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戴軒)11月17日是第17個世界早產兒日,今年的主題為“早產寶寶更需要肌膚接觸”。據北京婦產醫院訊息,每年該院收治早產寶寶600至800名,科學技術發展讓更多早產兒得以存活,其中袋鼠式護理對於早產兒照顧有重要作用。
北京婦產醫院副院長李笠介紹,每年有1萬餘名孩子在北京婦產醫院出生,新生兒科收治患兒3000名左右,其中重症患兒超過1000名,早產寶寶600至800名。該院新生兒科承擔著北京市早產兒和危重新生兒的救治工作。
在危重症新生兒中,絕大多數是早產兒和超早產兒。北京婦產醫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馬建榮介紹,小於37周出生的嬰兒被稱為早產兒,小於28周出生的嬰兒則被稱為超早產兒。近年來,早產兒的比例有所增加,當母親有妊娠合併症、藉助輔助生殖、宮頸機能不全等情況時,更容易發生早產。
早產兒出生後臟器功能發育相對不成熟,可能會面臨呼吸窘迫綜合徵、餵養不耐、感染等問題,需要呼吸、迴圈、消化系統等方面相應的醫療支援。隨著治療手段的豐富、診療技術的提升、監測裝置的發展,目前,有更多早產兒和超早產兒成功存活下來。
針對早產兒的治療和護理是新生兒科醫療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室推出袋鼠式護理等科學的護理方法,幫助早產寶寶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促進其健康成長。
袋鼠式護理是一種特殊的護理方式,即父母以類似袋鼠照顧幼兒的方式,將早產寶寶直立貼在胸口,進行皮膚與皮膚的直接接觸。這種護理方式不僅有助於保持寶寶的體溫穩定,維持穩定的呼吸、心率,促進神經系統發育,還能促進乳汁分泌,有利於母乳餵養。更重要的是,袋鼠式護理讓寶寶在出生後依然能感受到媽媽的心跳和呼吸,從而產生深深的安全感,對其心理發育大有裨益。
母嬰肌膚接觸對早產寶寶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新生兒科醫護人員推廣袋鼠式護理,向家長普及相關知識,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護理技巧,指導家長如何進行袋鼠式護理,如何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以及如何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
除了袋鼠式護理外,醫院還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提高對早產兒的救治。比如新生兒科配備完善的急救體系,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開展治療。同時,科室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針對早產寶寶的情況,共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出院後的隨訪。這項隨訪工作已形成規範的高危兒出院後隨訪體系,北京婦產醫院也是國內較早開展該項服務的醫院。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
來閱讀我的更多文章吧
戴軒
新京報記者
記者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