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圖/小羅)
臨近春節,我開始斷斷續續地收拾房間,說是收拾,其實前幾天,我已經把家裡打掃過一遍了,現在更像是“清點”——把不常用的東西從收納箱裡翻出來,一番打量,然後決定是重新塞回去,還是乾脆掛上二手網站賣掉。
更具體地說,這些“不常用的東西”指的是一些收藏品,雜七雜八的手辦、玩偶、徽章、手作飾品什麼的。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東西,然後感嘆“太可愛了”“太有創意了”,再去搜尋一番,如果價格可以接受,我基本都會買回來。其中相當一部分物品,雖然很精巧,或是非常漂亮、有趣,但並沒有什麼用。
我最近在研究鉤針章魚
比如,我曾經買過一頂哥特風格的小禮帽,上面纏繞了一圈3D列印的龍骨,周圍佐有黑紗、十字架墜子之類的輔料,但從沒有真正戴出去過。又如,前段時間我買了一個由不鏽鋼、亞克力和木頭製作的寵物外帶籠,看起來像個監獄,十分“重工”,但也因為太過沉重,根本沒辦法帶出門去。各種購買回來、但是無處擺放的手辦和玩偶就更多了。
坦白說,這不算是一個很惡劣的愛好,但是日積月累,數量還是有點誇張。而且,因為不知不覺間買了太多,很多時候,我會忘記自己買過這些東西,只有翻出來的時候才能想起來。我當然也想過,要不要購買一個很大、佔據一面牆的展示櫃,用自己喜歡的東西把它填滿。但我家裡的情況又比較特殊,隔兩三年就可能要搬一次家,加上房間也不大,因此這個想法總是被一再擱置。
被一直保留下來的物品可以體現它們對主角的影響
我想,“收藏”的一個重要前提,在於能夠在房間自由地擺放物品,而不是把一切都緊密地塞到收納箱裡。我一直非常羨慕遊戲《Unpacking》的主角,不管是兒童時期、大學、畢業後,在臥室還是公寓裡,她都能把自己所處的空間進行一番佈置,把喜歡的東西放在床頭、置物架上。而在我小時候,這種機會非常少,小時候的我從來沒有屬於自己的臥室,大部分在家長看來雜亂的東西,也都被打包起來,放進最高的櫃子裡。
離開家裡租房後,我的房間雖然也有不少優點,但大部分東西還是隻能“在夾縫中生存”。因此,每年我都要花一段時間把它們打理一下,就像惡龍數著自己收集到的金幣。有的收藏我至今非常喜歡,看到就能想起一些與之相關的故事;也有的東西,現在看起來只是衝動消費的結果。
上週去公司開會的時候,我和同事錢雨沉老師深切交流了一番在二手網站上“淘物”和“出物”的經驗和心得。錢老師告訴我,他有時候會掛一些非常便宜的東西,比如閒置、已經停產的宜家馬克杯,只要5塊錢——然後真的被一個非常喜歡它的大哥買走了,大哥之前也有這個杯子,不小心打碎之後,終於又買到了。
我覺得這也非常好。把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賣給有需要的人,確實也是二手網站的魅力,每次在二手網站購物時,我也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神奇收藏,透過這些東西,大概能夠感受到賣家是一個怎樣的人。總之,今年我也要努力地掛上一些不再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