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雙叒降溫啦!
這次連廣東人都瀟灑不出來了,一夜之間被“速凍”成了“身震人”,只能靠洗澡“解凍”,還上了好幾次熱搜,看著又心疼又好笑
大降溫面前,沒有一個人能逃過裹成粽子的命運。
大家有沒有同感,即使安排上了超暖和的羽絨服、大棉服,但還是抵不住冷意順著腳底往上爬。
而且比起室內的一點點變冷變僵,戶外的冷更要命,寒風死命往褲筒裡鑽,用“一秒速凍”來形容都不為過!
大人自己倒還能扛,唯一怕的就是把娃凍壞了。可偏偏,穿褲子不能像穿衣服那樣隨心所欲——
褲子要是也穿個好幾層,娃分分鐘變成小機器人,走路、彎腿都不利索,而且娃如果出汗想脫褲子了,還不方便、不雅觀。
▼當年被外婆穿成一隻球的發糕,啃零食都費勁
難怪一到冬天,就有很多姐妹為娃的褲子抓狂,不是不知道該怎麼穿,就是不知道該穿什麼。
畢竟,褲子穿不對,不僅厚重,還可能越穿越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冬天穿褲子容易踩哪些雷?什麼樣的冬褲,值得給娃買?(成人也適用)
穿多點總沒錯,但怕的是,明明給娃穿了厚褲子了,腳丫子、腿脖子卻還是涼涼的。
雖然腳稍微涼一點是正常的,但保暖工作咱是一點不敢敷衍,總會下意識地覺得,是不是要再加條褲子?
其實,褲子還真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和啦!尤其是下面 3 種情況,穿得再厚也不暖和
很多人覺得,穿緊實一點,風擠不進來,溫度就不容易跑走了。
但其實,長時間緊繃容易血液流通不暢,從而降低皮表溫度。產熱變少了,即使再怎麼鎖溫,也會讓人感覺更冷。
再加條褲子不僅不會暖和,還會雪上加霜,更加血液流通不暢。
寬鬆的褲子不僅有利於血液迴圈,還可以保留一定的溫暖空氣,在體表形成溫暖的氣層,減少體熱散失。
但冬褲也不能過於寬大,過大會導致空氣層對流加大(可以理解為空氣流動加快),更容易散熱。
娃穿好褲子後,褲腿還能容納 1~2 根手指,是比較合適的寬鬆度。
如果怕娃活動不便,可以穿材質含有氨綸的褲子,這類彈性比較大,束縛感更小。
光保暖不排汗,也會讓娃越來越冷!
娃新陳代謝快、活動量比較大,更容易出汗,汗液粘在衣服上,不但會把暖空氣層排擠掉,還會從身體上吸走很多熱量,讓孩子感覺更冷。
所以在儲存暖氣層的同時,還得注重排走水汽。
如果娃腿上愛出汗,就儘量不穿聚酯纖維>50% 的秋褲,也不要貼身單穿加絨褲(市面上大部分“絨”都是聚酯纖維)
這幾年闊腿褲、針織闊腿褲可太火了。
它們雖然很洋氣,但容易漏風,流動的風會直接帶走皮表的熱量,讓娃好不容易產生的熱量一瞬間就被捲走。
尤其在戶外,冷空氣無縫不鑽,更有可乘之機!
另外,太過劣質的褲子為了降低成本,會採用比較鬆散、稀疏的面料,冷空氣很容易透過。
想要不漏風,最好選擇收腳褲口的!
另外,拉一拉、扯一扯褲子面料,看看是否能扯出有明顯的網洞。這幾年很火的針織褲,雖然看著很厚實,但和毛衣一樣並不防風。
娃上學後,冬褲的選擇多了,對媽媽來說也是甜蜜的負擔——真不知道挑哪個才合適。
不僅有加絨的、夾棉的、羽絨的,甚至很多很多新概念,例如衝鋒褲、防風褲、軟殼褲這類,到底哪個值得買?
剛好年前很多媽媽都在給娃挑新衣服,我們先幫大家畫個重點,這幾天就能給娃用上了!
貼膚層有柔軟絨毛的褲子,都可以歸為“加絨褲”。常見的羊羔絨、搖粒絨褲子,都屬於這一種。
因為這類褲子的“絨”基本都是聚酯纖維的,所以最好搭配吸溼排汗的秋褲(棉、莫代爾、粘纖等材質)穿。
那麼,不同種類的“絨”應該怎麼挑呢?
其實,它們的差異主要在於膚感,挑自己喜歡的就行。但相對來說,絨毛較長較蓬鬆的羊羔絨、珊瑚絨會更保暖一點。
這類褲子都由面布+填充物+里布三層布料組成,保暖性更強。
棉褲/夾棉褲,填充的是聚酯纖維(或聚酯纖維與棉的混合物),羽絨褲則填充的是羽絨。
如果要到戶外玩耍,尤其是有風或溼冷的天氣,光“保溫”就不夠了,防止“失溫”也一樣重要。
有風會讓人感覺更冷:
空氣流動加快,會把熱量帶走,使得體感溫度會比實際溫度更低。
0℃ 以上時,風力每增加 2 級,人會感覺溫度下降 3~5℃;0℃ 以下時,風力每增加 2 級,體感溫度會下降 6~8℃。
下雨/潮溼也會更冷:
身體潮溼時散失體熱的速度,大約是身體乾燥時的 25 倍。
這是因為水會把皮膚上的暖空氣層排擠掉,帶走人身上的熱量,水汽蒸發也會帶走熱量。
這些情況下,衝鋒褲、軟殼褲、防風褲是更好的選擇,它們有個共同點:
外層採用高支高密不透風面料,或使用防水防風塗層,讓雪水、冷風不容易穿透褲子。
姐妹們,你們家備的過冬褲子是怎樣的?買褲子都會關注哪些方面?踩過哪些雷?一起到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