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辣雞之巔”,
到底在哪?
雞,家禽中最為價廉味美的一員干將,擁有著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巨大烹飪潛力。天氣一涼,媽媽燉出的雞湯是最溫潤的冬日佳餚,鮮甜,有營養,但總缺乏了點新鮮感,因而長大了的饞貓們唯愛“辣雞”,在辣味與雞肉點燃出的火熱味覺間流連忘返——
濟南黃燜雞,新疆,是外賣簡餐的熱門選擇;歌樂山,湖南小炒雞,是聚餐的“C位”硬菜;重慶燒雞公,雲南油燜雞,又是冬日裡點燃身心的不二法寶。各地的烹飪哲學也不一而足,重慶人鍾愛用海量辣椒淹沒雞肉塊,追求火辣背後香氣沖天的豪爽;“心狠手辣”的湖南朋友,則讓一點點剁椒成為掀翻味蕾的猛料;配菜方面,山東人民認為土豆最好,而四川老饕鍾愛芋兒的綿密.....
(大江南北的“辣雞”,各有各的精彩。 左圖:重慶燒雞公,右圖:新疆大盤雞。)
如此,一道“辣雞”有了千百種可能,可以鮮辣也可以濃郁,可油潤也可以酥香.......之所以沉迷辣雞無法自拔,在座的各位都有責任。
誰說辣雞隻有辣子雞?
提起辣雞,大都率先想起一盤辣子雞,然而辣椒與雞肉的協作成果遠不止一道辣子雞,跨越南北,它們有千百種讓你燃燒舌尖的方式——
西南“辣雞”
不僅要辣更要香!
一隻飛入巴蜀地區的雞,免不得要接受辣椒的洗禮,它完全不知道自己會以什麼姿勢出現在當地人的餐桌上,不同地區都有自己獨屬的烹飪哲學。走入重慶,這一感受會尤為鮮明,不同辣雞“佔山為王”:歌樂山以滿盆鮮紅的辣子雞為尊;住在南山的人中意一道急火猛燒的泉水雞;而到鵝嶺,又可以吃到一道梁山雞;鐵山坪的老饕,則覺得花椒雞最“巴適”......
(歌樂山辣子雞, 如同在幹辣椒海洋裡“淘金”。)
烹調上粗獷熱烈的江湖菜,毫不吝惜辣椒的用量,也格外善於“調兵遣將”,以不同品種的辣椒點燃迥異的味覺體驗:歌樂山辣子雞裡鮮紅的幹辣椒,是用重慶石柱紅等品種的辣椒炸制而成,高溫之中凝練出一身濃香,為盤中的雞丁鋪就辣而不燥的底色;而江津的尖椒雞,用的是剪成條的青辣椒,襯得雞肉更鮮香;鐵山坪的老饕還愛加大青花椒的劑量,做出一道花椒雞,吃到最後連嘴唇都變得酥麻.....
夏日裡來到四川,又能領略到本地對辣椒爐火純青的“二創”功力,現做的熟油辣椒濃香,為涼拌雞注入生機和靈魂,哪怕多放幾勺也不打緊;而白砍雞,更是用半碗紅油深切浸透雞肉的肌理,使其滑嫩香潤。
而貴州人民,也在炒雞時掏出自己獨有的法寶——他們用紅辣椒和著姜、蒜舂出餈粑辣椒,如此做出的餈粑辣子雞,換了副皮囊,掛著湯湯水水,濃香撲鼻,比之川渝的幹香風味要更油潤,夾起一塊雞肉放入口中,在辣味之外更有一種醇厚的脂香。
湖南“辣雞”
“心狠手辣”的辣度刺客
作為最能吃辣的省份之一,湖南在辣雞榜單上同樣赫赫有名。相比起辣而不燥的西南辣雞,湖南辣雞則是身懷暗器的“辣度刺客”——看似碗裡只顯現出星星點點的鮮豔紅色、能讓人稍稍放下警惕,但僅僅這一點用量就足以在舌尖燎起大火。
幸好,湘菜中各色辣雞的辣度也是有跡可循的,比如衡陽的茶油炒雞、仔姜炒雞,就是相對來說“新手友好”的選擇。山茶油炒出的肉質鮮嫩的仔雞,帶著草本的清香,再配上湖南的特色風物——三樟黃貢椒和仔姜,口感極其清亮;而重油炒制的長沙口味雞,和長沙其他口味菜一樣,追求更為複合的調味,每一塊被熱油浸潤得油亮鮮香的雞肉,比起紅辣椒的鮮辣,更吃得出姜、蒜的辛香,對前來賞味的外地食客來說也還算友好。
茶油炒雞,湘菜名菜之一。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最最需要當心的,當屬湘潭的湘鄉教堂雞——這道站上“辣度之巔”的湘鄉土菜,只供給最敢於挑戰的老饕,每兩斤雞肉就配上一斤紅辣椒,光是湯汁顏色就已不同尋常,送入口中更是口口火辣。這扇美味的大門,只開放給那些最敢於挑戰的人。
北方“辣雞”
淡妝濃抹總相宜
相比起南方辣,北方辣更為老少咸宜、平易近人,也因此,北方誕生出了最多走遍全國的快餐明星——山東人民託舉出了馳名中華的“黃燜Jimmy飯”,新疆的國道旁誕生了深受川菜影響的大盤雞,再加上一份皮帶面就是肉食與碳水的“雙廚狂喜”,而同樣熱愛這份美味的鄭州老饕,則把皮帶面迭代成了本地做法的燴麵,吸飽大盤雞的湯汁之後滑溜筋道,麻辣鮮香。
但,最愛辣雞的北方大省,當屬山東。只看版圖,山東的輪廓就如同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大公雞;走近這座美食大省之後還會發現,遠不止飄香全國的濟南黃燜雞,各市都藏著極其能打的炒雞佳餚。熱愛辣子雞的棗莊人,一度為家鄉成功申報了“中國辣子雞之鄉”的美名,用當地螺絲椒的棗莊辣子雞,主打一個多汁鮮辣;而臨沂也年年舉辦炒雞大賽,黑褐油亮的臨沂炒雞,在辣味之外更有濃濃的醬香;吃光雞肉之後,務必記得用餅子蘸湯吃,韌性和麥香都被底味紮實的湯汁軟化,讓人忍不住大呼:“炒雞好吃!”
(山東的辣雞極富魯菜特色,醬香味濃郁。)
辣雞
如何使人熱血沸騰?
在火鍋格局之中,雞肉火鍋也佔據著極其特別的一隅,久煮不膩的雞肉,在火辣的湯鍋裡格外能釋放自身的柔軟,變為鮮活的美味。在川渝,不乏誕生於山野鄉場的“辣雞之星”,點上一鍋燒雞公,讓軟糯彈牙的土雞肉在深紅色的湯鍋之中吸飽一身麻辣和濃香,當雞肉寥寥,眾人微飽時,又可招呼店家開火燙菜,芋兒、肥腸、魔芋......都是絕好的搭子;而綿陽的乾鍋雞,與湯鍋相比又有不同魅力,湯汁少、更入味,輕輕一抿雞肉便脫骨而下,“巴適”得很。
近些年來,雲南也捧出了一位辣雞“新貴”,那就是開進各大城市商場的油燜雞。相比於恰到好處的辣味,雲南特有的香茅草帶來的檸檬香也是點睛之筆。比起軟爛的雞肉,土豆反而更搶手,舀上幾勺拌在飯裡,堪稱下飯利器。
油燜雞,雞肉裹滿綿密的土豆泥。 攝影/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在“萬物皆可火鍋”的貴州,餈粑辣子雞也可以用來打火鍋,在水蒸氣升騰之間,辣椒的燥也在燜煮的過程中消散,變為一道鮮而潤的饕餮美餐。在鮮紅色湯汁的浸泡之下,連鍋中的蒜子都極度美味。
西南的各式雞肉火鍋,在造福本地人的味蕾之外,也深切地影響著千里之外的美食格局:上世紀被四川務工人員帶到河北落地生根的滄州火鍋雞,就是一次極富代表性的口味融合,不僅有四川的紅油豆瓣香,還加入了河北人民最愛的醬味,銅鍋紅湯的燉煮之下雞塊飽吸辣汁,蘸上當地特有的蒜泥醋又添了一層鮮美。
從南到北,各地的“辣雞”日常還遠遠不止於此。不過做“辣雞”,沒什麼不好——一道道繽紛熱烈的辣雞飽含著大江南北的食味情誼,雖樸實平價,卻也無比幸福。
文 | 阿智
圖片編輯 | 王家樂
封圖、首圖 | 上海去哪吃(meishi388)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內容
未經賬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