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全網的男性同胞在這個十一月要面對的不是雙十一的消費陷阱,而是八個瑞士捲的電車難題。
起因是這樣的,一個叫做“孫菲菲”的全職媽媽釋出了一則影片,標題是“全職媽媽卑微到連吃塊蛋糕的權利都沒有了”。
影片內容是這樣的:
媽媽買了8個瑞士捲。
老公吃了2個,女兒吃了2個,兒子吃了2個。
剩下2個,她放到冰箱裡想等晚上孩子們睡了再自己吃。
結果沒想到蛋糕還沒到嘴裡,丈夫的責罵就先來了。
“作為父母,你吃飯的時候多吃點,對孩子吃飯也有一定的好的影響。”
“這是零食,不是飯你知道嗎?”
“你吃了這零食,孩子就沒得吃了呀。”
妻子當然也有自己的立場:
“這是零食,我吃飽飯也可以吃。”
“你讓我聽你話,這樣做全職媽媽,連這點蛋糕你都供不起了嗎?”
結果,換來的只是丈夫輕飄飄的陰陽怪氣:
“你看你看,你又想多了吧。”
“作為父母,把好吃的都給孩子吃有錯嗎?”
最後,這個全職媽媽也沒有再反駁回去,含淚吃下蛋糕是她唯一的反擊手段。
蛋糕是吃下去了,但是網友們的血壓也上來了。
說是為孩子好憑什麼你吃了兩個我就不能吃?
吃個瑞士捲都要說教半天,平時肯定也沒少這麼說過。
是吃不起瑞士捲嗎,為什麼兩個瑞士捲也要斤斤計較?
當一個男人犯了錯時,那全天下的男人就都會犯這個錯。
“八個瑞士捲怎麼分”一夜之間成為了一道擇偶必考題。
問題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
有快進到離婚分財產型。
有大佐講冷笑話型。
有珍惜眼前人型。
有誰也別想好型。
還有流量密碼型。
就,有沒有一種可能,其實這件事是盒馬和山姆的陰謀?
而真正的分法,其實二十年前就有人給出過答案。
這個無厘頭的考驗能夠病毒式傳播,顯然不止是誰吃幾個瑞士捲才公平那麼簡單。
八個瑞士捲四個人分,這道小學生都輕鬆拿捏的算術題,放在夫妻家庭的環境裡,事情就變了味。
得不到尊重的家庭主婦、又當又立的自私男人、一盒瑞士捲都要斤斤計較的家庭關係。
有的人在看樂子,有的人在照鏡子。
歸根結底,八個瑞士捲關乎的是婚姻中男女關係的對立。
誒,觸發關鍵詞了。
什麼是這個時代真正的流量密碼?
什麼能讓全網男女老少反目成仇?
對咯,當然是性別對立。
前腳楊笠代言京東的事情還沒完,後腳八個瑞士捲怎麼分就開始流量爆炸。
在這個時候,8÷4=2不再是世界真理,因為一定有其中一方的利益會被無限膨脹,而某一方會成為完全的弱勢群體。
從簡單的拌嘴,看到了一個男人的本性,投射到大多數家庭的現實寫照,再投射到兩性群體現狀……
這樣的話題導向從來都不是需求“肚子裡到底有幾碗粉”的答案,而是想看到底誰的肚子會先被剖開。
在受過了網際網路的種種傷害後,網友們對這個影片的真實性發起了質疑。
這個影片的開頭就給人帶來一種要準備開始吵架了,所以馬上舉起攝像頭開始錄製的感覺,看上去就像是擺拍一樣一鏡到底。
博主的個人簡介裡還提到過自己有過重度抑鬱症,過去釋出的影片基本都和抑鬱症有關,去年的時候還因為發過奶奶對抑鬱症的回應而上過熱門。
再加上她開透過直播,也在影片裡發過一些帶貨內容,很難不讓人懷疑是在引流快進到直播帶貨。
畢竟關於惡意引流營銷的案例,最近是越來越多了。
靠販賣原生家庭的打壓來大量吸粉,被發現家裡沒有那麼惡劣全都是劇本的“香菜愛吃豬蹄”;大演苦情戲但靠直播賺得盆滿缽滿的“小英一家”;編造“秦朗丟作業”吸粉的“貓一杯”。
不是網友們鐵石心腸,是網友們好心上過的當實在是太多了。
在輿論的不斷髮酵下,博主最後刪除了影片。
但這還沒完,興許是有“貓一杯事件”的先例在前,這件事發展到了官方介入調查的程度。
在面對面調查後,當事人說是因為近期雙方生活、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當天本想在吃瑞士捲時拍個影片記錄生活,沒想到丈夫會說那些話。
而且也表示她對事件佔用了太多公共資源,給大家帶來不必要的困擾,感到非常後悔和抱歉。
我覺得,發展到這裡,這整件事就變得有點可笑了。
無論影片內容真實與否,這樣一件事居然能引發全網熱議,被無限放大化。
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八個瑞士捲的份量,已經足夠沉重到需要動用整個網際網路的注意力,才能判斷事件真假,誰對誰錯嗎?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在企圖瓜分其中的流量。
有直播帶貨賣瑞士捲的。
甚至還有假冒男主角出來道歉然後一轉帶貨的。
我懂了,整個網際網路的盡頭就是“帶貨”。
再怎麼吵下去,網際網路最後也還是這樣,大事管不了,小事少不了。
最後再回到瑞士捲怎麼分這個問題本身,這個問題說實話就和“我和你媽掉水裡你先救誰”一樣無聊。
當有一方開口問出這樣的問題來試圖挑戰親密關係時,他就已經把自己放在一個相對低等的位置了。
提問方需要把自己下放到一個極限的角度,將自己和其他人對比,才能透過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
說是對另一方的服從性測試,但需要進行測試的人到底是誰呢?
反正這個問題要是問到我頭上,我也只會這樣說: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點在看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