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土地收入大幅度下降了13.2%!
這是一個令很多人都感到迷惑的資料,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2023年廣義貨幣的總量增加了260,000億,央行增發了這麼多貨幣,賣地收入大幅度減少,說明錢並沒有流入房地產。與此同時,物價的漲幅只有0.2%。
錢到底去哪裡了?2024年我們應該怎麼辦?
對於很多地方而言,土地收入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我們卻從財政部最新公佈的資料看到,在整個2023年土地出讓累計的收入僅僅接近5.8萬億元,與前一年相比,降幅達到了13.2%。
不過如果持續關注這一個資料的人,可能會感覺到這一個降幅明顯的縮窄了。比如1~11月的土地出讓收入同比下降17.9%。而1~10月的累計下跌幅度為20.5%。
由於財政部每個月公佈的都是當年度的累計資料,沒有公佈單一個月的資料,但我們卻可以從這個資料中明顯的感覺到,最近兩個月同比跌幅從20.5%下降到17.9%,再下降到13.2%,下降非常的快。
這是不是說明最近幾個月土地出讓出現了明顯的回暖了?
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去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土地出讓金的基數已經降到了較低點,所以導致今年的同比跌幅收窄。
這說明雖然全年貨幣發放量這麼高,廣義貨幣總量已經達到了292.3萬億,與去年12月末相比增加了260,000億,但真正流入房地產的錢並不多。
其實我們從一些房價資料中也可以看出。不少城市的房價處於同比或者環比的下跌中,房貸的餘額資料沒有繼續增加,反而減少,接近跌破380,000億大關。
在過去的十幾年,當我們的貨幣量發放比較大時,不少的錢都進入了房地產,房地產市場也因此被稱為蓄水池。正是因為房地產容納了大量的貨幣,所以雖然房價漲了,但其他物價的漲幅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不過這兩年顯得比較奇怪,房地產這個蓄水池很明顯沒有繼續吸納大量的貨幣,但是物價同樣沒有大幅度的上漲,比前些年cpi都明顯處於低位。
2022年的cpi為2%,2023年居然下跌至0.2%,年末的幾個月甚至還是負增長的。
其實從這些資料我們已經清楚的看到資金也並沒有大量的流入消費流入實體經濟,否則就不會出現這種類似通縮的景象。
對於錢留到哪裡了,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央行的資料顯示,去年我國的存款增加25.74萬億,其中僅居民存款就增加了16.67萬億。顯而易見,錢都進入了銀行。
雖然有人擔心一旦這些資金從銀行流出時,可能會引起物價暴漲,房價暴漲。但我們現在更需要關心的是,怎麼才能引導這些錢從銀行流出?
說到底還是需要有相關的措施,讓老百姓有花錢的信心,讓企業有擴大生產和投資的信心。
PS:既然看到了這裡,請您給本文“點贊”,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