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龍翻騰起舞,喜看燈會光彩奪目;醒獅歡騰跳躍,樂賞非遺瑰寶無數……2025年蛇年,我國迎來首個“非遺版”春節。龍都大地,萬家同春,各色慶祝活動烘托出濃濃的節日氛圍。
春節期間,穿行濮陽大街小巷,逛非遺集市,品多彩年俗,看花燈綻放,感悟共同的美好期許;走進博物館,與文物隔空對話,觸控歷史的悠長厚重;閒坐圖書館,捧讀經典,浸潤書香,暢享精神盛宴;陪家人看一場電影,把歡樂時光留在故事裡……
記者 黃立 攝
活動多:供給與需求雙向奔赴
2月2日,濮陽縣濮水小鎮澶州大劇院內,數百名觀眾聚精會神,沉浸在戲曲的世界。當天,《梨園春》明星擂主專場戲曲演唱會激情開唱,名角、名段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與澶州大劇院同時段演出的,還有該小鎮的舞龍、舞獅等非遺專案展演,龍騰獅躍,鼓樂齊鳴,觀眾不時叫好。
記者 高崟人 攝
醒獅納福,永珍更新。1月29日,大年初一的市城區萬達廣場喜氣洋洋,非遺變臉秀等6場活動人氣爆棚,觀眾在深度參與中體驗春節的魅力。而在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東湖蝴蝶島水秀基地,精彩絕倫的水上表演嗨翻全場,讓人看得血脈僨張。
記者 侯科建 攝
活動搭臺,文旅唱戲。春節期間,市、縣文旅部門用236項活動,為市民呈上豐盛的“春節盛宴”。
為了這場“春節盛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精心部署,市、縣文旅部門全力實施,齊心唱響了春節“大合唱”。市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蛇年春節,市文旅系統以燈為媒,以非遺為繩,以安全為底線,以“福滿龍都·濮天同樂”為主題,堅持“安全、祥和、歡樂、節儉”原則,推出236項活動,讓遊客在深度參與中感受年味的精彩,在切身體驗中領略春節的魅力。
豐富的文旅供給,與群眾對年味的追求形成雙向奔赴。春節期間,人們在水秀街感受雜技、馬戲的魅力,在市博物館體驗傳統文化之旅,在市圖書館書海中進行親子互動,在戚城文物景區看燈展,看不盡、遊不完、樂不停,處處歡聲笑語。以活動引人流,以活動添人氣,成為今年春節濮陽市文旅的重要特徵。
年味濃:文化與節日同向而行
春節期間,市博物館一如既往火爆。
2月1日上午,記者在市博物館內看到,一樓、二樓、三樓擠滿了人。為讓市民在市博物館過個文化年,該館除正常開放常設展廳外,還增加了蛇舞新春——中國蛇文化百館聯展、木版年畫藝術展、器以藏禮——識讀博物館裡的生僻字展、龍鄉故事新春攝影展和蛇年賀歲迎新春等5個展覽。同時,設定文物尋寶遊戲、木版年畫體驗、百人賀蛇年兒童共繪百米長卷、非遺專案打卡蓋章、皮影戲自由體驗等8項線下體驗活動,讓前往遊玩的市民真正過個沉浸式的文化年。
記者 黃立 攝
百節年為首,四季春為先。中國人過年,過的是辭舊迎新的“時間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價值觀念。今年春節是申遺成功後的首個“非遺春節”,文化與節日更是在濮陽碰撞出燦爛火花。
農曆臘月二十三開始的“龍潤帝都·燈耀濮陽”2025新春燈會,主打的就是文化。在燈會現場,人們既能看到詩詞、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福祿壽等中華傳統文化的身影,更能一窺雜技、麥稈畫等濮陽特色文化。
春節已是非遺,非遺也是文化。春節期間,濮陽市各大景區、各個活動現場舉辦的雜技、舞龍、舞獅、打鐵花、變臉、戲曲等專案,無一例外既是非遺,也是重要的節日文化。豐富的文旅大餐,在為市民營造濃厚年味的同時,也為大家帶來了豐富的旅遊體驗。
亮點足:傳承與創新交相輝映
“龍潤帝都·燈耀濮陽”2025新春燈會,堪稱春節文化的一次傳承與創新。
記者 黃立 攝
“鬧花燈”是中國春節的重要傳統活動之一,不僅象徵著節日的喜慶和團圓,而且承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藝術智慧。在璀璨燈火中,人們追求光明與美好,傳遞新春的祝福與希望。
但戚城文物景區的燈會,早已不是紙燈籠,而是融入現代科技元素的各類聲、光、電花燈。記者在戚城文物景區燈會現場看到,LED燈光、鐳射投影、AR/VR等技術的運用,使傳統花燈呈現出更加震撼的視覺效果。濮陽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燈會的一大亮點,是引進了自貢彩燈。自貢彩燈是國內燈展界的頂流,透過巨型燈組與動態燈光相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時尚氣息相結合,為傳統燈會賦予了現代元素。
張海錄 攝影
燈,是春節的媒介。除了戚城文物景區的燈會,今年濮陽市舉辦燈展的地方真不少。市城區龍城廣場燈光秀、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龍湖沿岸燈光秀、中原綠色莊園燈展、金堤河國家溼地公園燈展、範縣中原荷花園燈光秀等,以及大街小巷的各色彩燈,讓春節期間的整個城市流光溢彩。
記者 黃立 攝
與燈展一樣,其他非遺專案也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記者在市圖書館剪紙體驗區看到,一幅幅色彩鮮豔、造型各異的剪紙作品吸引眾多觀眾駐足欣賞。這些剪紙作品題材廣泛,既有傳統的吉祥圖案,也有反映現代生活的場景,還有“中華第一龍”等濮陽獨特文化元素。剪紙藝術家介紹:“剪紙是群眾表達對生活美好期盼的古老方式,每年我們都會創作新的作品,希望能把這份喜慶和祝福傳遞給更多人。”在市博物館,遊客還可透過觸控式螢幕幕,參與傳統工藝的虛擬製作過程,瞭解文物的詳細歷史。
此外,市博物館還將代表性館藏文物製作為冰箱貼等文創產品,為遊客帶來全新的遊玩體驗。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不僅讓古老的工藝煥發新的生機,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和參與,為文化的傳承搭建了創新平臺。
人氣旺:文旅與消費交織共融
1月31日下午,位於市城區開州路與中原路交叉口北的水秀街人流如織,2025濮陽雜技馬戲新春狂歡節活動在這裡精彩上演。來自海內外的遊客匯聚於此,共同感受濮陽雜技的獨特魅力和國際馬戲的熱鬧狂歡。狂歡節期間,人們在水秀劇場欣賞《水秀·龍之秀》的驚險刺激,在國際大馬戲移動劇場感受馬戲的滑稽可愛,在花車大巡遊中體驗新春的歡快與吉祥,在各色美食店內品嚐天南海北的美食。“在這裡不僅能欣賞到高水平的藝術表演,還能品嚐美食、購買各種工藝品,真是一舉多得。”市民孟慶鵬感慨說,春節文旅真正成為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
春節期間,恆豐、萬達、水秀街等場所,專門在黃金位置闢出專門場地,舉辦非遺集市、展演,既展示了優秀非遺專案,又引來了大量遊客,取得了很好的促消費效果。
戚城文物景區南門,一市民將“中華龍源地·世界雜技城”的濮陽城市名片,做成了串串糕。每串5塊糕點,每塊糕點上5個字,讓人耳目一新。老闆告訴記者,得知今年春節要舉辦新春燈會,就有了將“中華龍源地·世界雜技城”印在串串糕上的想法,一個月前專門買了機器開幹,春節這段時間,每天都能賣二三百串。
圖片來源於“文化南樂”微信公眾號
春節期間也正是倉頡廟會舉辦之際。記者在南樂縣梁村鄉史官村廟會現場看到,各種攤販一字排開,十分熱鬧。主辦方介紹,今年廟會提供的600多個攤位提前被預訂一空,其中不乏來自河南內黃、河北魏縣、河北大名等地的外地商戶。這些攤位不僅滿足了遊客在賞、看、玩、吃等多方面的需求,更為商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以文旅小切口撬動經濟大發展,一項項文旅活動正成為濮陽促進消費、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
覆蓋廣:城市與鄉村同頻共振
麥稈畫、剪紙、糖畫、麵塑等非遺專案一字排開,舞龍、舞獅、踩高蹺等表演巡迴上演,大平調、四平調、柳子戲等聯袂演出……這是記者在清豐縣馬莊橋鎮千年頓丘古集會暨民俗展演活動現場看到的熱鬧場景。馬莊橋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活動從2月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12日結束,不僅有各類文化活動展演,還有各色美食小吃,好看、好玩、好吃、好聽的全都有,廣大群眾在趕廟會中體驗到濃濃的春節氣氛。
馬莊橋鎮千年頓丘古集會暨民俗展演活動,是蛇年春節濮陽市鄉村文化活動。類似的活動其中一項,在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範縣、臺前縣、華龍區等也都展開。澶水湖休閒遊、侏羅紀恐龍展、濮水小鎮幸福年、徐鎮鎮壽星生態園系列活動、紅色單拐第十六屆民俗廟會、毛樓生態旅遊區春節系列活動、板橋古鎮民俗會演、臺前縣戲曲展演等,一個個鄉村文旅活動,讓廣大群眾不出縣、不出區、不出村即能看演出、趕廟會、聽大戲、吃美食。
圖片來源於“範水文化”微信公眾號
市文廣體旅局副局長郭亞輝介紹,今年春節組織的236項文旅活動,覆蓋了市城區、各縣區及農村,鄉村和城市文旅的同頻共振,為全市人民歡度新春佳節帶來了更多去處,提供了更多選擇,使整個濮陽大地處處呈現喜慶、祥和、歡樂、熱鬧的春節氛圍。
文脈賡續處,年歲有新聲。“春節是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總會給人們帶來新的憧憬。乙巳春節,濮陽人在喜慶和祝福中感受中國年的精彩,在共享溫暖情感、憧憬未來美好生活的中國年裡感受濮陽文旅發展的脈動。相信,隨著文旅文創融合工作的進一步深入,今後我們在歡度春節等假日時,一定會擁有更多的遊玩選擇、更好的節日體驗。”市文廣體旅局相關負責同志的話,既讓人感受到濮陽文旅的信心,更展望到濮陽文旅的未來。(記者 袁冰潔)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遊手機報(ID:hnlysjb)
瞭解更多旅遊資訊
來源:濮陽釋出
編輯: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