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股市,到底還能跌多久?
1月31日,股市全線收跌,上證指數也再次跌破2800點,
當然了,禍兮福兮所依,也是有好的一面的,畢竟還有4765只股,在待漲。
我發現自從發吐槽大A影片後,每次都會有人跑來留言,說堂主堂主,是時候抄底了。
同學啊,我是想著去炒股,可從沒想過被抄家啊。
而且本人早已暗下決心,春節前都不會去看大A了,誰看誰就是孫子。
原因無他,影響心情。
雖然這期也是講股市,但不是現在的股市,而是歷史上、書本中的。
我們習慣了從檯面上去看股市,但檯面下是什麼樣的,我們一無所知。
今天,透過一本書、以及一個參與中國股市從零到一親歷者的角度,去了解到我們市場的特色究竟是什麼?
這是關於讀書的新欄目,主要給大家分享一下看過的書。
為什麼會有這個欄目呢?
進入2024年時,我發過動態,說其實做影片是一個意外,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關注,
更沒料想到B站的粉絲,能有9萬多了,還拿獎了。
有時候會感覺自己配不上。
後臺也經常收到催更,讓我誠惶誠恐。
作為一個宏觀解讀的阿婆主,深知宏大敘事其實更多是資產、金融和富人的遊戲。
也許你們看這類影片的時候,會自然而然代入到“一品、三公、九卿”的上帝視角,
但其實,落到個體頭上、聽懂了又如何?說白了,不過都是種地的而已。
上期做廣州放開120平以上房子的限購,有說我是給樓市洗白,對我很是失望,要取關了。
這其實挺無奈的。
你看,上海的湯臣一品,從來就不是給我們準備的。
同理、廣州市區120平以上的房子,那也是富人的資產遊戲。
放不放開的,和你我他、都沒關係。
似乎,大家都願意聽順從自己情緒的內容。
我深知這種選題的影片流量很大,因為堂主自己也做過。
可現在粉絲多了,還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內容。
從“3P專案、便宜錢PSL”,到“影子銀行、不良資產”,這是做出的變化,也知道這些影片播放資料很差。
不過,總覺得還是差點什麼,於是就想著給大家做讀書分享吧。
我始終認為,多讀書是有好處的。
雖然宏大敘事聽懂了,個體的現實生活依然改變不了。
因為所有的宏大敘事,早已暗自寫好了指令碼,你我不過是指令碼上的小角色罷了。
對於個體而言,剩下的,只有漫長的孤獨、和無邊的等待。
但是,照亮自己的,從來不是別人,而是會和解的自己。
今天要分享的書,叫《榮辱二十年:我的股市人生》。
作者是中國證券市場從零到一的參與者,被譽為中國證券三大教父之一的闞治東。
他寫下了中國證券發展史上的許多第一:
主承銷第一隻A股、發行第一張金融債券、第一張企業短期融資券,
設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檯,參與建設上海證券交易所,
編制國內第一個股票指數、以及發行中國第一份股票年報等等。
書中記錄了股市創立的背景、上證指數是怎麼來的,早期的股票市場是如何驚心動魄的?
還講了深滬之爭、南方證券破產等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本書提供了普通人平時難以看到的細節,非常值得一看,
讀這本書就像看一部從黑白到彩色的時代演變,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2006年,二十多年的時間,A股市場裡那些不為人知的內幕和故事,闞治東都以個人的親身經歷,一一講述出來。
1970年,闞治東中學畢業後就去了北大荒,在黑龍江的那個高寒地帶上的一個小屯子裡,整整生活了9年,並透過自學,獲得大學學歷。
到了80年代初,參加了當時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證券在上海辦的證券學習班,那時中日關係比較好,他又被派到日本學習研修。
學成回來後,又被調去負責靜安證券業務部,開辦股票交易業務,還制訂了靜安指數。
一開始的基期指數值為100點。
緊接著他接手了申銀證券,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並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理事長。
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上證指數就是以靜安指數為基期而編制的。
不過成立上海交易所,國內還是有一些反對聲的。
當時股票和股票交易所、被認為是腐朽的資本主義產物。
他面見了朱總理,還到中南海給老前輩彙報股票,老前輩對他表示了支援。
在申銀證券,他拿出了亮眼成績單,比如參與三峽工程若干期的建設債券的發行、青島啤酒股票的承銷等等。
緊接著,就是深滬之爭。
這兩城市的競爭源於1990年。
當年國家決定成上海證券交易所,並把它定位為全國唯一的證券交易所。
但是深圳暗暗與上海較勁兒。
上海證券交易所本來決定當年12月19日鳴鑼開市,深圳則在11月下旬就搶先宣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執行”,並於次年4月宣佈正式成立。
上海把1984年發行的股票稱為“中國首次公開發行的第一張股票”。
深圳則把80年代初私募發行的深圳寶安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稱為“共和國第一股”。
上海稱1986年設立的靜安證券業務部是新中國證券業的發祥地,
深圳則稱1987年設立的特區證券公司是中國證券業的搖籃。
上海認為建設上海金融中心是中央的決策,深圳方面則說:金融中心不是誰封的,而是幹出來的!
到底是滬強深弱,還是深強滬弱?
上海的領導們一直想決出個高下,於是焦點就來到了陸家嘴股票。
當時陸家嘴股票的老莊家不斷出貨,帶動了上海股市一路下滑。
眼見著“深強滬弱”現象更明顯了。
此時,申銀已經合併了萬國,叫申銀萬國證券。
有人過來跟闞治東說:如果明天申銀萬國在陸家嘴股票上再沒有動作,領導肯定會怪罪下來的。
最後經過討論,申銀萬國證券謹慎運作陸家嘴股票,同時讓公司財會與市有關部門保持聯絡。
同一時間,上海其他證券機構也按照要求,大舉進入上海證券市場上各種指標股。
上海股市投資者信心大增,上海股市由此轉暖。
不過,這種異常操作被證監會察覺到了。
幾天後,中國證監會頒佈了《證券經營機構自營業務管理辦法》,規定了若干條“禁止行為”。
其中有一條規定禁止“在一段時間內頻繁並且大量地連續買賣某種或某類證券並導致市場價格異常變動”。
調查組進入後,展開一系列調查,闞治東被免職、記大過。
有媒體說他是投機份子,也有人說他是為領導背鍋。
離開申銀萬國後,闞治東事業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變動,幾經波折後在深圳市主管金融的副市長邀請下,南下加入深圳創新投資公司,簡稱深創投。
1999年深創投成立,在他的帶領下,第一年就賺了2000多萬。
這不過是營業剛3個月、同年年底就能馬上進行分紅,讓很多股東既吃驚又感動。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指望過投資於政府辦的機構、居然還能分紅,
更讓他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次年深創投又盈利了將近1個億。
不管是之前的申銀,還是現在的深創投,之所以能取得亮眼成績,堂主讀這本書的感受是:
在那時的時代背景下、他試著用另一種方式,推動專案推進。
之前入主申銀後,就把建國前老證券人請回來做業務。
申銀合併萬國時,又建立了公平的機制制度。
以前萬國證券的獎勵制度都是建立在領導嘴上,領導一高興,說獎一套房就是一套房,說發多少獎金就多少獎金。有些人拿到好幾套房,但大部分員工的待遇並不高。
於是他改變了這種機制。
深創投成立初期,他不塞專案,也不塞人,每個專案從立項到投資都制定了嚴格的程式,很多專案都實地去考察過。
並組織公司的人,去美國的矽谷學習,使得深創投成為當時最耀眼的官辦“VC”。
2002年,他臨危受命,去拯救已經瀕臨破產的南方證券。
面對虧損高達20多億的賬本,闞治東試圖從節約成本入手。
但是,作為總裁的他,一直受到來自管理層的阻力,他每次想做出點什麼,董事長都在給他下絆子,公司管理層的保守勢力,一直在阻擋他的改革。
後來,一封舉報信還捅到了市領導那。
此時的市領導已經換了一批人,面對公司內部的派系林立,闞治東使勁全身力氣,還是無力迴天,他提出了辭呈,最後在他多次請求下,辭呈透過。
然而,南方證券卻在他離職一個月後,破產了。
再後來,因南方證券操縱哈飛股票價格一事,他鋃鐺入獄,但這事早在他就任南方證券之前、就已經存在了。
他先是被限制自由,然後又被關進看守所,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他記得剛進去的時候,他說:
那天氣溫很低,只有四五度左右,看守讓自己脫去所有衣物。
在四下通風的走道里、赤身裸體進行身體檢查。
正當自己為這種情況感到遲疑時,另一個看守惡狠狠地訓斥他:“怎麼?你還以為自己是什麼老總,給我蹲下!
從座上賓到階下囚,他還講述了看守所裡不為人知的另一幕,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下。
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得以取保候審,最終無罪釋放。
以上便是這本書的內容。
可能是在二級市場難以言說的經歷,闞治東後來建立的東方匯富,更多精力放在一級市場,都是一些具有廣闊前景以及國家政策長期支援的行業,在風能和新能源領域取得一定成就。
最後想說一下,這期的內容不是為了洗白誰,也不是為了抹黑誰,只是讓大家看問題,多一個角度而已。
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這本書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市場,提供了難得的一個機會。
再不濟、不妨換個角度,你把他當做一個商業故事來看,就會發現內容是相當真實且精彩的。
我是熬夜老城頭,這期讀書分享就講到這,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