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廣州市統計局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30355.73億元,同比增長4.6%,橫向對比其他城市統計局公佈的2023年資料,廣州的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四,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實力格局依然穩固。此外,根據2023年9月份國家統計局對各城市初始GDP資料的複核結果,2022年廣州的經濟排名也是全國第四。
事實上,儘管近年來廣州經濟在國內排名時有變化,但每當出現預警時廣州都能立即調整應對,始終以積極的心態化危為機,最終不斷穩固自身國內一線城市的綜合實力。
排名變化給廣州帶來哪些觸動
改革開放以來廣州經濟在國內排名的每一步變化都照應出不同時期國內經濟大背景的新形勢。
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國內城市經濟體量最大的是上海北京天津等國家重點佈局的工業城市,而到了90年代初廣州才一舉成為國內排名第三的一線城市,這一變化的大背景是廣州成為全國第一批沿海開放城市,並且在國內率先放開和支援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發展。
“北上廣”的城市發展格局此後一直延續了20多年,直到2016年因為國家和廣東省調整對地區研發支出的統計核算方法,廣州才下降了一名成為國內第四。
這一次排名的變動也讓廣州意識到科技研發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性,此後廣州在“十三五”期間大力加強研發創新投入,《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的資料顯示,2020年廣州市全社會R&D經費支出達774.84億元,佔GDP比重從2015年的2.1%提升至3.1%,五年增幅居全國主要城市首位。
這一時期廣州藉助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機遇,不斷強化戰略科研力量的佈局,城市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5位,在入選中國城市中排名從2015年的第9位上升到第5位。
2017年,在國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支援下,重慶憑藉此前對東部產業轉移的承接一路崛起,最終在當年以GDP突破2萬億的成績正式晉升國內第四,而這一年廣州的工業佔GDP的比重從上一年的31.32%下降至29.69%,工業佔比第一次下降到了30%以下。
排名的再度變化也讓廣州意識到製造業下降的潛在風險,2018年廣州開始加大工業投資,在當年新落地的多個重大專案帶動下,全市的工業投資同比增速接近30%,創下連續多年的記錄。此後2019年廣州又在圍繞“老城市新活力”的目標中實施了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透過加快城市更新來提升綜合功能,最終在這一年重新奪回全國第四的排名並延續至今。
2020年之後廣州繼續強化對製造業的重視,2022年首次在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這一年廣州還正式在成立了擁有省級許可權的琶洲經濟開發區,在寸土寸金的城央核心區劃定702公頃土地重點發展都市工業。
綜合上述經歷可以看出,每當國內經濟排名發生變化,廣州總能從中發現預警訊號並且立即調整城市發展的戰略方向,透過不斷漸進修正的方式始終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這也是廣州始終能夠穩固自身一線城市地位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城市高質量發展比拼的是什麼
在近年來高質量發展逐漸成為各地經濟發展主旋律的背景下,城市競爭的重點也從GDP總量的競爭擴充套件到經濟發展含金量的競爭。過去靠大量投資和債務槓桿實現快速發展的模式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而靠城市綜合實力吸引人口和創新要素的內生驅動發展模式日漸成為主流,而這一點對於各項綜合功能均衡的廣州來說無疑更具有優勢。
今年1月中下旬,中央發文要求12個存在債務風險的重點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專案管理,嚴控新增政府投資專案,劃出了原則上不得新建專案的領域如地方高速公路、不涉及增減跑道的民用運輸機場改擴建、城市軌道交通、樓堂館所等。此外,12個省份的城市除燃氣、排水、供水、供熱以外的市政基礎設施和棚戶區改造專案等也被列入嚴控新增領域。
中央這一舉措顯示各個城市在下一步經濟發展中需要格外注意地方債務的擴張,而當前地方財政狀況穩健的廣州則可以從容應對。
不久前公佈的《廣州市202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4年預算草案》顯示,2023年廣州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5534.9億元,和國內經濟體量相近的兄弟城市超過1萬億的地方債務餘額相比,廣州的政府債務情況十分健康。
事實上,近年來廣州市財政部門多次表示全市債務總體安全、風險可控、底數清晰、管理規範,是全國債務風險最安全的綠色地區之一。良好的地方財政狀況也將成為廣州城市長遠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對外來人口和創新要素的吸引也是廣州繼續維持城市綜合競爭力的的重要體現。
胡潤研究院釋出的《2023年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廣州共有22家企業上榜,位列全球第8、全國第4。 與前一年相比,廣州多了12家獨角獸企業,增量之多位列全國之首,在全球僅次於舊金山和紐約。
第九屆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暨2023全球獨角獸CEO大會。攝/林思思
這些獨角獸多數來自人工智慧、新能源、數字經濟等戰略新興產業,它們的湧現也顯示出廣州對國內乃至全球的創新要素持續保持著強大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創新人才正在把廣州當作自己實現夢想的舞臺。
此外,作為國內外來人口的淨流入大市,廣州在去年開始也不斷降低落戶門檻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在新一輪城中村改造中也將同步配建保障性住房,重點解決新市民和青年群體的住房問題,計劃“十四五”期間將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公租房3萬套、共有產權住房3萬套,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
展望未來的城市競爭,除了短期的經濟排名變動之外,更為重要的或許是一座城市的底蘊和綜合實力,只有能夠源源不斷的吸引國內外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城市才能傲立到最後,而在這一點上,廣州無疑更值得期待。
採寫:南都記者 魏凱
南都廣州新聞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