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建交31年來,韓國首次遭遇對華貿易逆差,逆差額高達180億美元,引發韓國震驚。
長期以來,韓國經濟增長嚴重依賴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尤其是化妝品、電子裝置和其他日用品在中國市場銷售良好,獲得順差。
早些年,由於產品質量問題和人們對國產產品的信心不足,韓國等國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受到青睞。然而,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
儘管韓國企業具備一定的實力,並透過韓劇和綜藝節目引領潮流,但仍然無法抵禦市場變化的衝擊。如今,中國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國產產品,導致韓國產品在中國市場上滯銷,對中韓貿易平衡造成了影響。
更令韓國人意外的是,如今中國的美妝產品大量出口到韓國,佔據了相當一部分韓國市場。
韓國的半導體行業非常發達,是出口的重要支柱之一。然而,自2019年以來,中國的晶片自給率持續上升,高階晶片研發也日益加速。由於韓國不願出售最高階的晶片,導致中國逐漸擺脫對韓國企業的依賴。
有韓國媒體的文章指出,由於多數科技產品已實現自產,中國對韓國的進口需求明顯縮減。現在,韓國還在繼續追隨美國,可能不久就會發現中國的晶片市場已經沒有韓國產品的容身之地了。
自2016年起,韓國對華貿易順差不斷縮小,如果沒有半導體出口的支撐,可能早於數年前就出現了“首次逆差”。
另一個與此相類似的例子是韓國的汽車行業。過去汽車也是韓國的拳頭產品之一,但在最新的資料中,去年韓國銷售的電動汽車中,每10輛就有三輛是進口的,與此同時,國產的電動汽車銷量正在減少。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穩居全球冠軍。一進一退之間,毫無疑問擴大了韓國的貿易逆差。
作為一個領土狹窄、資源匱乏且勞動力短缺的國家,韓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理條件先天較差。
經過多年的努力積累的貿易優勢被過度揮霍殆盡。現在,失去中國消費市場後,韓國生產商遭受了巨大損失。逆差的出現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韓國面臨的困境遠不止貿易逆差這一項。事實上,韓國在很多方面都對中國有極大的依賴性。
韓國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各種必要的原料和關鍵礦物質,這些原料和礦物質在韓國的“衣食住行”中都有廣泛應用。甚至韓國人鍾愛的泡菜,其主要原料也是從中國山東進口的。
一些網友對此表示,這是韓國自己造成的局面。
如果韓國能夠更好地瞭解和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調整出口策略,也許能緩解當前的困境。
PS:第一時間送上最新訊息,如果覺得文中資訊和觀點對您有幫助——
——請給本文點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