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萊這次主動的改革,很徹底!完全倒向了市場經濟,完全倒向自由經濟主義,受到了很多關注。有人樂觀其成,有人卻幸災樂禍——這一點南生是不贊同的。我國和阿根廷沒有核心利益衝突。
中國和阿根廷的經貿仍在繼續,特別是我國單方面對來自阿根廷的大量商品關稅降至零,這無疑是給米萊這次改革提供了經濟支援。國家都是這個態度,咱普通老百姓何必去幸災樂禍呢?
靜下心來,我們完全可以看到米萊進行的改革是有其深刻的背後邏輯的。百多年前,阿根廷曾經是一個富裕的國家,曾經是西歐多國移民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那時的阿根廷,就在踐行自由主義。
那時的阿根廷國土面積廣闊,人口稀少,資源豐富,積極參與全球貿易。只要保持正常的經濟政策,其國民就一定能享受較高的生活水平——以至於,現在的網友稱那時的阿根廷是發達國家。
但是從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開始,自由主義受到多國質疑,多國加強了政府管控行為,包括且不限於提升工會作用、提升居民補貼、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監管,轉向貿易保護主義等。
阿根廷也受到了這種思潮的影響——其他國家徵收各種關稅,阿根廷自然也要反擊與報復。同時也開始實施外匯管制,為了得到選票,各界總統候選人獅子大開口,承諾超過自己能力的福利。
福利金額越來越高,福利涉及的面越來越廣,這當然能得到選民的支援。但問題是錢從哪裡來呢?還不是從老百姓、企業身上收稅來的,當這些稅無法滿足政府開支後,那就只能增發鈔票了。
超發貨幣,帶來的嚴重後果就是物價上漲,而且是高額通脹。然後,居民手裡的錢又不值錢了,又不能滿足生活了,要求政府繼續提高福利。政府收上來的稅又不夠用,只能繼續增發貨幣,形成惡性迴圈。
特別最近十多年,阿根廷動輒出現年度高達100%的通脹。就是某個阿根廷居民之前掙的1萬比索,一年的購買力就減少了一半。這個情況,放在哪個國家也不行啊,居民也得抱怨、要改革啊!
既然原來路走不通,那就重新換條路走!這麼簡單的問題,只要是正常的人,腦子不笨的人都會這樣選擇的。現在,米萊就是選擇換條路走,並且得到了大多數選民的支援,我們可以理解。
換言之,米萊的自由主義思想並不是他個人的,並且有著較高的民意基礎的。只是米萊的步子邁的有點大,同時忽略了民眾的“惰性”——那些支援米萊的選民,一方面希望透過深度改革,改變高通脹歷史,保持物價穩定,保障居民的生活相對穩定,推動國家經濟持久、穩健發展。
但一聽到國家要降低各種補貼,甚至是完全沒有補貼,政府收多少稅,用多少後,那些支援米萊的選民又不樂意了。他們不願意過較長時間的動盪日子,甚至不知道這個“動盪”會持續多久。
對米萊來說,這就引出了新的難題。要拉住這些支援的選民,就得維持相對偏高的福利支援;要維持福利,就得加稅——僅僅是稅,還不夠。按照往年的經驗,必須配合增發貨幣行為。
這就等於走回了原路,與米萊之前倡導的“收多少稅,就用多少,幾乎降低甚至停止一切補貼的想法背道而馳”。
現在的矛盾是:選民希望米萊政府在實施180度轉彎的時候還能保持大量補貼政策不變。這就麻煩了,補貼的前提是政府得收稅呀,沒有充足的稅,只能是亂髮貨幣,通脹高企。
除非阿根廷在短期內發現超大型金礦,但問題是沒有啊!米萊遇到的另外一個難題是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支援——地方政府已經明確表明不願意裁員,不願意節省政府的財政支出。
政令不出朝堂,政令不下縣!特別是米萊這種深度改革背景下,只有“強人”才有望推行下去。而米萊顯然不具備“強人”特徵,他的威望還沒有建立起來。
在米萊倒向西方的時候,他又忽視了另外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美、歐、日實行的都不是完全的自由經濟。他們也實行了監管,對特定行業進行行政許可,逆全球化,加強貿易保護主義……
從上世紀30年羅斯福新政之後,西方國家已經放棄了完全的自由市場,他們吸收了大量的社會主義的政府管控因素。同樣的,現在很多社會主義國家也吸收了大量資本主義的可取點。
雙方都在向一邊靠攏,只是有的左一點,有的右一點罷了,互相都在借鑑。現在,米萊宣佈單方面倒向歐盟,可曾發現:你找的人也不對啊,他們早已不再是自由經濟、自由主義的代言人了。本文由南生撰寫,嚴禁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