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宋鹹淳年間的《臨安府志》記載:“鎮北小山始稱窯山”,而後這座小山被賦予了更為雅緻的名字——“亭市山”。其間山腳下一個以“亭市”為名的村落便悄然興起,它不僅在瓶窯鎮地理座標上佔著極其重要的位置,更是陶瓷藝術與生活智慧交織的起點。
因為出產於這片土地的瓷器,以其精美絕倫的外觀和超凡脫俗的耐用性,迅速贏得了世人的青睞,亭市村也因此得名“瓶窯”。這一名稱,不僅是對當地製陶業的直接反映,更是對那段輝煌歷史的永恆銘記。那些青翠欲滴的瓷器,如同穿越千年的精靈,將古人的智慧與審美情趣展現得淋漓盡致。
轉眼已是蛇年春節,瓶窯老街也處處充斥著張燈結綵的氛圍,可惜沒機會晚上過來,想必到時候的場景和畫面才會更加漂亮。當然,白天到此一遊也有個好處,就是遊客相對較少,無論購物還是餐飲,貌似都不用排隊,哈哈。
走進瓶窯,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每一步都踏在了歷史的脈絡上。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古老的窯爐遺址與現代陶瓷工坊交相輝映,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村民們依然保留著製作陶器的傳統技藝,他們的雙手彷彿能夠觸控到歷史的溫度,將那份對美的追求與對生活的熱愛,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瓶窯不僅僅是一個地名,它更是一個文化的符號,一個關於陶瓷、關於歷史、關於人類文明的永恆故事。在這裡,每一塊陶片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每一件瓷器都訴說著動人的故事。它們見證了瓶窯的興衰變遷,也見證了中華民族在陶瓷藝術領域的卓越成就。未來,隨著保護與傳承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瓶窯的陶瓷文化將會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為連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瞭解這片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
最讓我意外的還是老街旁邊的東苕溪,一兩年沒來,無論水質還是岸邊的綠堤遊步道,似乎都得到了大量的提升。尤其杭州在春節前後的天氣特別給力,隨便哪個角落,一眼望去都是絕美的風景。
(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實景照片和影片素材可約,謝謝。)
由於今年杭州市區對煙花爆竹的管理特別嚴格,如果想過個不一樣的春節,個人覺得可以考慮到瓶窯老街來逛逛,旁邊的南山造像應該也改造完成了,很適合登高踏青;古城遺址公園的面積遼闊,也是休閒遊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