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品,大生意。
文/姜雪芬
編輯/鄭亞文
開網店選品的時候,班裡其他同學幾乎都選了幼教益智類產品,但是項科棋不一樣。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毫不起眼的快遞袋。
在他的眼裡,雖然快遞袋的價格不高,一個只能賣幾毛錢,甚至幾分錢,但是需求量大,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用到它。並且快遞袋是一次性消耗品,大企業有定期採購的需求,復購率高,這是一門不愁賣的好生意。
項科棋的老家在浙江台州,這裡是中國著名的塑膠製品源頭產地和集散中心,被稱為“塑膠製品的王國和模具之鄉”。在他的記憶裡,老家周圍遍佈塑膠廠,“一臺注塑機就是一個廠”。他家裡的親朋好友多從事塑膠製品產業相關的工作。
6年前,因為“建築行業賺不到錢”,他的父母索性放棄了經營多年的建築生意,回到了台州老家,重新進入塑膠製品行業,琢磨起新生意。
他們看好塑膠袋生意,建廠開店,生產銷售塑膠袋。最高時,廠裡的年銷售額達5000萬元,成為行業的TOP商家。
闖入塑膠袋行業
項科棋出生於2004年,今年20歲,是義烏工商學院的大一新生。從小,他就對創業感興趣。大概6歲時,他的父母在臺州開了一家塑膠造粒廠,用破舊的漁網等原料就能加工出顆粒,然後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這讓小小年紀的他覺得“很神奇”。
但是這種神奇並沒有伴隨著他的整個童年。因為塑膠造粒廠太累了,父母常常疲憊不堪,決定去其他行業裡闖一闖。看到房地產行業迅速發展,很多人在建築行業裡打拼幾年就能賺到大錢,他父母也投身建築行業,當起包工頭。
但真入了行,他們才發現建築生意也不好做。施工受天氣影響大,薪酬也沒有期望中的高。此後幾年,隨著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通道,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他父母只得另謀生路。
恰好當時有個朋友是快遞袋老闆,已經賣了幾年快遞袋,說行情很好,一年能賺幾十萬元,邀請他父母一起投資建新廠。
台州是中國著名的塑化製品產地基地,當地有1萬多家塑膠製品企業,生產的塑膠日用品產量佔中國市場70%。
想到很多產品都需要快遞袋包裝,產品市場前景大,他父母心動了,於是借錢加貸款,東拼西湊了上千萬元,和朋友合夥開辦了塑膠袋工廠。
從不愁銷路到被逼做電商
然而好景不長,剛剛合作了一年,快遞袋老闆就因為個人發展原因退出了。看著幾萬平方米的工廠,以及一堆價值不菲的裝置和沒還完的錢,他父母決定不管怎麼樣都得把工廠開下去。
當時,工廠的生產製造等流程已經很成熟,產品也不愁銷路,“有一個開網店的老客戶,採購量很大,幾乎廠裡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都賣給了他”。
可是剛過了兩年安穩日子,他們就遇到了巨大壓力。定期採購的老客戶因為投資失敗虧損了3000萬元,網店開不下去了。工廠不僅沒了銷路,還有上千萬元的貨款錢也收不回來了。
客戶沒有錢付款,提出用十多家網店抵債。項科棋的父母不懂電商,但為了減少損失,只得同意了。
就這樣,他們手裡多了十多家網店。但是,如何經營好網店,他們犯起了愁。
快遞袋的材質分為全新料、半新料、回料三種。全新料成本高、價格高,回收料的價格低但容易破碎,還有一股刺激的氣味,用一個月就會風化。最貴的和最便宜的產品之間,隔著好幾倍的成本。考慮到這門生意得長期經營下去,老客戶有長期採購需求,他們不做回料產品,在網上銷售質量有保證的產品。
因為是從廠裡直接發貨,在網上同品質產品裡,源頭廠貨在價格上有競爭優勢,店鋪銷量還不錯。
但項科棋和父母都發現了一個大問題——投入產出比太低,“產品如果不做推廣,幾乎沒有流量。但如果大手筆做推廣,開銷又太大,實在吃不消”。
生意似乎陷入了怪圈。每年,他們在線上的年銷售額有兩三千萬元,但是年年虧損。壓力最大的時候,他們不是沒動過做減法的念頭,想回歸傳統工廠生意。
年銷5000萬元
項科棋看好塑膠袋生意在線上的發展潛力。“已經接手了網店,也出不掉了”,既然上了這條道,那就索性勇往直前。去年,他進入了義烏工商學院學習電商,一門心思想要把快遞袋網店生意做起來。
這一年,各大平臺開啟“價格力”之爭,基於新商流量扶持等政策,新店能有不少訂單。
10月,他和同學各開了一家新店,銷售工廠的快遞袋,重新審視起這門生意。
新店裡的產品款式不多,所有快遞袋加起來一共有7種顏色,他的店鋪很快有了訂單。當時第一個訂單賣出了80多元,“不虧錢,還賺了幾十元”。他開心地拿著錢到去飯店裡吃了一頓。
一捆快遞袋有100多個袋子,價格在5—30元不等,平均一個快遞袋只有幾分錢,貴一點的是幾毛錢,看上去並不是一門大生意。但是前來諮詢產品的多是有大量發貨需求的倉庫。項科棋發現,即便跟意向客戶講了材質等細節,對方前期並不會大量採購,會先買一點試試。
一旦認可了產品,他們大機率會成為工廠的老客戶,還會跑到工廠裡看貨、定製產品。有的客戶甚至每週、每個月都要下單,採購量很大。
網店陸續吸引新客戶,同時老客戶的數量也在增長。去年,項科棋家全網銷售額接近5000萬元,生意規模越來越大,成為當地快遞袋TOP廠家。
在臺州,像項科棋家一樣,主做快遞袋的廠家還有很多。據他了解,“成規模的工廠有三四家,更多的,是擁有幾臺機器的小作坊”。
台州是一座“零資源”城市,如今憑藉塑膠等製品闖出了一條特色路,離不開無數創業者們的拼搏和創新。
上世紀50年代,台州出現了模具企業和零星塑膠加工廠。隨著注塑機等裝置引入,當地塑膠產業起步。此後民營、個體經濟蓬勃發展,懷揣創業夢的人不斷加入,在這片土地上奮鬥。本土草根經濟迅速成長,台州塑膠製品企業數量上漲,在眾多領域都創造了財富傳奇。
如今的台州已有1萬多家塑膠製品企業,當地生產的塑膠製品已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紐扣、吸管,大到垃圾桶甚至飛機高鐵的塑膠零部件,都應有盡有。
但在那些不起眼的細分賽道里,依然存在著很多機會。項科棋的父母誤打誤撞闖入了快遞袋生意,經過多年打拼闖出了名堂。
作為“創二代”,項科棋想把這門生意透過網際網路的力量做得更大,也讓家鄉的名氣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