”由此得名。現在壽縣的街頭巷尾,大救駕被做成扁圓狀的糕點,用油酥而做,形成了內外幾十層酥脆的薄皮,餡中還有冰糖、菊脯核桃仁等襯料,吃起來脆而不硬,油而不膩。
壽縣是楚文化的最後積澱地。楚國遷都壽春後,江漢文化與淮夷土著文化經過長期的碰撞、融合,最終形成了以壽春城為中心的特色鮮明的江淮楚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留下燦爛篇章。
安徽楚文化博物館
@陳同學_Cc
步入位於淮南壽縣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彷彿回到春秋戰國,鐘鼓鏗鏘、淮水湯湯。館體設計參考了甕城,整體方正,入口如甕。這是中國唯一以“楚文化”命名的博物館,也是收藏楚金幣數量最多的博物館。20世紀50年代至今,壽春城遺址及周邊地區三次發現金幣窖藏,總計195件、總重量近20千克,品種、數量為全國之最。此外春秋羊首銅尊、越王者旨於睗劍、北宋重佛舍利牡丹紋金棺等代表性藏品,也都非常值得一看。
報恩寺
@璟兒
報恩禪寺始建於唐朝,後期在拆除北宋危塔時發現過地宮,地宮內出土了珍貴的金銀棺和舍利。報恩寺是典型的傳統寺廟建築,共有三進,從照壁開始從南到北依次是山門、大雄寶殿和毗盧閣。社交媒體上,報恩寺的兩棵銀杏樹赫赫有名,種植於貞觀九年,已千歲有餘。一到深秋,滿樹黃葉飄零,讓人感到報恩寺的幽靜和神秘。
壽縣孔廟
壽縣孔廟是安徽省最大的孔廟,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古老孔廟之一。過狀元橋,進入戟門,院內就是供奉孔子的大成殿,端莊樸素,讓人陡生敬畏。每逢考試前,壽州的學生們都要來孔廟走一走狀元橋,期許自己學業有成。殿前同樣有兩棵千年銀杏,亮麗的色彩與古建築交相輝映,像一幅瑰麗的油畫。
正陽關
出壽縣往南四十里,是水陸重鎮正陽關。它別名“淮南古鎮”,是中華八大關之一。和壽縣古城比起來,顯得小一些,沒有人為開發修復的痕跡,依舊保留部分老街原貌。面對探訪的遊客,當地人見怪不怪,照樣在城牆上曬著衣服,城牆腳下打著撲克,悠閒過著自己的生活。
至此,如果身上還有要事,
就可以繼續前行。
回望壽縣,
跟這座古樸又繁榮的古城告別,
也好像是在跟兩千年的往事揮手。
此刻萬家燈火,一眼千年。
策劃 / 悅遊編輯部
編輯 / Garcia
撰文 / 陳晶
圖片提供 / 璟兒、陳同學_Cc、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