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芊 吳琦
四季度風格漂移繼續,績優基金也不能免俗。
隨著四季報的披露,基金的最新持倉再一次浮出水面。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儘管基金的風格漂移現象受到多方詬病,多隻基金的重倉股仍體現出了明顯的漂移特徵。近年來,A股市場行業和板塊的快速輪動加劇了基金經理的業績壓力,部分基金為了追求短期高收益而背離了長期投資的原則,加劇了基金風格漂移現象的發生。
資料顯示,風格漂移對基金的長期運作帶來不少弊端,投資者也難以投出“信任票”。 業內人士認為,要減少風格漂移現象,需要業內機構共同努力,從中長期視角出發,設計合理的考核機制,提升公募基金產品的業績穩定性,規範風格漂移問題,提升產品持有體驗。監管層面,應加強對基金風格漂移的監控,要求投資經理按照法規和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運作。
績優基金也玩起風格漂移
近年來,為應對基金的風格漂移問題,監管、媒體、基金公司正從多個維度加強監督,以期這一現象能得到有效控制。
何謂風格漂移?盈米基金蜂鳥研究員譚瑤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基金風格漂移主要體現為基金的實際投資風格與基金合同約定的投資風格有明顯偏離,尤其對於那些在產品名稱中帶有明顯主題特徵的基金而言。具體來看,風格主要涉及規模風格、價值風格和行業主題風格三個方面。舉例來說,在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中,可能明確規定了投資範圍,要求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80%,然而實際的持倉佔比遠低於這一約定水平。另外,在投資目標中可能會提到重點投資特定型別的公司,但實際的資產配置卻分散於多個板塊,或者偏向另一顯著不同的板塊。
在貓頭鷹基金研究院研究總監張期翔看來,隨著市場行情的變化,風格漂移的定義也在不斷豐富。過去談論基金的風格漂移問題時,一種情況是在探討基金名稱與其投資方向之間的不一致性。另一種情況是基金業績基準和實際管理方式之間存在差異,比如基金的業績基準是滬深300指數,但實際上基金的配置偏離基準較多。而今,市場關注的基金風格漂移更多是指行業頻繁輪動的現象。例如,一隻基金在一個季度重倉消費,在下一個季度重倉醫藥,再下一個季度又轉向TMT(科技、媒體和通訊),類似的變化甚至會在季度內頻繁上演。
最新披露的基金2023年四季報顯示,為博取更高短期收益,部分基金“鋌而走險”,短期追逐行業主題板塊的大面積輪換。例如,東方區域發展基金連續四個季度業績表現優異,業績排名均位居同類型基金前20%,2023年全年取得55%的較高回報。不過,讓投資者意外的是,該基金在第四季度進行了年內的第二次大面積調倉,且全年重倉的股票所處行業或主題均與其產品要求不符。該基金要求投向受益於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的地區及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佔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於80%,但事實上,該基金2023年第一季度重倉人工智慧(AI),第二、三季度重倉轉向白酒,第四季度又重倉光伏。
還有部分基金的重倉配置持續偏離發行時的要求,例如,有隻“國企改革”主題基金繼續重倉科創板高新科技股,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的一隻“文體”主題基金繼續重倉地產、能源和工業股。以中海混改紅利主題基金為例,四季報顯示,該基金風格持續漂移,重倉了多隻晶片半導體股票。不過,基金經理堅持風格漂移不僅沒有帶來更好的收益,反而讓基金與近期的上漲行情失之交臂。截至1月28日,該基金今年已下跌15.97%,錯失了開年以來紅利板塊的上漲行情,在同類產品中排名倒數。
行情激變催生漂移現象
近年來,儘管受到市場和監管的多方呼籲,風格漂移現象依舊頻繁出現。在譚瑤看來,風格漂移大多由管理人頻繁交易、追逐熱點的投資行為導致。一方面,近年來A股市場呈現出明顯的行業和板塊輪動特徵,增加了基金經理的業績壓力,個別基金經理可能為追求短期高收益而違背了長期投資的原則。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基金業績排名的過度關注、銷售渠道對中短期業績較好的基金的偏愛也助長了風格漂移現象的出現。
張期翔認為,風格漂移的頻繁發生可以從基金經理的能力和市場風格兩個方面來解釋。從能力的角度來看,基金經理需要在多個方面表現出擔當,包括資產配置、擇時、行業選擇和股票選擇。在這些能力項中,股票選擇能力通常最為重要,其次是行業選擇能力,即基金經理能夠更好地找到需要配置的關鍵行業。換句話說,與擇時相比,選擇正確的行業往往能夠幫助基金經理獲取更好的收益。
針對近年來越來越頻繁的基金持倉行業輪動現象,張期翔認為可能與市場風格變化較快有關。“我們可以觀察到,從2021年11月開始,A股缺乏明顯的趨勢性行情。例如,2021年全年,新能源表現良好,但隨著2022年初爆發的俄烏衝突等事件,市場重心轉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穩增長板塊,新能源板塊走弱;2022年4月後,新能源行業尤其是逆變器表現強勁,一直領漲到8月,但之後又急速下跌;此後,醫藥和計算機板塊開始上漲;2023年上半年,市場行情圍繞TMT展開,但後續人工智慧板塊也遭受了嚴重的回撤。”張期翔認為,市場在低交易量的環境中更容易發生高低切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經理不得不積極尋找新的機會,以實現超額收益。
風格漂移是“貝塔放大器”
那麼,風格漂移現象究竟有哪些弊端?張期翔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他和團隊觀察了2021年11月以來偏股基金的表現,發現業績不佳的基金大多在行業輪動方面犯了錯誤。這些錯誤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基金經理在行業方向選擇上出錯,比如該買新能源時買了醫藥;第二,基金經理在行業輪動節奏上出錯,比如新能源賣晚了,TMT又買晚了。
在張期翔看來,基金的行業輪動是一把“雙刃劍”,或者可以說是“貝塔放大器”,會放大市場風險。如果輪動的選擇正確,就可以不斷捕捉到收益最強勁的方向;但如果選擇錯誤,就可能從一個虧損的方向切換到另一個虧損的方向。對於大多數基金經理來說,行業輪動是難以準確預測和把握的。此外,對於投資者來說,風格漂移讓基金無法做到“所見即所得”,投資者只能基於有限的持倉資訊作出決策。
從基金的管理規模來看,風格漂移確實給基金的長期運作帶來了負面影響。例如,東方區域發展基金雖然精準“踩中”了A股的結構性機會,但年末的規模卻不增反減,被投資者淨贖回;華夏國企改革基金和工銀文體產業基金的規模連年下滑;中海混改紅利主題基金則因長期押寶半導體晶片板塊導致業績不佳,無法吸引新資金入場,規模常年低於1億元。顯而易見,針對風格漂移的操作,投資者對基金投出了不信任票。
譚瑤也認為,風格漂移誤導了投資者,導致他們購買與其預期不符的產品,從而增加了投資的不確定性和認知成本。對於那些專注於特定行業的投資者而言,風格漂移可能導致他們的投資策略失敗並增加風險。另一方面,這種現象助長了短期投機和業績至上的傾向,鼓勵基金管理人進行頻繁交易,這對各個資產市場的良性執行不利。
在譚瑤看來,減少基金風格漂移現象的發生需要業內機構的共同努力,從中長期視角出發,設計合理的考核機制,提升公募基金產品的業績穩定性,規範風格漂移問題,提升產品持有體驗。監管層面也應加強對基金風格漂移的監管,嚴格執行基金產品的命名規範,要求投資經理按照法規和合同約定進行投資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