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給家人存定期存款時,特地看了最新的掛牌利率;1年整存整取利率為1.45%,3年整存整取利率為1.95%,而5年整存整取利率也不高,為2.00%。
銀行的存款利率全線走低,給老百姓一種存了好像也沒有存的感覺。
好在家裡的銀行卡是社保卡,可以享受社保專屬存款利率,最終存了些1年期存款,利率為1.70%,比掛牌利率高了25BP。
這個利率已經很香了,比如社保專屬、代發專屬、寶貝專屬;要知道當下動輒20、30萬起存的1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不過1.80%,只比1.70%利率高了10BP。
資料來源:工商銀行
走出銀行後,我想起朋友之前問我的一個問題。
銀行存款利率既然已經連續調降,央媽為什麼還沒有放開手腳進行全面的MLF、LPR降息?
1
1月24日,央行領導在國新辦新聞釋出會上宣佈,央行將於2月5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向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見下圖)
同時,1月25日將下調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並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隨後幾天,國內大A猶如久逢乾旱遇雨露,再疊加國企市值管理預期,市場更是連續上攻拉出放量陽線。
可見,我們的市場實在是太“渴”了,太需要“水”了。
但是,即使這樣也有聲音認為央媽力度不夠大,沒有調降MLF、沒有調降1年期、5年期的LPR。
資料來源:wind
為什麼有人會這樣想?
央媽這次降準及定向降息(1月25日)之前,其實市場已經在反覆預期要降準降息,尤其是對調降MLF、LPR的訴求特別大。
我自己的印象中,2023年11月份市場就開始預期央行要再次降息。
當時,年度資金已經很緊張了。
地方債務的低息置換高息給銀行帶來了不小的資金壓力,另外,股市、房市的行情也都面臨著很大的資金趨緊壓力。
但是,央行並沒有任何的降息。
2023年四季度以來,市場對降息有多少次的希望,就會有多少次的失望。
我也很納悶,也和幾個做金融的朋友也反覆討論過各自的觀點,大家都一致認為央行確實該降息了。
比如,我們的四大行在2023年6月、9月、12月分別有三次大規模的存款利率調降,以5年期存款為例,三次分別調降了15基點、25基點、25基點,合計為65基點。
調降之後,2022年9月四大行的5年期存款利率為2.65%;2023年6月為2.5%;2023年9月為2.25%;2023年12月為2.0%。
所以,市場認為央媽也應該讓利調降LPR、MLF,畢竟存款利率都下調了,貸款利率下調不過分。
2
我後來認真地思考過這件事情,發現其中的問題,認為央行在1月25日定向降息之後,短期內真的很難再全面降息了。
換句說,我認為央媽這次放水是超預期的,是緊咬著牙關、為了呵護市場而特意進行的一次放水。
接下來,長話短說下我看到的資料、及思考,主要有兩點。
第一點,2023年四大行確實把存款利率降低了,而且調降的頻率很高、力度很大。(見下圖)
猛的一看,四大行降息很猛;
但是,這是一種錯覺。
不是說四大行沒有調降存款利息,而是說四大行在2023年之前該調降的時候沒有調降,把前兩年的壓力都統一放到2023年釋放了。
換句話說,2019年央行進行了LPR改革之後,且在美國降息週期之中,已經進行了1年期的LPR調降;
如下圖所示,央行實質上在2019年就已經進入到了LPR降息週期,之後在2021年、2022年、2023年三年再次降息。
中、農、工、建四大行其實在2019年以來的存款利率都應該進行適度調降,但是都沒有進行調降。
最破天荒的時候,是2022年8月份;“5年期lpr減5年期定存”都已經來到了1.55%;遠遠低於銀行的生命線淨息差1.8%。
而且,這一資料相比3年前2019年時的2.1%,更是低了55基點。
銀行這種遲鈍的存款利率調整,也導致了2022年10月份整個銀行板塊的大幅殺跌,工商銀行從約4元/股,最低的時候跌倒約3.7元/股,整個下跌幅度一度接近10%。
國家意識到銀行的金融風險,開始迅速調降存款利率,第一次是在2022年9月,調降10個基點。
隨後,就是2023年的一鍵三聯,調降三次。
那麼,當下“5年期lpr減5年期定存”是多少?
也不算高,是1.95,勉強在銀行淨息差1.8以上。而“1年期lpr減1年期定存”是1.9,還是一個比較偏低的狀態。
至此,我們應該算是看明白了,央媽沒法大規模地降息了,因為太擠壓銀行的利潤,一旦低於1.8的淨息差,就容易造成銀行系統性風險。(見下圖)
資料來源:wind
第二點思考是什麼呢?
是匯率。
當下,人民幣匯率是在7.2、7.3附近,僅從歷史資料、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7.3這個位置一旦跌破,往往會引發一波趨勢性貶值,有可能就直接奔著8.0、8.3的位置了。
別忘了,美國還沒有正式降息呢!
這個時候,央媽如果貿然降息,那麼中美利差會再次重新整理數十年的歷史高點。
毫無疑問,人民幣貶值壓力將會劇增。
國內的人民幣資產好不容易有了來之不易的企穩跡象,人民幣假如再來一波趨勢性貶值,那麼甭管房子、股票、還是工資都得鴨梨山大。
此外,貶值的風險也會使得外資重新考慮投入產出比。
就比如,外資在國內投了10個億元,一年下來賺了1個億;但是匯率貶值了,老外換匯後發現一分美元沒掙著,能不急眼嗎?還會加大投入嗎?
總結下來,我個人認為央媽左右為難,能夠放水已經相當拼力了。我們小老百姓就別站著說話不腰疼,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