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青年舞者、舞蹈編導、寧波市歌舞劇院首席演員
獲得獎項
第十一屆中國舞劇“荷花獎”
2021浙江省“新松計劃”金獎
第14屇浙江省戲劇節“蘭花獎”個人優秀表演大獎
主要作品
舞劇:《冼星海》《花木蘭》《東方大港》《蓮花》;舞蹈作品:《空山》《蘭亭·夢循》;舞蹈劇場:《雲夢澤》《寅時說》
夏天第一次和舞蹈有關的記憶,是小時候在電視看到李玟表演的勁歌熱舞。他還記得,那首歌叫《顏色》,畫面中李玟一襲藍裙,在一群伴舞者的簇擁下,隨著音樂的節奏律動,眼波流轉,搖曳生姿,魅力四射,那一幕給年幼的他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成為童年最重要的記憶片段之一。
見他對舞蹈有如此熱情,母親決定送他去少年宮學習,自此開啟了夏天的舞蹈生涯。起初夏天選擇學習國標舞,練了一年成果有限。後來聽說一名同學考入了北京的舞蹈學校,對好友的留戀和對首都的憧憬促使他轉而學習中國古典舞,一切從頭開始。“當時我沒什麼主見,連自己真正喜歡什麼都分不清,只是出於一種隨大流的心態,更多時候是在被動地扮演一名好學生。”
12歲那年,夏天被中國戲曲學院附中錄取,離開了父母和家鄉,獨自前往北京求學。和大部分同學相比,夏天接觸舞蹈時間較晚,基本功也相對薄弱。為了迎頭趕上,他不得不在課餘時間加倍努力,付出數倍於其他同學的汗水,才能取得與之相當的成績。“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我一個人來到北京,父母都不在身邊,他們花了錢讓我來到這裡,我一定得好好學習,不能辜負父母的期待。”
天性裡的不服輸起了作用,經過日復一日不知疲倦的練習,夏天的舞蹈技藝提升迅速,不久就成為了班級裡的佼佼者。老師們都很看好這個聽話又肯吃苦的孩子,認為他有機會成為一名出色的舞者,他自覺身上揹負的期望又重了幾分,默默將課後練習的時間又增加了不少。六年後,夏天如願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距離成為一名專業舞者的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人生的前20年,夏天都在按照他人規劃的路線學習和生活,“舞蹈在那個時候,只是我用來滿足別人期待的一個工具,我更多是以一種完成任務,獲得獎賞的心態在跳舞,還談不上真正的熱愛。”轉變來自於大四那年的一場演出,《金蟬塑與糖人寶》劇組來學校挑選演員,選中了夏天飾演劇中的主要角色糖人寶。
這是夏天首次出演舞劇,與以往的每一次登臺不同,這一次他不是舞蹈生夏天,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有血有肉的戲劇角色。“直到上臺前我都非常緊張,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生怕做得不好,讓別人失望。”夏天說,“舞蹈會講究天性解放,其實直到那個時候,我覺得我的天性都沒有完全解放,還是被包裹在裡面。”奇蹟就在舞臺上發生了,當音樂響起,夏天感覺自己第一次進入了“無我之境”,緊張感消失了,一切擔憂與不安都無影無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之中,隨著劇情的發展或悲或喜,恣意縱情。“當我不再是我自己,而是我所扮演的人物的時候,我好像找到了某個寄託點,我的所有動作和情感都是從人物本身出發的,我開始真正享受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情感和體會。”一次表演,讓夏天完成了他從學生到舞者的身份轉變。
北舞畢業後,夏天進入寧波市歌舞團,開始嘗試編創獨舞,並創排屬於自己的舞蹈劇目。在一次又一次的舞臺演出中,他不斷地挑戰不同的角色形象。在《蘭亭·夢循》裡,他將舞蹈與中國書法相結合,演繹出一位揮毫潑墨的書法大家,在《花木蘭》中,他首次將傳統武術的動作要領和發力方式融入舞蹈,詮釋了剛毅灑脫又不乏柔情的衛將軍,他的表演形與神兼備,每一次都能令觀眾耳目一新。“中國古典舞是我的根,但我的身體遠不止如此。”談及未來,夏天躊躇滿志,“我所接觸的一切都會反哺於我的創作,舞者的身體是最誠實的,你給予它什麼,它就會如實地反映出來。”
“山不讓塵,川不辭盈”,這句話出自於張華的《勵志詩》,也是夏天覺得最有力量的一句話。欲成大事,先做好小事。對於未來的舞臺,他不會好高騖遠,只會從本心出發,穩紮穩打,循序漸進。
最讓你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一刻是什麼時候?
透過這麼多年在舞臺上的表演,讓很多觀眾認識了我。比如去北京、上海演出之後,有很多人會因為我來看劇,甚至還有人為了看這部劇而從外地飛過來。我覺得這是我近兩年最開心的事情。我們舞蹈演員其實更希望在舞臺上被大家認識,畢竟舞劇市場並不是用網路流量來衡量,而是透過一場場演出來獲得觀眾認可,我們真的是靠自己一場一場跳出來的。觀眾為什麼要花錢來看你跳舞,是因為他們對你這個人實力的認可,這樣他們才會在你出新劇或者下一場演出時,毫不猶豫地買票。大家現在給了我很多自信。
對於當下熱議的“新中式”你有什麼看法?你眼中的“新中式”應該是什麼樣子?
我認為“新中式”應該是現代審美和中式美學元素的結合。就像舞蹈,以前可能是古典舞,比較傳統一些,但現在很多人用街舞、現代舞的方式來詮釋古典韻味的舞蹈,比如抖音上那些結合古風歌曲的街舞編排,我覺得這些都算是新中式舞蹈,也是新中式審美的一種體現。它就是透過現代流行的手法,把傳統元素融合進去。
你如何用舞蹈去表現“新中式”?相比傳統的古典舞蹈,這個“新”體現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舞美設計都是現代的,包括《花木蘭》舞臺上的轉檯,用來表現“圓”的形式,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我們透過這些新的舞臺裝置來表達東方韻味,無論是在舞臺排程還是意境表現上,都是現代元素與古典意境結合的效果。我覺得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不可能完全遵循傳統,肯定是藉助更多現代媒介的力量去展現舞臺上的表演。包括編舞方面,也不會完全是古典舞的正規化,而是結合了現代舞的元素。
相較街舞等現代舞蹈,古典舞這個圈子的生態如何?
我平時也會關注街舞,私下也會去學,偶爾上上街舞課。我不會故步自封,只侷限於同一個舞種,而是抱著多元化的心態去嘗試各種新的東西,只要對我有益處的,我都不會拒絕。相對於現在流行的街舞,古典舞可能有點“陽春白雪”的感覺,但一旦融入市場也會受到很多人歡迎,比如現在很火的《只此青綠》,其實都是古典舞的型別。我覺得中式美學其實是深深地烙印在中國人的DNA裡面的,當那些體態出現的時候,大家都會喜歡,就像中國人對古偶的喜好也一樣。我覺得這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東西,其他國家的人跳不了中國古典舞,因為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長時間對體態和氣韻上的訓練,只能做到形似而神不似。
在你看來,東方與西方美學最大的區別在於什麼?
我覺得東方美學更注重心靈和情感的感悟,而西方美學則更強調邏輯性和抽象思維,結構更嚴謹,思維更縝密。東方美學有它的特點,比如虛實相生、留白和意境的寫意風格,更強調平衡性,這些都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舞蹈擅長抒情,但在敘事方面較弱,所以它更依賴於留白和意境,就像山水畫一樣。舞蹈透過簡單的動作就能吸引觀眾,但卻能引發觀眾的無限遐想。中國人更喜歡留有想象空間,不喜歡一上來就直接把情緒鋪滿,把一切全部都告訴你。這是東西方美學的一個非常大的差異。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呈現東方美學,你做過哪些額外的功課?
我接觸過書法和太極,發現它們之間有相似之處。老師說過,書法和太極在身體運動規律上有很多共通點,跟舞蹈也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那種中國獨有的曲線美,和中國人審美中的含蓄是一致的,我們不太喜歡直接的表達,更喜歡柳暗花明的感覺。就像蘇州園林中的一步一景,東方美學和我們的身體韻律是相通的。
如果你有機會,你會對那些不太瞭解古典舞(劇)的人說些什麼,鼓勵他們去劇院看演出?
很多人可能因為擔心看不懂而對舞劇敬而遠之。可能這就是舞蹈給人的刻板印象,的確它在敘事上不如戲劇直接,但我們正在努力突破這一點。現在的舞劇,比如《永不消逝的電波》《花木蘭》,還有剛才提到的《只此青綠》,當你真正走進劇院,大家會發現,即便沒有臺詞,你也能體會到它要表達的意思。舞蹈透過肢體語言來表達感情,這可能比普通戲劇的難度更高,但是編導會考慮如何讓觀眾理解。現在的舞劇也是在與時俱進的,更加註重情緒表達,同時又不會過分迎合觀眾。所以,大膽去看吧,去感受肢體的美、舞臺藝術的美、服裝和音樂的美。舞劇不僅僅是舞蹈,它融合了服裝美學、舞臺藝術裝置和音樂美學,能在大劇院裡給觀眾帶來全面的藝術享受,讓人沉浸在舞臺上的故事中。
編輯-代晶地
新媒體編輯-錦鯉
文字-郝思佳
圖片-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