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羊晚君在這裡祝大家新春快樂!
過年相信大家都有紅包往來
接受親人朋友的新年祝福
除了拜年和發紅包
年初一的廣東還有哪些習俗呢?
廣東文化以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為主,還有部分少數民族文化。那這些地區年初一習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羊晚君帶大家看看。
相同的年初一習俗
拜年送年桔、派利市
年初一開始,人們起床換上新衣後,第一件事是向家人朋友拜年。晚輩祝福長輩,長輩給後輩曉以期望。拜年的時候,年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主人家與客人往往會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客家地區還會用桔餅拜年。
西南廣場的花海成為市民拍照的靚麗美景。羊城晚報記者 陳秋明 攝
廣東人也會在年初一發紅包。“恭喜發財,利市到來”,廣東人把紅包叫作“利市”,也有的寫作“利是”或“利事”,在客家地區還有“掛頸”的舊稱。年年歲歲,利利是是,平平安安,這就是對親朋好友最好的祝願。
自制的紅包掛滿了桔子樹。羊城晚報資料圖
添香吃齋
新年鐘聲敲響,人們爭上“頭炷香”為新年祈福,祈求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納福。初一午飯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一鍋齋菜煲,寓意這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天吃完,往後就可大魚大肉,祈求來年順利。
不掃除、避忌言
年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以防把“財氣”掃走。這一天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貧、災、亂、荒、殺等,若小孩子說了忌言時,大人馬上會糾正說“童言無忌”。忌打碎器物,否則會破財或一年欠平安。如果不小心打碎用具,如碗碟,得趕快說聲“快快發財”“碎碎(歲歲)平安”等吉祥語言。
不同的年初一習俗
客家接財神
在客家地區,正月初一凌晨要開大門,又稱“接財神”。過去每年選擇吉時,現多以零時為準。這是一年中第一次開大門,非常隆重,要在門上貼“開門大吉”“萬事如意”的小紅聯,廳堂、灶堂、大門點上大紅蠟燭,焚香禮拜。
客家舞金獅
年初一一早,金獅隊敲鑼打鼓,串村過戶,到每家“拜新年”。金獅先到廳堂伏拜(俗稱參神),再到各家廚房伏拜,拜時戶主放爆竹,獅頭朝向喜炮舞動,戶主給紅包表達謝意。
游龍醒獅。羊城晚報記者 劉暢 攝
潮汕拜老爺
“拜老爺”是潮汕地區一種傳統的民間風俗,是一種對神的祭祀活動,在每月的初一、十五都會舉行,年初一自然不例外。
潮汕英歌舞
潮汕年初一凌晨一點左右,跳舞的人們就會被喚醒,待化妝老師傅給他們一一化妝。一切準備就緒,英歌舞就開始跳起來。大年初一,潮汕人會早早起床,等待英歌舞的隊伍從自己門前經過。
左中右均為潮陽區老溪西鄉英歌隊的表演現場。新華社發
雷州點燈
除夕夜,粵西雷州地區多數人家都會在室內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直至年初一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
瑤族長鼓舞
在春節,居住在粵北山區的排瑤同胞都會透過跳長鼓舞表示慶祝,深受當地群眾喜愛。長鼓舞表演內容豐富多彩,動作粗獷奔放、矯健優美,為排瑤同胞的集體記憶和族群認同的身體符號,也是男女青年的感情紐帶。
來源 | 綜合梅州釋出、廣州荔灣釋出、科普廣州、新華社、連南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等
編輯 | 舒舒
校對 | 蘇敏
審籤 | 周樂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