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可能涉及劇透請謹慎觀看。
不知道大夥有沒有關注春節檔電影的習慣。
我仔細看了一下,從21年開始,每年我都會走進電影院裡看一到兩部春節檔電影。
也不是因為我特別關注國產電影發展——在小城市裡,過年期間和朋友為數不多的消遣就是一起坐在電影院裡吐槽這些掙賀歲錢的春節檔電影。
今年也不例外,早有聽聞今年的春節檔“神仙打架”,那可不嘛,又有哪吒鬧海又有封神,本來演的不就是“神仙打架”嗎?不過哪年的噱頭不是神仙打架啊。
這場“封神大戰”從春節檔第一天就開始線上線下全面打響。
既然是神仙鬥法,祭出一點玄學要素來搞商戰,不過分吧?
諧音梗是我國吉祥話文化瑰寶之一不得不品
原本以為春節檔票房在復工後就差不多塵埃落定了,沒想到哪吒還在發力,不僅拿下了春節檔第一,還直接衝上了中國影史票房總榜的第一位。
那麼春節檔其他電影表現如何呢?
資訊源自燈塔專業版APP,資料不代表最終結果
爆了吧,現在網友們關注的已經不是哪吒2的位置了,而是它到底能衝得多高。
不過嘛,光看流水其實也看不出什麼名堂來,箇中好壞只有觀眾們真的品過了咱才知道是什麼味。
今年春節檔基本都是早有基礎打底的國產IP,涵蓋了武俠、神話、軍事、懸疑、喜劇、動畫等方面,不同喜好的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想看的電影。
話是這麼說,好像對觀眾們都很友好的樣子,但實際情況值不值得票價就難說了。
總之咱先疊個甲,咱確實是想蹭一下哪吒2的熱度,但春節檔大部分電影我確實是跟家人跟朋友跟相親物件品鑑過了,甚至有的還得反覆品味……
然後捏,以下評價是我個人的主觀評價,我的立場始終如一:別tm再讓我花錢赤石了。
《蛟龍行動》和《熊出沒》咱就先不嘮了,一個實在糊穿地心,一個穩紮穩打無功無過。
每年春節檔最穩妥的選項非《熊出沒》莫屬,誰同意誰反對。
那麼,咱就首先來說說超級大IP,超級大導演,和超級大頂流合理打造的《射鵰英雄傳:俠之大者》。
射鵰這個經典IP落到徐克的手裡,我本以為會像《狄仁傑》系列那樣,用聲光電的特效大製作來搞武俠,有金庸老爺子託底,再怎麼說也不至於壞到哪裡去。
結果呢,徐克整了個短劇合集上來。
射鵰原作一百萬字的內容,徐克決定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把它講完。
在大量畫外音的填充和對劇情的刪減後,最終觀眾們可以坐在電影院裡,享受這部《射鵰英雄傳》2025精編版。
你看人家做的一口氣看完射鵰也是兩個半小時
當然咱也沒法直接罵他偷工減料,因為人家的簡介裡的確說了只改編了其中一部分內容,這些旁白刪減其實都是前情提要,有介紹就不錯了。
標題所說的“俠之大者”,在電影裡更多展現的還是兒女情長。
在相識五分鐘後,觀眾們需要用剩下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相信郭靖和黃蓉是真心相愛的。
那麼“俠”在哪?
我不知道。
暫且不討論觀眾們到底是不是要看精彩的武打、華麗的特效、像樣的文戲輸出……當和角色成長最有關聯的劇情都被拆分成碎片來塑造,觀眾們該如何從故事中感受到主創想要傳達的資訊?
不過也說不定,徐克可能真的做過市場調研,知道現在大家愛看短劇,所以在迎合大眾喜好呢。
然後就是試圖販賣愛國情懷的《唐探1900》。
結果呢,它賣的也還算成功。
可以感受得到,陳思誠想表達的東西有很多。
不僅要傳承“唐探”系列一如既往的懸疑+喜劇元素,還要把現實社會問題、家國情懷也融入其中。
這盤大雜燴出現在桌上確實能讓人吃飽,但飯後的時候不免還是會想,我到底是衝著哪個菜來的?
在被“救中國”的振聾發聵感動到熱淚盈眶之餘,我也在想,只要能讓觀眾看電影時笑出聲、哭出淚、起一點雞皮疙瘩,是不是就算成功?
我個人覺得很中肯的評價
畢竟感官體驗是很重要的,至於體驗的佔比是10%還是90%,不同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滿漢全席之於佛跳牆,佛跳牆之於大亂燉,主旋律的加入究竟是按著觀眾腦袋去誇好,還是真的和其他元素結合得相得益彰——
自由心證。
別再嬤王寶強了,求你
和《唐探1900》一起在豆瓣6.0分段做兄弟的《封神2:戰火西岐》,似乎沒有延續前一部的好口碑。
先不說別的,最致命的當然是和第一部相去甚遠的特效大場面製作。
……大夥看沒看過電影也應該都品鑑過了,殷郊的三頭六臂法相藍精靈版。
支援原畫師申請勞動仲裁
原本《封神演義》的故事就已經很家喻戶曉了,想在原作基礎上進行一部分魔改以達到驚喜的效果當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觀眾們想看的應該不是這種表現力的驚喜吧……
還有一塊被議論很多的魔改是鄧嬋玉的形象。
其實我是很喜歡鄧嬋玉這個角色的,在以男性英烈為主的封神故事裡,原著《封神演義》,童年回憶裡的《哪吒傳奇》,鄧嬋玉的形象一直是獨一無二的能與男性直接抗衡的女性將領,既有高超的軍事才能,又有獨到的忠貞武勇。
在《封神2》的改編中,鄧嬋玉的確是一個英姿颯爽性情剛烈的女將軍,但她並沒有按照原著和土行孫結為夫妻,而是被安排給了男主姬發。
當然沒有反對你們談戀愛,你們郎才女貌天生一對,覺得土行孫形象不好踢掉我也沒意見。
但真的有必要讓這樣英姿颯爽的女將軍最後是死在男人的懷裡而不是戰場上,死前還要聽首小曲?
就好像,這裡有個女主角,這裡有個男主角,如果不發展點什麼,就有悖於亞當夏娃的遺志。我拜託了,你們又不是被關在不XX就出不去的房間裡。
《封神2》還有什麼可看的嗎?可能還是有的,和第一部一樣,看看熒幕上美好的肉體吧。
我看費翔老師也是風韻猶存
最後就是重頭戲了,哪吒2。
不是這玩意哈。
是這個。
說實話,時隔六年直接開始看哪吒2,前情提要也沒有,之前發生了什麼我都快忘乾淨了。
不過影響不算太大,哪吒2全方位的好,是顯而易見的。
從第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個人命運探索,第二部上升到了整個族群的高度,不再是哪吒一個人對抗命運,而是浩浩蕩蕩的龍族和截教眾。
要簡單概括這一部的劇情,那就是《黑神話:哪吒》。
我說真的,和《黑神話:悟空》相似的具有反叛精神的主角,將傳統的正邪勢力倒置,走上屬於自己的路。
儘管聽起來落於俗套,但這樣“叛逆”的故事大家是真的愛看。
哪吒肩負的不再是自己作為“魔丸”的命運,而是整個陳塘關,他的父母,甚至是摯友敖丙代表的龍族。
在親情和責任的雙重灌溉下,少年英雄真的在割肉還母,剔骨還父之後得到了重生。
但我個人也覺得,哪吒2還是有值得最佳化的部分。
作為春節檔上映的動畫電影,多少可以感受到導演為了閤家歡做出了一點小犧牲,在不太必要的地方插入了大段的子供向情感輸出。雖合理,但稍顯冗長。
而與之相對比的,是在大場面中很多“少兒不宜”的細節:焚城大火後殘酷的焦屍,正邪對抗時碰撞出的血花,角色痛徹心扉的死亡。
不過,我如此顧慮好像也沒什麼用,子供向與否,並不能改變哪吒2的精良製作和要傳遞的反叛精神。
一部動畫電影能到達如今這個水平實屬不易,跟風的浪潮也真的和《黑神話:悟空》當初的爆火一樣重蹈覆轍。
因為哪吒2登頂中國影史票房第一就暫時忽視了其他作品,因為春節檔的血拼讓大家只關心票房資料而非六年的努力,還有不少因為其動畫電影的性質而唱衰的。
誰還會想起當年同樣作為動畫電影驚豔所有人的《大聖歸來》呢?後來我們再也沒有等到《大聖歸來2》。
但值得慶幸的是,《哪吒3》還是很有可能做出來的,屆時我們可能真的可以看到“封神”大戰“封神”的影史名場面。
你最好2028真的能做完
好咯,以上就是本人對今年春節檔電影的小小總結,再疊一次甲,僅代表本人觀點,如果大家有別的看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哪吒2的爆火不是偶然,當然也不代表將來的國產動畫電影甚至是國產電影就會越走越好。當年《流浪地球》完了大家也沒想到會出《上海堡壘》啊。
不管哪吒的網路評價走向到底是不是《黑神話:哪吒》,就像國產遊戲圈需要更多《黑神話:悟空》一樣,電影圈也需要更多的《哪吒之魔童鬧海》。
將我們設為星標☆,點亮愛心
就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和資訊啦
感謝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