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AMD首次提出“融聚未來”的理念,它將一個幾乎是獨顯規格的GPU核心與CPU做在一個晶片上,使其同時具有高效能處理器和圖形計算能力,將其命名為APU。在往後的時間裡,APU一直作為保留專案時常出現在AMD產品序列中。最近幾年,在CPU中整合一顆效能堪用的顯示卡核心已成為常態,AMD也不再強調APU這個稱謂,但這種擁有強大獨顯GPU的處理器從不缺席,型號字尾一個字母G賦予它新的系列分類:銳龍xxxxG系列處理器,讓你一眼就能認出它。
上一代銳龍G處理器是基於ZEN3架構的銳龍5000G系列,其中搭載Vega8顯示卡的銳龍7 5700G給使用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史上最強與CPU融合的圖形效能可以在低畫質設定下流暢執行絕大多數遊戲,加上如FSR這類超解析度效能最佳化技術在遊戲中的廣泛應用,令銳龍G處理器如魚得水,滿足輕度遊戲需求完全不成問題,由它打造的無顯示卡微型PC也廣受青睞,尤其是那些生活起居空間捉襟見肘的使用者。
強大的ZEN4架構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大殺四方已一年有餘,鍾愛G系列的玩家期待著ZEN4銳龍G的到來。前不久的CES展會上,AMD終於公佈了最銳龍8000G系列,直接跨過了7000。
銳龍8000G有四款產品,分別是銳龍7 8700G、銳龍5 8600G、銳龍5 8500G、銳龍3 8300G,我們第一時間拿到了前兩款產品以及配套評測主機板——技嘉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
AMD最新G系列處理器之所以跨過銳龍7000序列,直接以銳龍8000序列命名,是因為它的提升與改進具有跨時代意義,先來看看銳龍8000G摘下了哪些頭銜:
世界最強大x86整合顯示卡——Radeon RX700M系列,內建了12個RNA3架構CU單元,頻率較上一代大幅提升,能勝任1080P解析度遊戲大作。
世界上第一個整合自桌面處理器的人工智慧引擎。基於XDNA架構的NPU不同於以往的CPU與顯示卡GPU核心,這種全新的計算單元使普羅大眾都能得到專用的人工智慧模型推理硬體,同樣無需獨顯。此外銳龍8000G這一代還加入了AVX-512指令集,在執行一些AI計算時往往會涉及到,它能夠加重呼叫計算資源,提高效率。
雙重提升:ZEN4架構的IPC比上一代提升了13%,同時由於最新制程TSMC 4nm應用銳龍7 8700G的最大頻率比上一代5700G提升了500MHz,兩方面疊加使得單核效能提升了29%,與此同時TDP功耗維持65W不變,每瓦效能平均提升了40%。這個水平使至今徘徊在10nm的競爭對手望塵莫及,比起來自己就像個電油汀。
兩代銳龍7和銳龍5的G系列處理器規格對比:
這裡需要提醒是,銳龍8700G、8600G的PCIe獨顯通道依然是8x,不過標準升級到了PCIe4.0。理論上來說PCIe4.0的8x也能夠滿足獨顯的吞吐了,但這得看金手指線路設計。中高階顯示卡的金手指一般都是為16x插槽設計的,插在8x上有可能影響一點效能。當然了,通常考慮銳龍G系列的使用者獨顯都不是剛需。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8000G的晶片是一顆單獨的大核心,DIE面積178mm²,內建245億電晶體,CPU和GPU以及AI專用的NPU整合在了一起。不像之前銳龍7000的那樣分成CCD與IOD幾個晶片拼在一起,一整顆晶片意味著CCX與IO之間無需經過Fabric埠對接,這有利於提升FCLK的穩定頻率,下面我們上機實測會經歷這一實操環節。
8700G、8600G包裝與實物
銳龍7 8700G首發售價2499元,銳龍5 8600G首發售價1699元,接下來是兩款處理器實物與包裝、附件展示。
原裝散熱器鋁擠成型,左邊薄的是8600G的,右邊厚的是8700G的,壓65W足夠了
將主機板CPU插槽上原裝的兩側塑膠件拆掉,用彈簧螺絲直接擰死,比以往的掛鉤式牢靠多了,不易鬆動,早就該改了,AMD終於想通了。
堅實支援:技嘉B650E冰雕X主機板
下面介紹本次測試的主機板平臺——技嘉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型號名字太長,下面簡稱B650E冰雕X。
白色包裝盒,簡約線條勾勒出AORUS標誌性的“雕”圖案,B650E冰雕X主機板本體更是寒光四射——銀白色散熱鋁件加上淺灰白的PCB板,再添以燈光點綴,讓人立刻彷彿置身近期火爆的冰雕節。夏天用它組一臺透明的全白PC放在桌上,看著就覺得涼快。
技嘉B650E冰雕X提供的三條PCIe插槽均為全長。主顯示卡插槽為PCIe5.0×16標準,採用超耐久加固設計,頻繁插拔不易壞,非常適合愛折騰的發燒友,更適合我們這些測評的編輯。另外兩個黑色插槽為PCIe3.0×1標準。
技嘉AORUS標配CPU數字供電,B650E冰雕X採用16相設計,分別是12路核心供電+2路核顯供電+2路SoC供電。強大的多路供電可輕鬆支援任何級別的處理器,而B650E所面對的這一代ZEN4架構CPU功耗又出奇的低,似乎沒有X670的用武之地了。6層PCB加2盎司銅箔能確保整板的電氣效能優良,技嘉主機板用料從來不會讓人失望。
CPU插槽兩邊的供電散熱片有熱管相連,相互傳導熱量,為散熱增添靈活選擇
記憶體插槽用黑色撞色是聰明的設計,這樣無論記憶體顏色是黑還是白搭配起來很協調
B650E冰雕X一共有4個SATA3介面,SATA裝置的使用機率越來越低了
CPU供電為8pin+4pin的組合,考慮到這兩代銳龍處理器很低的功耗,綽綽有餘了
USB3.2 Gen2×2排線介面,傳輸標準20Gbps,可用於機箱前面板
主機板新穎的無工具設計
M.2散熱片快拆設計,只要將彈力螺栓撥向一邊就可以把散熱片解鎖
M.2散熱片另一邊為金屬插隼固定,便於快拆
全板所有M.2從散熱片到SSD的固定均採用快拆元件
操作類似於散熱片,撥向一邊再回彈就可以讓SSD的螺絲槽嵌入下方固定
不但方便而且固定的很牢靠
不少顯示卡都有很厚的背板,主插槽的鎖釦也採用了防擋結構,十分人性化
總的來說,技嘉在B650E冰雕X主機板上全面使用新穎的無工具易拆裝設計,大幅提升了玩家的操作體驗,產品用起來更方便,氣質上更具設計感,這是許多其它徒有一身漂亮顏色的產品所無法比擬的。
I/O面板非常豐富,提供了大量不同速率的USB介面
兩個紅色Type-A介面是從CPU直出的USB3.2 Gen2通道,最大速率10Gbps。需要注意的是該主機板I/O面板的視訊輸出只提供了一個HDMI2.1介面,DP整合進了旁邊的Type-C。該Type-C介面速率規格高達40Gbps,連線CPU的SoC中的USB控制器,實際速度取決於使用的CPU規格。你可以將其視作一個USB4或雷電3介面。
基於Realtek RTL8852CE晶片的WiFi 6E無線網絡卡+藍芽5.0,贈送天線
40Gbps的USB-Type C頻寬測試
技嘉B650E冰雕X的這個Type-C介面具有強大的規格,DP1.4與PCIe連路都被整合在其中,是不是很像像雷電?Intel開放了雷電3的專利版權,雖然技嘉官方並沒有將其稱之為雷電,但它無疑是符合雷電3標準的,可以將之視為一個USB3.2 Gen2×2×2介面,即4個USB3.2 Gen2疊加。
該介面功能由CPU支援,在CPU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上述速率 ,當然目前測試用的8700G是在此範圍內的。
這個介面理論上最大可以提供240W的供電,這對主機板電源設計有很大的要求,目前不確定B650E冰雕X是否能支援這個功率,但是其標準起步的100W是絕對沒問題的。
這個硬碟盒符合40Gbps的標準,用軟體測它能跑多快
結果顯示最大讀取速度在2800MB/s
如果不考慮其它次要因素,實現2800MB/s的讀取速度需要22Gbps的傳輸率,略微超過了USB3.2 Gen2×2 20Gbps的水準。
對於USB移動裝置來說,上述成績已經很不錯,或許是硬碟盒中M.2 SSD速度不夠快,下面是某位仁兄用同一款主機板和銳龍8700G達到的資料。
連續讀寫將近4GB/s,這就說明技嘉B650E冰雕X的USB規格不虛,確實能有40Gbps
整合DP1.4a通道的視訊輸出測試
接下來看看這個介面還有什麼其它功能,該主機板不提供DP,用它連線顯示器效果比DP如何呢?
剛好測試平臺顯示器支援TyperC介面
如圖,在4K解析度下完美打出這臺顯示器標稱的120Hz重新整理率,用這麼細細的一根線連線顯示器還真有點讓人不適應。
測試平臺軟硬體與測試方案
主機板平臺詳細介紹完了,下面我們即將進入測試環節,首當其衝的要務當然是考察銳龍7 8700G與銳龍5 8600G整合顯示卡RX780M、RX760M的效能,這是遊戲玩家最關心的部分。我們為其挑選了比拼競爭對手,分別是上一代整合Vega8顯示卡的5700G、Intel處理器i5 14600K+N卡GTX 1650的組合以及i5 13400+N卡GTX 1050Ti的組合,再來一個整合UHD770核芯顯示卡的i9 14900K當做陪跑(襯托Intel在圖形領域的無力?)。
此外我們還要用基準測試考察8700G與8600G作為CPU這部分的表現,選擇i5 14600K和13400這兩款同價位型號為對手,它們官方售價正好是2499元和1699元。
測試平臺軟硬體配置如下:
眾所周知,網路遊戲、電競遊戲,為了儘可能的普及,它們對於硬體需求通常都會控制的比較低,本次測試我們先不來這些虛的,直接上硬菜:選了9款吃顯示卡的單機遊戲大作來檢驗銳龍8000G系列的成色,看它是否真的能靠自己獨當一面。
在測試之前我們需要將平臺調整到理想效能狀態。本次測試使用的芝奇DDR5-6400記憶體含有AMD專用的EXPO資訊,類似XMP,可以在UEFI中直接呼叫。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銳龍8000G處理器升級到了4nm製程,且核心為一整個DIE,不存在全域性Fabric互聯,因而擁有更好的FLCK體質,可以工作2400MHz,記憶體控制器也能1:1同步到DDR5-6400的物理頻率——3200MHz。
技嘉B650E冰雕X主機板UEFI中支援完善額PBO調節,裡面可以最佳化CPU和整合GPU的頻率。跟之前的銳龍5000G一樣,銳龍8000G的GPU也可以預設提升200MHz,這個效能是白送的,不需要撞運氣,所有個體都能達到。所以本次測試中RX780M的頻率就變成了3100MHz,RX760M為3000MHz,效能都有所最佳化。
另外透過UEFI為兩款處理器的GPU分配了8GB記憶體作為共享視訊記憶體,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視訊記憶體頻寬吞吐比時序延遲更重要,理論上配備DDR5-7000以上乃至8000頻率的記憶體會更有利於發揮8000G系列的圖形效能。不過高頻記憶體價格昂貴,且高延遲對於遊戲之外的日常應用還是有影響的,因而本次測試折中選了剛好能與IMC頻率同步的DDR6-6400。
在XFI擴頻加持下,銳龍7 8700G實際最高動態頻率甚至超過了標稱值
銳龍5 8600G也一樣,超過5GHz
銳龍7 8700G滿載功耗測試:101W
使用AIDA64單燒FPU來測試兩顆CPU的功耗。8700G動態擴頻一直在生效,它的負載頻率始終高於基礎頻率(4.2GHz),功耗也高於TDP標定的65W,一直維持在100W上下。
銳龍5 8600G滿載功耗測試:65W
8600G則不像8700G那麼能扛負載,剛開始功耗串升到了82W左右,負載達到一定時間後似乎觸發了功耗牆閾值,頻率回落到了基礎值(4.3GHz),同時功耗也正好是65W,與TDP一致。
無論100W還是65W,簡單的風冷散熱器就足夠了,對水冷沒有需求。
CPU效能基準測試單執行緒
CPU單執行緒效能比拼的是頻率和IPC,從銳龍8000G的紙面資料來看,這方面是它的特別強項,因為它們的最大頻率只有5GHz出頭,而銳龍7000系那些普通處理器動輒5.3~5.7GHz。
不過實測下來,SuperPi-1M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8700G與8600G雙雙破7,只憑借5GHz的頻率,說明IPC是真的不錯。
銳龍7 8700G SuperPi 1M實測截圖
銳龍5 8600G SuperPi 1M實測截圖
I5 14600K的頻率更高,單執行緒測試還是要微壓8700G一頭,次一階的8600G贏13400還是比較穩的。
CPU效能基準測試多執行緒
憑藉P核+E核的組合以及上百瓦的負載功耗,多執行緒跑分確實是Intel的強項。8核16執行緒的8700G不敵14核20執行緒的14600K也在情理之中。
3DMARK與PCMARK基準測試
銳龍7 8700G實測截圖
銳龍5 8600G實測截圖
經過技嘉B650E冰雕X主機板PBO最佳化過的效能表現相當出色,Fire Strike測試顯示卡得分一舉壓過GTX 1650與1050Ti。Night Raid測試8700G不敵1650Ti,但8600G與1050Ti在伯仲之間。
亮點來了,評估全綜合應用效能的PCMARK10測試中,銳龍7 8700G和銳龍6 8600G分別單打獨鬥壓倒了14600K、13400與N卡獨顯的組隊,兩個幹不過一個。
1080P中高畫質遊戲測試
首先說一下游戲測試的設定。雖然銳龍8000G是整合顯示卡,不代表無腦把畫質手動拉最低,對單機遊戲大作與只顧輸贏的電子競技不同,過差的畫質會使體驗大打折扣,所以我們遊戲中的預設組合,即使要降低畫質也保持一個可以接受的程度。
另外關於超解析度技術對幀率的最佳化,首先參測所有顯示卡均不支援閉源的DLSS,那怕NVIDIA的GTX顯示卡也沒達到要求。然後是開源共享的FSR和XeSS,這倆一個由AMD主導一個由Intel主導,筆者會根據遊戲硬體需求來選擇質量、平衡或效能。
在下面所有測試中,遇到同時支援FSR與XeSS時,AMD與NVIDIA顯示卡的超解析度最佳化為開啟FSR,陪跑的UHD770核顯開啟XeSS
因為AMD的RX780M、760M均支援光追,F1 22中有一項光追效果是無法完全關閉的,最低選項是“中”。這意味著該項測試中兩款銳龍8000G承受的負載更重,在不平等比拼下8700G逼平1650,8600G力壓1050Ti,出乎意料。
以上測試,8700G與1650互有勝負,幀率不是接近百幀就是百幀以上,高畫質能如此流暢,說明銳龍8000G系列整合顯示卡絕不是休閒選手,而是能正兒八經體驗遊戲大作的。
1080P低畫質遊戲測試
第二撥三款遊戲負載逐漸加重,畫質預設降到低,在FSR的加持下,幀率依然亮眼。
銳龍8700G和8600G執行較重負載的遊戲,依然能實現了百幀級別的流暢度,達到暢爽的級別。在這個範圍內,8600G都有與GTX 1650一戰之力,8700G更是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1080P低畫質重負載遊戲測試
是時候給這些整合顯示卡上上眼藥了,下面的幾款遊戲中多數都曾有過硬體殺手的稱號,有些稱號還一直保留到了現在。
《2077》的FSR2.1似乎對AMD顯示卡有最佳化加成,幀率碾壓GTX 1650。尤其是銳龍7 8700G平均幀率能達到83fps,其最低幀已經超過了60fps,代表玩家僅憑這顆CPU就可以認真大幹一場。
《暗影》的超解析度功能僅支援Intel的XeSS,相容性遜一些,N卡獨顯執行時閃現畫面異常,故而成績不計,只有時間抗鋸齒下的成績有效。
《生化4重製版》,由於卡普空從不在最佳化上掉鏈子,大家往往低估了這款遊戲的硬體需求——真的不能算低。第三人稱過肩視角的動作遊戲對幀率要求並不像FPS那樣苛刻,70fps以上的速度還是夠看的。
《巫師3》若關閉FSR/XESS,幀數過低失去遊戲意義,故只測試開啟超解析度最佳化下的幀率。結果8600G與1650打平,8700G更勝一籌。
《安魂曲》的超解析度最佳化僅支援DLSS,在座各位都不支援,那麼就調低畫質比拼基礎效能。最後8600G與1650都算實現了入門劇情體驗幀數,8700G接近了60fps的最低流暢門檻。
總的來說,在最佳化不那麼好,或確實負載較重的遊戲面前,銳龍8700G系列完全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比i5+獨顯組合更強的耐壓能力,而且似乎負載越重,前者的優勢越明顯。
遊戲中的AI應用
最後再介紹一寫關於銳龍8000G處理器遊戲之外的應用。AI的應用正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的展開,大到使用專業晶片、專業裝置、專業場地的超級計算機,小到千家萬戶面前的個人PC,都可以作為AI的載體,你只需要擁有能為AI做張量計算的硬體即可。
以前個人消費者能買到的AI加速裝置是獨顯GPU,跟昂貴的專業晶片相比已經相當實惠,但還不夠,現在AMD在銳龍8000G中加入的NPU讓你連獨顯也省了。
下面讓我們看看如果利用NPU來做AI加速,介紹一些貼近生活的實用案例。
第一個應用還是跟遊戲相關,玩電競遊戲的我們經常會打出一些精彩時刻,但發生的時刻難以預料,除非從一開始就持續錄製遊戲,否則我們難以記錄下這些高光鏡頭。
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只要讓錄屏軟體能始終跟蹤記錄玩家一段時間以前的遊戲畫面就可以,超過時間的影片快取就刪除,這樣留能在有限的儲存空間下持續記錄。打出精彩鏡頭後,玩家可以一鍵儲存幾分鐘前開始錄製的影片快取。但是這仍然需要玩家額外手動操作,激烈額對抗中會分散注意力,而且保持錄製需要消耗GPU額外的算力,影響遊戲幀數。
現在銳龍8000G處理器中有專為AI計算開發XDNA架構NPU,遊戲++的超能時刻功能可以呼叫這部分算力來錄製影片,自動識別玩家操作的精彩時刻,將它們儲存下來。比如每擊殺一個敵人,將幾分鐘前後的錄屏儲存。
使用具有NPU的銳龍8000G處理器時可以在硬體監控OSD選單裡看到NPU選項,勾選它們就可以在遊戲的實時掌握它們的工作狀態。
遊戲++提供的OSD可以實時觀察NPU的頻率和佔用率 遊戲++提供的OSD可以實時觀察NPU的頻率和佔用率
影象處理AI應用
在影象AI修復領域,銳龍8000G的NPU也能大顯身手。Topaz Photo AI和Topaz Video AI這兩款軟體可以輕鬆對圖片和影片作修復、最佳化,使用者可以選擇預設好的AI模型,對畫面迅速進行不同型別的處理操作,秒完成且不會增加CPU佔用率。
影片也可以同樣處理:
影片本質上是由無數圖片構成的,修復起來會慢一些,有專用於AI加速的晶片還是比以前輕鬆多了。
至此,AMD的處理器整合GPU不但在遊戲效能上讓競爭對手望塵莫及,現在最新的8000G系列在面向未來的AI計算上也佔得先機。
我們已得知即將在今年夏天釋出的下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12中加入了大量AI計算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已知條件下的推理、訓練,生成專屬自己的桌布,關鍵字智慧生成郵件、文案,智慧定位網址、甚至生成自己的UI介面。至此,AMD的處理器整合的圖形算力不但在遊戲效能上讓競爭對手Intel望塵莫及,在面向未來一定會普及的AI計算上也佔得先機。
點評:最佳無獨顯解決方案
到了最後總結的時刻,讓我們回到遊民星空網友關心的主軸——遊戲表現,將銳龍8700G與8600G的測試成績彙總,看能否發掘出可圈點之處。
縱觀參測的11款遊戲,除了《瘟疫傳說:安魂曲》以外,其餘10款遊戲中兩顆CPU的平均幀率都不低於60fps,說明不光是價格較高的銳龍7 8700G,連親民的8600G也是可以在無顯示卡PC配置中擔當重任的。如果手頭緊暫時入不了更好的獨顯,是可以僅憑8600G去認真體驗完一款遊戲大作的,而不是隻隨便玩玩。
8700G則又是另外一種情形,它有超過一半的遊戲接近或達到了100fps,甚至有兩款超過了120fps。如果你對畫質不那麼敏感,它甚至能配你走到最後——直到它完全過時淘汰需要重新攢機。
銳龍7 8700G的價格不併不算低,2499元與現在的頂格i5 14600K相同,不管怎樣,它比14600K加上一塊GTX1650獨顯要強,11款遊戲大作中8700G贏了7款。當然,我們不能因為買8700G比i5白嫖了一塊入門級顯示卡而推薦大家靠它去玩遊戲,8700G的價格在那裡,真要玩遊戲不如再加一點預算,重新分配到CPU和顯示卡上更能改善體驗。8700G的核心價值,是在因各種緣由無法使用獨顯的情形下給你提供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能最大限度彌補你的遺憾。
銳龍G系列無疑是迷你型無顯示卡PC首選處理器
典型的情形有如下:
預算有限,又對CPU效能存在剛需,沒法靠i3+獨顯這種組合來兼顧遊戲效能,這時候還想玩遊戲怎麼辦?——銳龍7 8700G。
中低端顯示卡看不上,高階顯示卡動不動就萬兒八千,得攢錢,想把電腦先用起來,遊戲先玩起來怎麼辦?——銳龍7 8700G、銳龍5 8600G。
生活空間侷促,或不想破壞環境氛圍,打算組裝一臺無獨顯的超迷你PC,但平時還是想玩玩遊戲怎麼辦?——銳龍7 8700G、銳龍5 8600G。
不玩遊戲,不想買獨顯,但未來用Windows 12作業系統想讓AI加速更好一點——銳龍7 8700G、銳龍5 8600G。
其實仔細觀察上面的彙總條形圖,銳龍5 8600G的遊戲效能比起銳龍7 8700G並沒有差太多,普遍在80%~90%之間,意味著只要8700G能玩的遊戲,8600G基本沒有問題,遊戲體驗相差不大,而1699元的售價卻只有前者的68%。如果你真打算花最少的錢把遊戲玩起來,現階段8600G是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AMD G處理器系列更新換代間隔挺長的,8700G就像它的前輩5700G一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歷降價之後,它將會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