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社交媒體上還有不少人喊:“怎麼還不放假,不想搬磚想回家,票都搶好了。”
這兩天,風向一轉,另一撥人開始喊:“為什麼又要過年,不想回家過年,想去外地旅遊,給自己放個假。”
過年和放假,明明是一件事,卻形成了一組反義詞:想放假就別回家;回了家就等於沒放假。
網上關於”年輕人為什麼過年不想回家”的話題下面,評論區給出的理由都挺心酸:
因為要不得不面對本就一直不滿也在逃避的現實。
全桌都在熱火朝天討論自家孩子,只有一個沒結婚的你在裡面喝飲料。
大齡未婚,扛不住那麼多相親局。
回了家卻沒有一點歸屬感,像是暫時借住的客人,但沒有客人的待遇。自己的房間放的都是他們的東西。
有人說,今年要跟父母攤牌,過年不是自己要渡的劫。
有的孩子只能蒙著頭瑟瑟發抖:“我比豬都怕過年。”
有人就算回了家,也是全程逆子模式:二表姑?不認識。相親?不去。春晚?不想看。求求你們別給我削蘋果了。
2024年的春節,渴望自我與自由的年輕人,紛紛開始研究,怎樣用更加禮貌的方式斷親。
而視覺志卻意外採訪到一個“反潮流孝女”@醒獅。她說,自己從前最討厭過年,但今年,她想早點回家,遵循著古舊的流程,回老家、大掃除、串親戚、吃餃子。
她說,她找到了過年的意義。
@醒獅是來自北方三線城市的女生,畢業後北漂,獨居。她從小不愛過年。
小時候,她大部分時間在奶奶家過年,印象裡,大家總是在吃餃子——初五十五二十五,初八十八二十八,且必須是豬肉白菜餡。
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不能說話,她埋頭硬塞,吃完還得被迫為全家表演節目,講《小燕子的故事》。
七歲時,她哭著跟爸爸說“不吃餃子,不要奶奶”,爸爸嚴肅地訓了她,威脅她“不吃餃子就沒有壓歲錢”。
餃子和奶奶成為醒獅的童年噩夢,很多年後,奶奶不在了,噩夢卻越來越多。
大學畢業,她漂在北京,每次臘八前後,父親都給她打電話,鄭重提醒她“早點買票,回家過年”;回到家,父親會讓她換上鮮豔的衣服,給她喝釅茶,讓她少玩手機,陪媽媽包餃子。
初一開始走親戚,她要接受好幾輪盤問和炫耀。二姨總說,自己的兒子雖然沒畢業,但是立志留在家鄉做公務員,終身陪伴父母身側。
姑姑們對醒獅的情況非常擔憂,和她討論的話題包括但不限於:
你的工作我沒聽說過,所以你的工作不是正經營生。
你一年賺的錢還不如誰誰家閨女的工資的一半。
家鄉某富二代積極求偶,你為什麼不去試試相親。
她忍了一年又一年,把網上的“懟親戚話術”背得滾瓜爛熟,但始終沒膽子說出來。爸爸看出她的不樂意,總提前囑咐她:“過年要有禮貌。”
父母不理解她的過年焦慮,因為父母也有自己的焦慮。28歲的春節,媽媽找了當地很靈的一間道館,求來一堆“桃花符”。醒獅回家過年,發現自己臥室和衣櫃裡飄著大小黃紙,氛圍驚悚。
媽媽神秘地告訴她:“聽說過年時求的符挺靈的,你別撕。”
人生就像一場戲,她覺得自己走進一箇中式恐怖故事。她含著眼淚喊:“你們再這麼嚇唬我,明年我不回來了。”
爸爸聲音比她還大:“你敢!有本事你永遠別回來!”
30歲的春節,醒獅沒有回家。她跟著男朋友,回了對方老家,北方農村,高堂大屋,沒有暖氣,男友媽媽給她一床八斤的新棉被,她被壓得一夜沒睡。
大年初一,男朋友拉著她早早出門,給一家不認識的親戚磕頭拜年。老大爺給她一個紅包,祝福語重心長:孩子,老X家這一房就這麼一支獨苗,你肩負重任啊!
她不停地笑著點頭,開始懷念去年的“恐怖片”。
365天后,她又回家過年了,媽媽像商場導購一樣,給她介紹家裡房子新換的種種陳設和電器,在廁所隆重推薦自動馬桶,堅持讓她脫了褲子坐一下再起來,感受馬桶的沖水功能。
媽媽幫她撕開每一種零食,小心地問她明天要不要一起去大姑家,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個客人。
爸爸一直問她,要不要一起去買新衣服,明天穿鮮亮衣服過年,吉利,還問她幾號回京,提前包好初八和十五的餃子給她帶走。
醒獅心累,又是餃子,又是討吉利,能不能不要過得這麼複雜,每次回家都得不到徹底的休息。
明年,她真的不想回家。
可她也想念家鄉,心疼父母的小心翼翼。
她不知道該怎麼辦,最後忍不住問爸爸:“我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地過年?”
醒獅明明記得,自己很小的時候,曾聽到爸爸對媽媽說,該過年了,煩。
她還記得爸爸曾偷偷抱怨,奶奶泡的釅茶太澀了,茶葉也不好,餃子總是煮不熟,親戚又總是來得太早,說話太多。
醒獅確信,年輕時的爸爸,和如今的自己一樣,討厭老一套規矩。
那他現在咋就成了一個喝釅茶、穿紅毛衣,天天吃餃子的老頭了呢?
爸爸輕描淡寫地給醒獅講了一段往事。
醒獅的爸爸@鐵頭今年65歲,14歲開始,他討厭過年。
14歲之前,他盼著過年。缺衣少食的年代,母親只有過年時才會炸丸子,家裡的餅乾筒裡才會有糖果。大年夜,放鞭炮,他和弟弟被母親、姐姐捂著耳朵。初一早上,大家有說有笑吃餃子,家裡大門開一整天,任由鄰居的孩子們穿堂過戶。
這樣的熱鬧和快樂輪迴了十三次。在他人生的第十三個春節,母親突發奇想,往餃子餡里加了蝦皮。早上煮餃子,因為父親一直說要早點出門拜年,母親匆忙中踩碎一個煮熟的餃子,打碎了一個小碗。
母親說,歲歲平安,揭過。半年後,鐵頭11歲的弟弟突發疾病,猝然離世。
打那以後,母親再不能好好過年。
母親開始反省,鐵頭弟弟離開前的種種預兆,打碎的小碗,踩碎的餃子,都暗示這家要失去一個小孩。
還有腦子一熱放進餃子的蝦皮,就是告訴她——這回瞎了。
當時父親好像穿了黑色毛坎肩,不吉利。
村上春樹說,這人世間即使微不足道的事,也不是純屬巧合。母親不讀村上春樹,但母親與村上所見略同。
為了防止家裡再出現不祥的暗示,母親每次過年都格外小心。餃子必須吃豬肉白菜餡,白菜必須完美無缺,食材不好就要扔掉,再念一句“阿彌陀佛”。
年三十晚上,老太太帶著女兒媳婦包餃子,神情肅穆,餃子餡反覆嘗七八次,蓋簾上的薄面撒好幾層,就像完成重大科學實驗。
初一早上吃餃子前,誰也不許說不吉利的話。如果不小心說了“不好”“不行”“不高興”這種詞,就要被打一巴掌。
這些規矩迭代了數年,逐漸演變為吃餃子前不許說話,對不吉利的詞彙做到嚴防死守。
家裡出現第三代後,長輩會在初一早上輕拍孩子們的臉,母親們打著手勢幫自家小孩快速穿好衣服,立刻圍坐餐桌。
圖源:電影《重逢》
春節的氣氛,在母親的帶動下,一年恐怖似一年,鐵頭因此討厭過年。工作後第一年,他穿了單位發的新衣——灰坎肩配白襯衣,本想顯擺一下,結果母親覺得白衣不吉利,一整年都對他沒有好聲氣。
醒獅九歲的春節,吃餃子到很飽也不敢下桌,後來就吐了,低燒。打那以後,鐵頭就對母親說,岳母孤寡,他們往後初一下午再回家。
鐵頭是家裡唯一的兒子,唯一的兒子年三十不回家,在早些年是很叛逆的行為。鐵頭用這個小動作,向母親的規矩、和母親給家族帶來的內耗、壓抑無聲地抗議。
“你奶奶倒是從來沒生過我氣。”鐵頭對醒獅說。
鐵頭牴觸家裡的氛圍,牴觸了三十多年,直到母親離世。
母親走後,鐵頭突然發現,過年沒有“年味”了。母親在時,二十三買糖果,二十四掃房子,炸丸子、辦年貨,無一不隨著老規矩。
每年臘八,母親喊他們一家回來喝粥,囑咐他從單位的食堂預定過年的豆包。二十五之前,讓他回家檢修家裡所有的水龍頭和燈繩。初一回家,母親給他倒釅茶,給孩子包紅包,給他看今年的點心新鮮不新鮮。
這些瑣碎的回憶讓老年鐵頭覺得,過年值得。
他開始拉著老伴,逐年尋回從前的老規矩:年底洗窗簾、掃房子,三十兒泡釅茶,初一早上煮餃子。初五、十五、二十五,他都要吃餃子。
他篤定,春節的“年味”越來越淡,都是因為缺少儀式感。
可醒獅明白,爸爸是在用這樣的方式想念奶奶,迴歸少年時代。
她一下子就理解了爸爸,理解了爸爸每年臘八前後給她打電話,提醒她喝臘八粥,春節回家。因為當年奶奶也做過同樣的動作。
大掃除、喝釅茶、吃餃子,這些看似無意義的流程,在爸爸的眼裡,都是舊時光的延續,背後是爸爸童年時的快樂。
完成這些流程,爸爸晚年的孤獨和青春的遺憾就能得到彌補。
他一定很怕女兒不回家,怕女兒未來的某一個春節,也和他一樣,再也吃不到媽媽包的餃子。
也許奶奶的規矩給了他強烈的心理暗示,他現在真的很相信穿紅毛衣過年會吉祥如意。他會慢慢變得有點迷信,要人哄,會越來越像當年的奶奶。
醒獅覺得,自己和春節和解了。
一起和解的,還有童年時奶奶的規矩,成年後爸爸的紅毛衣。
她心算了一下人類的平均壽命和自己每年回家的次數,得出的數字讓她心驚肉跳。
父母尚在,她已經遠遠窺見了無盡的遺憾。
將來父母年邁,她的春節必將比如今慘淡百倍。
眼前的春節不能盡如人意,但依然值得且過且珍惜。
她說,今年春節,一定早點回家。
早在過年之前,“斷親”話題就反覆上熱搜,年輕人都說,與其浪費時間和一年只見一面的親戚喝酒、鬥智鬥勇,斷親不香嗎?
算計壓歲錢,互贈無用的年貨禮盒,攀比自家的配偶和兒女,都是空耗生命,不如帶著父母找個地方度假,或者乾脆自己度假,大家都自在點不好嗎。
專家們對此表示理解,他們說,人類不再需要農耕、文明進步後,就會拒絕人情社會的社交方式。
網友們也說,很多家庭用著女兒的工資裝修房子,不給女兒留一張睡覺的床,這種人家,斷親也罷。
醒獅覺得,大家都說得沒錯,怎樣過年,其實都是對的,只要覺得開心就好。
她只是更清晰地意識到,那些還能堅持在春節走流程的人,大約都是幸福的人。他們都是為了在乎的人,守著不喜歡的禮節。
而大膽斷親的人,大約是經歷了一些風雨,看透了世事,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所以才有這樣的勇氣。
都是為了好好生活,拼命努力的,可敬的人啊。
今年曆經搶票、掏空支付寶、絞盡腦汁選禮物、成功拒絕相親和二胎的,無名的人,祝福你們,新年一切順利。
今年成功斷親、外地過年、打破陳規、拒絕和親戚在餐桌品拼酒的,無名的人,祝福你們,新年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