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青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坐在床邊,月光照在我的悲傷,我光著膀子吃了五包巧克力威化,一共30塊…” 1月11日,賈玲釋出了這樣一個朋友圈。“我覺得自己特別帥,像一個疲憊的勇士拿著自己的戰利品”。面對驚人 的 30 塊威化,她沒有羞愧,沒有抱歉,有的只是坦然和一種新生的自信。
看過電影的人或許記得,影片第一個畫面,就是胖到200多斤的賈玲躺在沙發上,吃著類似威化的瓜子餅乾巧克力。如果食物也有正反派的屬性,面前這些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無疑就是邪惡的“壞人”,在主角們逆風翻盤迎難而上的主線裡,它們負責頹廢和拉垮,負責宣告生活的不自律與放縱。
難得的是賈玲並沒有把這些食物簡單粗暴地列做“壞人”,甚至成功減肥100斤的她,坦率承認自己激動快樂地吃下了這些食物,沒有常見的自我批判。當大家都在問賈玲是怎麼做到吃得更少,真實的答案是她吃得更從容了。我們清晰地看見了一個自信的人,重新審視了自己過去帶著罪惡感盲目填充下肚的滋味,坦然接受了對甜食的熱愛,與食物進行了和解。
“已經把賈玲的減肥日記貼在電腦桌前了”“全網求賈玲健身餐”,近期影評和社交媒體上,熱搜的內容大多還是“賈玲勵志”和“求減肥方法”,但看完電影的我們覺得,“學著不再委屈自己”可能才是這部電影,真正想說的資訊。
“每天都在崩潰,只是沒有爆發”。
接受採訪時,賈玲如此描述瘦身的這一年。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的一年。當年終獎金縮水為一封家書,當凍雪將所有人堵在充滿“上班味”的異鄉,當月光照進的不是被窩而是辦公桌,有多少人能心安理得地說:此刻的我堅信成功在望,再給我來一份白水雞胸煮西蘭花?生活很難,過去的賈玲就是現在的我們,選擇吃宵夜,炸雞啤酒火鍋涮肉。拍攝《李煥英》的時候,她甚至要求全組吃宵夜,只因確實可以排壓。
《熱辣滾燙》裡,宵夜也承載了扭轉命運的重量。那盤深夜加辣的水煮牛蛙,給予男主雷佳音狂炫12瓶啤酒的理由。借“酒”發“癲”的他,在熱辣滾燙的作用下,不再委曲求全,給生活的不如意找善良的藉口,而是激情控訴了一切不公平,怒吼出電影的主題:憑什麼我不能贏一回?
媒體通常會把這樣借酒消愁,碌碌無為的普通人稱為“小人物”,小人物或許有理想,命運終點卻躲不開成為時代的註腳。
“青春被標價,每小時1元,無數的人湧來,爭相賣青春,那是找工難的時代……” 2000年,退役回鄉務農的佔有兵不甘平凡來到東莞打工,因為愛好攝影,他將打工生活拍成了照片,出版成《流水線上的中國時間》。他的鏡頭裡,是無數類似“胖”賈玲,“無為”雷佳音這樣的小人物,跟電影描述的一樣,他們吃宵夜,談戀愛,結婚生子,上工下工,只為完成這份叫做“人生”的工作。
● 2013年2月2日,春節前準備返鄉的農民工在人群中艱難穿行
時間一晃23年,小人物的日常卻沒發生改變,巨大的齒輪依舊無休止地轉動,只不過曾經的流水線車間,變成了徹夜通明的寫字樓格子間。我們雖然接受了高等教育,成長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卻魔幻似的依舊從個性鮮明的個體,異化為強大生產線上的螺絲釘,按部就班地接受生活的委屈,看臉色做出小心翼翼的選擇。
我們甚至沒有影片中賈玲角色的運氣和勇氣,在陰差陽錯中抓住了拳擊,在接連厄運中迎難而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週末上上插畫班,練把順氣養生的八段錦,深夜吃頓刺激身心的串串香,辦公間隙啃上幾口巧克力威化… 然後,那幾秒鐘熱烈湧上心頭要為人生揭竿而起的情緒,就悄然地按滅了。
我們寄望於宵夜撫平人生,又責備宵夜讓我們意志沉淪。我們坐在年夜飯餐桌上笑臉盈盈,又同時忍不住內心自語:實在是不想吃啊… 似乎我們吃或不吃,跟自己的內心無關,而是非自我的,不假思索的習慣。
電影的前半部分,我們看見的也是這樣一種“討好型胃口”。從散落一地的零食可樂,到妹妹買的雞翅,表妹請客的宵夜,“胖”賈玲都是為了吃而吃,沒有自己的好惡感受,只有一次又一次在別人“為你好”的勸說中委屈妥協,即便不愛吃,也會努力吃掉。
面對長輩過年前連續數日忙前忙後的製作準備,我們習得的也是這樣“討好型”的胃口,愧疚彷彿種子,隨著年夜飯的臨近生根發芽,待到萬物齊備的日子,無論愛不愛吃,都必須胃口大開,連連稱好。所謂預製菜大舉進攻年夜飯,也是年輕一代對忙碌的選擇性對抗。
改變總是困難的。看見自己“討好型胃口”併為此做出一些調整,需要的不僅是一部電影,一篇文章,更是與傳統觀念裡沉重的“為你好”做出真實的抗衡。就像影片裡,即便遭遇眾叛親離,“胖”賈玲也不是一開始就選擇自我拯救,而是繼續呆在舒適圈內,為他人的夢想透支自己的錢財和情感。
我們缺的不是對食物好壞的認知,而是對“我自己要什麼”堅定的執行力。
“如果有兩個蘋果,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朋友問你要一個,你會給哪一個?” 電影后半部分,瘦身成功的賈玲問父親,父親理所當然的回答,“當然大的給別人”。上一代的思想或許很難改變,但“為我”或許才是我們這一代需要學習的命題。歷經了痛苦和蛻變的賈玲,明白了尊重自己的重要性。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閱讀著”吃了30個巧克力威化”的我們,並沒有擔心賈玲會反彈,會復胖。她的“愛自己”來得如此不易,她用一整年的汗水,一步一個腳印地贏得了自己對自己的尊重,和對食物的重新解讀。
巧克力威化還是那塊巧克力威化,人卻不再是那個被“討好型胃口”深深套牢的靈魂。
所以別看到賈玲瘦了,就著急“將賈玲減肥日記貼在電腦桌前”“全網求賈玲健身餐食譜”,拒絕一切讓自己感受到快樂的食物。在採訪裡她自己也提到,電影不是一個減肥故事,而是一個女孩,重拾“愛自己”這個課題。
食物不是對手,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才是終身的課題,找到那個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擂臺,大機率不是拳擊,但可以是什麼?
選什麼都是正確答案,只是要記住,路途的終點並不是瘦身,而是與自己建立起健康的關係,不喜歡的有能力拒絕,喜歡的有能力表達。
還有五天,2024新年假期也將落幕,我們會繼續迴歸螺絲釘的普通人生。面對無數個牛蛙水煮肉片構成的起起落落,反覆低潮困境的“垃圾”人生,或許我們可以試著不把它們當成罪惡,當成情緒的擋箭牌。
食物值得是你生活路上並肩進步的好朋友。成功人生的標配不是西蘭花和水煮雞胸肉,當我們能把拿在手上的棉花糖,經過夜市時歡天喜地捧在手心的串串,視作人生的獎勵,而不是情緒的撫慰,每種食物都會是我們人生裡的好友,而不是敵人。畢竟,我們吃每種食物,走每一段路,都為了更接近我們的目的地。
任何的道路都會痛苦,但目標達成後的吃喝,會有不一樣的味道。希望哭過笑過後,我們都能吃到普通食物最好吃的時刻。
本期作者| 梅姍姍
編輯|斯小樂 視覺/創意|BOEN
攝影| 《風味人間》《熱辣滾燙》 小紅書匿名網友 部分攝影作品源自佔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