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期中國之旅的啟發,調香師弗朗西斯·庫爾吉安構思了一個融合不同工藝及兩大古老文化影響力的香氛藝術裝置。靈感源自玫瑰與瓷器,這是他十分鐘愛的兩種材質,而它們都起源於中國。眾所周知,瓷器出現於6世紀的中國景德鎮,而玫瑰的起源卻鮮為人知,其中國品種於18世紀被傳入歐洲。
為致敬中法兩國之間的卓越工藝與文化交流,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回憶起自己在塞夫勒皇家瓷器廠與瓷器的首次邂逅。在那裡享譽盛名的 “塞夫勒玫瑰”,均由能工巧匠們手工製作而成。這位法國調香師為工匠們的精湛技藝神感著迷,他向工匠們提出了一個挑戰——開發一款能夠容納香氛的新型瓷器。經過長達數年的多次試驗,工匠們為他專門研發了一種多孔瓷泥。這種瓷泥經過 1050°C 高溫的特別燒製後,可以注入香氛。
“玫瑰之耀 (法語 Éclats de roses)” 裝置便運用了這一技術,在 Cyril Teste 和 Nina Chalot 精心策劃的詩意場景中呈現。瓷藝玫瑰裝點著一條想象的絲綢之路,這條長而蜿蜒的小路由從景德鎮當地採集的高嶺土製成——這是製作瓷器的重要原材料。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柔美的塞夫勒瓷藝花瓣經過手工雕琢,被悉心放置在拉絲黃銅花莖上,組成風格化的玫瑰造型,沿路自成風景。一些花瓣似乎隨風飄散,變幻的燈光以及增強現實裝置加乘曼妙意境,令參觀者宛若身臨其境,獲得無比神奇的體驗。
玫瑰素有“花中皇后”之美稱,賦予調香師們豐富的制香可能。弗朗西斯·庫爾吉安於 2014 年推出致敬女性的盛放玫瑰 (À la rose) 淡香精,頌讚妙曼自由力量,又於 2020 年為梵詩柯香 (Maison Francis Kurkdjian) 推出紳士玫瑰 (l’Homme À la rose) 淡香精,探索先鋒玫瑰芬芳。在 “玫瑰之耀” 這一作品中,弗朗西斯·庫爾吉安以充滿藝術感的全新表達方式重釋玫瑰香氣,打造專門噴灑在瓷藝花瓣上的香氛。為了展現瓷粉的絲滑質感與裝置的輕盈姿態,他解構了玫瑰的嗅覺結構,提取其輕柔,細膩與感性的一面。伴隨著 Yannick Kalfayan 精心創作的背景音樂,參觀者將沉浸於純粹,獨家概念化的玫瑰芬芳。
“玫瑰之耀” 融蘊精湛匠藝與創意巧思,其瓷藝花瓣散發迷人香氣,構築連線不同文化與傳統工藝的橋樑。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調配的香水在全球大獲成功。1995年,年僅25歲的他為讓·保羅·高緹耶(Jean Paul Gaultier) 打造了 “Le Mâle” 香水,這款香水的銷量數以百萬計。隨後在 2009 年,他與馬克· 查雅 (Marc Chaya) 聯合創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香水品牌——梵詩柯香 (Maison Francis Kurkdjian)。這一合作絕非偶然,馬克·查雅與他一樣富有文化底蘊,因此二者一拍即合,成為開發卓越專案的理想合作伙伴。馬克·查雅是現任梵詩柯香執行長。2014年,梵詩柯香釋出另一款經典香水——晶紅 540 (Baccarat Rouge 540)。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首席調香師
(Francis Kurkdjian) 版權所有 ©Laurent Humbert
自創立之初,馬克·查雅 (Marc Chaya) 和弗朗西斯·庫爾吉安 (Francis Kurkdjian) 便體現他們對豐富的感官,多面性的嗅覺自由表達的渴望,共同創造了全新法國工藝與生活方式的象徵。梵詩柯香 (Maison Francis Kurkdjian) 的香水系列宛如一個香氛衣櫥,蘊含無數情感層面。在秉承法國奢華香水製作傳統的同時,倡導對香水創作與佩戴藝術的當代視角。
品牌遵循著迷人而又精確的準則:純淨、精緻、永恆以及經典主義的大膽重塑。卓越的技藝在此交織迴響,不斷譜寫著一系列感官的冒險歷程,而香水,毫無疑問是其中的主角。
(Francis Kurkdjian) 版權所有 ©Laurent Humbert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在青年時期便聲名鵲起,2021 年,他被任命為 Parfums Christian Dior 香氛創意總監,聲譽更加卓著。
他還引入了穿香新風尚,不拘於將香氛盛裝於瓶中。自踏入調香行業以來,弗朗西斯·庫爾吉安致力於為香氛創作帶來藝術視野,探索制香的不同形式,故事和路徑,不受限於商業導向。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擁有與生俱來的魄力。2001 年,他自凡爾賽著名香水學院 ISIPCA 畢業尚不到六年,便創立了個人定製香氛工作室,這在法國史無前例。他的創新精神引起了藝術家 Sophie Calle 的注意。2003 年,Sophie Calle 邀請他設計一款能夠令人聯想到奢美華麗香氛。這一獨特要求打破了香氛需要“好聞”的傳統,向他揭示了制香的無限可能性。
一般而言,香氛易於揮發。然而,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天生擅長創造令人經久難忘的香氛記憶。回顧他30年來的職業生涯,弗朗西斯·庫爾吉安設計了許多香氛裝置,如凡爾賽宮花園中神奇的香氛噴霧和噴泉裝置,巴黎大皇宮中芬芳瀰漫的“風車”花朵,紐約市第五大道上悅然飄香的成千上萬個氣泡,這些作品令人難以忘懷。他的藝術表達結合了光線,香氛與想象力,以塑造完整的感官體驗。不論是展覽,歌劇,芭蕾舞劇,派對還是時裝秀,他的嗅覺表演都展現出非凡的藝術感知力,並吸引了越來越多渴望與他合作的創意人士,包括藝術家 (Sophie Calle, Sarkis, Hratch Arbach, Yann Toma), 戲劇家 (Cyril Teste),指揮家 (Klaus Mäkelä) 及場景設計師 (Christian Rizzo)。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將香氛的舞臺擴大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文化遺產建築及機構,如巴黎加尼葉歌劇院,巴黎大皇宮,巴黎愛樂廳,羅馬美第奇別墅,法國駐紐約大使館,上海及米蘭世博會,悉尼國家美術館,甚至維也納國家歌劇院。二十年來,他與凡爾賽宮保持著特殊的合作關係,如今凡爾賽宮每每舉辦重大的節慶活動,都會系統性地運用他的香氛作品。他與各行各業,不同的環境和藝術形式大膽合作。作為一位全能型調香師,他不斷自我革新,融合不同靈感來源和學科,這使他能與當代創意人士產生共鳴。他保持開放的思維,強調多樣性是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儘管他堅持認為調香並非一門藝術,但他早已證明,調香藝術確實存在。
早在 16 世紀,瓷器便從中國出口到歐洲,成為備受追捧的物件。受中國瓷器製造業的啟發,德國和法國相繼建立了瓷器製造廠,但中國瓷器的製作工藝長久以來是不傳之秘。由於瓷器愈發深受歡迎,法國著名瓷器工坊—— 塞夫勒皇家瓷器廠應運而生。在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和蓬巴杜夫人的支援下,該工坊於1740年創立。時至今日,這座前皇家制造廠仍然是獨特的應用實驗室,也是藝術界以及設計和裝飾藝術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它的優勢在於卓越品質,匯聚 120 名精通30種不同技藝的陶瓷工匠,使用的材料包括瓷泥,顏料和瓷釉。匠人們使用古老的傳世工藝現場製作這些材料,使其成為當代藝術表達的珍貴工具。
塞夫勒皇家瓷器廠
歷史悠久的專業制藝
弗朗西斯·庫爾吉安與塞夫勒皇家瓷器廠的合作開始於 2006 年,當時他受這家著名機構之邀,將香氛注入 250 朵瓷藝玫瑰中,以慶祝其 250 週年紀念日。十年後,他為塞夫勒皇家瓷器廠的重要藏品——桅杆船 (Vaisseau à mât) 調配了一款繁花香氛,之後又與製造廠的工匠合作,共同面對技術挑戰,開發出一種適配香氛的多孔瓷器。
“玫瑰之耀” 作品中的瓷藝花瓣由塞夫勒皇家瓷器廠的工匠使用軟質瓷製作,這種歷史悠久的瓷器以潔白無瑕而著稱,至今仍在工坊內生產。石膏工坊再手工製作一系列模具,用於逐片壓制花瓣。每一片花瓣經過脫模和精心雕刻,獲得獨特的表面效果。花瓣再置於 1050°C 的高溫下燒製 10.5 小時。出窯後,花瓣被輕度拋光並注入香氛,標誌著為期三個月,由六個工坊協作完成的製作過程圓滿結束。
Cyril Teste 是法國著名場景設計師,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戲劇學院 (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Art dramatique),以在創作中頻繁使用影像和燈光效果而聞名。他與設計師 Nina Chalot 合作完成了 “玫瑰之耀” 場景設計,體現其獨特的美學風格。Nina Chalot 作為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院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 Création Industrielle) 的畢業生,她的創意作品側重於物質的轉化,並廣泛應用於場景設計,時裝,建築和舞蹈等領域。
(Cyril Teste) 版權所有 ©Simon Gosselin
(Nina Chalot)版權所有 ©David Angeletti
過去幾年裡,Cyril Teste 曾多次邀請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將嗅覺元素融入其現場表演中,如 2017 年的《慶祝》 (Festen),2019年的《首演之夜》 (Opening Night),以及歌劇的戲劇化改編,如2023年在維也納歌劇院上演的《莎樂美》 (Salomé)。2024年3月,Cyril Teste 擔任在巴黎音樂城 (Paris’s Cité de la Musique) 舉辦的《科克託/菲利普·格拉斯三部曲》 (Cocteau / Philip Glass Trilogy) 音樂會藝術總監,他邀請弗朗西斯·庫爾吉安創作了三款香氛,靈感源自鋼琴家卡蒂婭·拉貝克 (Katia Labèque) 與瑪麗爾·拉貝克 (Marielle Labèque) 詮釋的讓·科克託三部曲——《奧菲斯》 (Orpheus),《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及《可怕的孩子》 (Les Enfants Terribles)。
“玫瑰之耀” 場景設計提供三段式體驗。Nina Chalot 和 Cyril Teste 共同構思了一條以瓷藝玫瑰裝飾的蜿蜒路徑,這條路徑象徵著玫瑰從中國到法國的旅程,以及玫瑰在品種,香氣及顏色上的演變過程。燈光系統融入裝置牆面,令參觀者沉浸於動態的花瓣場景中。花瓣凌空飛舞,瓷藝玫瑰的剪影栩栩如生。與品牌合作多年的音樂作曲家 Yannick Kalfayan 創作的音效,將進一步增強沉浸感,完善整體體驗。
場景設計概念
裝置在第二階段將播放一部紀錄片,向參觀者講解專案的創作過程和背後的專業制藝。在引人沉思的氛圍中,用於製作瓷藝花瓣的原始模具一一呈現,彰顯塞夫勒皇家瓷器廠工匠獨特且珍貴的工藝。
為了令體驗更臻完善,參觀者還被邀請使用增強現實裝置,以充分沉浸於裝置的詩意世界中。藉助現場提供的 iPad,參觀者將看見三瓣瓷藝玫瑰將數千片花瓣漫撒到空中的場景,令人聯想到常用於調配香氛的玫瑰品種——百葉玫瑰 (rosa centifolia),這種玫瑰擁有百片花瓣。白色的瓷藝花瓣逐漸染上色彩,越發生動逼真,漫天飛舞又隱匿於無形。裝置本身也成為了新故事和協同工藝的起點。
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特輯摘錄
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是一種語言,一種創造情感,講述故事並表達藝術家願景的語言,而香氛是我用來表達自己的媒介。我無法透過文字,聲音或影象傳達的內容,將透過我的香氛作品來訴諸人前。
縱觀歷史,可以說,藝術與香氛的關係源遠流長,它們有共同的美學原則,精湛的工藝,文化重要性,豐富的象徵意義,感官體驗,並同樣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些元素將它們緊密聯絡在一起,塑造跨時代的人類體驗。
然而,我認為瓶中的香氛並非藝術,因為其不能完全涵蓋所有表達過程。香水的目的是取悅於人,旨在喚起美好,愉快的情感,傳遞誘惑,愉悅,魅力與積極的態度。香氛總是表現生活積極的一面,從不觸及生活的陰暗面或死亡的陰影。而藝術並不僅限於此,它涉及完整的情感,不論是正面的或負面的。正是這種區別,使得瓶中的香氛算不得藝術。這也是為什麼我相信香氛裝置能為嗅覺世界帶來全新視野,展現真正的藝術及嶄新的情感。藉助香氛裝置,我可以自由探索那些無法透過穿香表達的情感。
“玫瑰之耀” 是我今年在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推出的全新藝術裝置,它聚焦於我珍愛的兩大元素——玫瑰和瓷器,二者都起源於中國,向中法兩國之間幾百年的文化交流史致敬。我調配了一款香氛,試圖解構玫瑰香韻,釋放其細膩而感性的一面,使其與瓷藝花瓣的輕盈質感相映成趣,令人彷彿看見歷史的碎片與創意的火花在空中飛舞。
編輯-李瑩
新媒體編輯-錦鯉
圖片-品牌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