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餐飲老闆內參內參君
小酒館玩“玄學”
救命良藥還是快閃營銷?
歲末年初,酒吧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一種結合玄學元素的酒吧形式悄然走紅。
自2024年初以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開始湧現玄學酒吧,這股潮流迅速擴充套件至南京、麗江、佛山等地,這些酒吧以星座、塔羅與道教玄學等為主題。
在玄學酒吧的主理人中,既有從網際網路大廠離職的“職場精英”,也有自稱持證的道士、塔羅牌神婆等。酒吧內則充滿奇幻氛圍:中式的財神像、紅對聯、道符,與西式的調酒臺、杯交相輝映,彷彿一個東西方玄學碰撞的多維空間。
其消費模式也極具特色:顧客購買一杯百元左右的特調雞尾酒,即可向“大師”提問一個問題,無論是事業、愛情還是未來規劃,皆可得到模稜兩可的“解答”。
然而這並不影響酒吧的定價比普通酒吧高出兩三成,年輕人依舊熱情買單。他們一邊微醺,一邊聽從“大師”解讀命運,既滿足對未來的好奇心,也釋放了內心的焦慮。
如在北京國貿的一家玄學酒吧,顧客以附近上班族為主。週末時,酒吧內“一簽難求”,數十個座位座無虛席,排隊的高腳椅一路擺到了電梯廳。不少人將酒吧稱為“微縮版的雍和宮”,在這裡求事業、問姻緣、探人生方向。
玄學酒吧走紅背後,是在焦慮的時代背景下,“玄學潮“持續火熱。
據統計,2024年在社交媒體上,有超過3000萬篇帖子討論玄學話題,參與互動人數達近60億。《2024年輕人生活方式及營銷趨勢洞察報告》也顯示,在電商平臺上,2024年“好運蓮蓮”擺件、招財貓擺件成交額同比增長分別超10倍和4.4倍,木魚擺件成交額增長3.9倍。
“拿PPT當下酒菜”受追捧
“酒吧+”思路徹底開啟
除了玄學酒吧,2024年下半年,學術酒吧也一度火熱。
學術酒吧仍是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多個大城市興起。有學術酒吧開業3個多月,舉辦了60多場學術講座,“講座座無虛席,最熱鬧的時候來了40多人,要臨時加座。”
據報道,學術酒吧的主講人多是人文社科領域的博士或青年學者,他們帶來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觀眾多是大學生或參加工作的年輕人。
比如北京一個學術酒吧活動的組織者,和幾個朋友一拍即合,組成一個臨時小團隊,他們沒有自己的酒吧,就透過與其他酒吧的合作來舉辦活動。
他們找來了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分享《從攝影救國到自拍打卡——近代中國西北旅行攝影的文化變遷與現代反思》,將大家再熟悉不過的自拍打卡;或是在《黑神話:悟空》爆火後,他們邀請《西遊記》研究學者分享相關的文化符號……
這種內容深受年輕群體歡迎,也讓學術酒館從單純的商業模式升級為一種知識社交場所。
初次嘗試時,大部分消費者是抱著“花88塊旁聽985”的心態,但一次體驗後,他們往往會發現酒吧帶來的不只是知識分享,還有沉浸式的文化氛圍和出乎意料的超值體驗。
甚至小紅書也在上海靜安區推出學術酒吧限時活動。“雖然很抽象,但想去看看”成了現場千餘位參與者的共鳴。活動不僅提供特調酒水,還設有知識分享會和輕鬆社交環節。
情緒價值成就“酒吧+”
但模式仍不夠沉澱
玄學酒吧和學術酒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們精準切中年輕人對情緒價值的需求。
學術酒館的吸引力在於,它提供了一種輕鬆的知識分享,同時滿足了社交和自我提升的多重需求。玄學酒館則透過結合酒精與心理疏導,為現代人的焦慮和迷茫提供了暫時的出口。
從“學術酒館”到“玄學酒館”,這些創新場景無疑為酒吧行業帶來了新機遇,但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如何讓使用者體驗更具記憶點,如何在熱度退去後持續吸引回頭客?
儘管玄學酒吧火爆異常,但背後的不足逐漸顯露:酒吧以低成本酒水高價出售,酒水本身並非吸引客流的核心;招聘廣告可看出,即使沒有任何玄學基礎,也可快速成為“星願師”。此外,當玄學酒吧漸漸被複制、趨於同質化,它是否還能保持持久吸引力?
這種跨界模式要想持續成功,離不開服務和體驗的不斷升級。例如,學術酒館需要源源不斷地吸引優質主講人才能維持相應客流量,玄學酒吧則要不斷創新玩法,才能吸引更多人復購。
從整體來看,中國的小酒館市場仍處於集中度較低、競爭格局分散的階段。市場上既有傳統酒企和餐飲品牌跨界進入,又有大量獨立小酒館不斷湧現。當下的小酒館經濟,既被看好,也被唱衰。
餐飲業本身更像一門“玄學”。有些酒館硬體條件優越、地段位置理想,但依然“開開關關”,難以維持長期運營;而有些酒館則憑藉獨特的服務和體驗,開一家火一家。
當前,小酒館經營者普遍面臨以下三重挑戰:租金壓力、行業競爭加劇、消費需求快速變化。
根據新浪財經報道,截至2024年底,杭州的Homebar模式經歷了一輪行業洗牌。一批小型私人酒吧因未能在短期內建立穩定顧客群而紛紛倒閉。這類私人酒吧年初風靡一時,但未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成為一批短命的“網紅打卡地”。
小酒館行業想要發展長久,需要繼續尋找更多破局之道:比如迴歸社群化:聚焦於打造社群氛圍,深耕附近顧客的社交需求;比如強化個性化體驗:透過主題活動(如學術酒吧、玄學酒吧等)等,提升顧客的情緒價值和體驗感;比如提升品牌差異化:中小型酒館要避免直接與頭部品牌競爭,深挖文化內涵或服務創新,打造獨特的品牌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