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超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在常州市官宣成為江蘇省第五座GDP“萬億之城”之時,縣級城市無錫市江陰市也已站在了GDP“5000億俱樂部”的門口。
2024年1月29日,江陰市對外發布的2023年經濟執行情況顯示,2023年,江陰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4960.5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9%,距離跨過5000億元大關僅差“臨門一腳”。此外,同為縣級市的蘇州市崑山市早在2022年就已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這也意味著,最遲在2024年,江蘇省將擁有兩座GDP超過5000億元的縣級城市。
除了“領頭羊”崑山市和江陰市外,被外界稱為“狼群模式”的江蘇省縣域經濟,在全國堪稱“一枝獨秀”。2023年,江蘇省有23個縣進入全國百強縣排行榜,其中,21個縣躋身“千億俱樂部”。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鄧傳林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堅持產業興縣、科技創新和開放協同是江蘇省縣域經濟發達的重要原因。“不過,蘇南蘇北縣域間的發展差距及各縣市城鄉間的差距還有待縮小。”
“縣域經濟發達是江蘇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徵和重要基礎。”南京資訊工程大學江北新區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江蘇省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丁宏也向記者表示,“在當前國際形勢錯綜複雜、技術加速迭代、產業競爭更加激烈的新時代背景下,‘蘇南模式’亟待重生,找到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和突破口。”
21縣邁入“千億俱樂部”
在一眾二、三線城市衝刺GDP“萬億之城”“2萬億之城”的同時,衝擊GDP“5000億俱樂部”的江蘇省縣級城市也頗受矚目。
“2023年GDP總量實現4960.51億元,淨增206億元,按可比價增長5.9%,增幅好於全省、全國平均水平。”江陰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日前向記者提供的資訊顯示。
作為江蘇省縣域經濟“領頭羊”,崑山市GDP總量已率先突破5000億元大關。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崑山市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500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8%,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
記者注意到,在江蘇省內,作為縣級市的崑山市、江陰市可以排在多座蘇北地區地級市前面。例如,2022年,宿遷市、連雲港市GDP分別為4112億元、4005億元。
“一個縣級市GDP突破5000億元,一方面意味著其經濟體量可以比肩一些地級市,”鄧傳林向記者表示,“另一方面,意味著縣級市產業基礎深厚紮實,科技創新水平領先,綜合承載力強,未來發展潛力更足,是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各縣市學習的榜樣。”
“2023年,崑山市、江陰市GDP領跑江蘇全省,居於第三位的張家港市GDP尚未達到3500億元,其他縣市均低於3000億元。”鄧傳林向記者分析,綜合考慮張家港市、常熟市等縣市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態勢,預計江蘇省再新增一座GDP 5000億元規模的縣級城市,將至少需要5年時間。
儘管GDP“5000億俱樂部”擴容週期拉長,但以全國百強縣、GDP千億縣等指標衡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江蘇省的優勢極為明顯。
賽迪顧問此前釋出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在2023年百強縣排行榜中,江蘇省、浙江省和山東省入圍數量分別為23個、16個、13個。其中,江蘇省包攬了百強縣前四席,GDP超5000億元的崑山市蟬聯全國第一。此外,江蘇省有21個縣級城市GDP突破了千億規模。
丁宏向記者表示,2023年,江蘇省已擁有5座GDP萬億級城市、2個5000億元左右的縣級市。“這說明江蘇省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區域發展更加均衡,城市競爭力更加強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程序中走在前、做示範引領的意義更加明顯。”
持續夯實製造業“壓艙石”
百強縣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兩地GDP總量達5000億元左右,江蘇省縣域經濟領跑全國的“秘訣”何在?
“製造業是江蘇省縣域經濟發展壯大的‘壓艙石’‘定盤星’。”鄧傳林分析稱,2022年,江蘇省21個千億縣中有20個縣市的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30%。其中,14個縣市佔比超過40%,崑山市和江陰市分別達到48.4%、47.9%。
以連續19年位居全國百強縣首位的崑山市為例,堅守實體經濟、發力製造業是崑山市經濟總量不斷提升的“密碼”之一。在崑山市,當地為發展產業“拆膝上型電腦招商”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崑山市在產業鏈招商方面有一個經典案例,就是把一臺膝上型電腦拆開,在1000多個主要零部件中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招商,持之以恆,招來的企業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檔次越來越高,產業鏈越拉越長,最終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崑山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電子資訊業也早已成為崑山市兩大千億級產業叢集之一。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崑山市電子資訊業產值達6015.46億元,同比增長7.4%;另一大千億級產業——裝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896.41億元,同比增長2.0%。
有“中國製造業第一縣”之稱的江陰市,同樣是依託製造業實現了“發家致富”。
“發軔於‘蘇南模式’,以製造業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的江陰市,從來不缺乏產業的厚度。依照國家標準劃分的工業經濟3個門類行業、41個大類行業中,以製造業為主的工業經濟,江陰市企業均有涉足。”江陰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江陰方面提供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江陰市已建成高階紡織服裝、金屬新材料、石化新材料、高階裝備製造等4個千億產業叢集。2023年,江陰市完成規上工業產值7014.1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高於江蘇全省、無錫市平均水平。
“聚焦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把堅守實體經濟、構建‘345’現代產業叢集作為強市之要,以強鏈補鏈延鏈為新突破,擦亮‘中國製造業第一縣’的特色品牌。”江陰市相關負責人表示。
鄧傳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堅持“產業立縣、工業強縣”是江蘇省縣域經濟保持全國領先的主要原因之一。“江蘇省各縣市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完善產業鏈條,建設產業叢集,推動產業向高階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江蘇縣域如何更進一步?
在以“蘇南模式”為代表的縣域經濟領跑全國之時,外貿依存度高、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等難題,亦成為江蘇省縣域經濟當前面臨的挑戰。
丁宏以崑山市、江陰市為例分析稱:“這兩地的發展路徑並不完全一樣,崑山市更多是以和上海市接壤的區位優勢以及以臺商為代表的開放型經濟為依託,經濟發展的‘外生’動力作用更強。而江陰市經濟更多是由鄉鎮企業、集體經濟發展而來的民營經濟支撐,民營經濟‘江陰板塊’全國知名,經濟發展的‘內生’因素作用更大。”
“在崑山市、江陰市兩地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有一定的共通之處,都是以‘強勢政府’和‘有效政府’為基礎,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實現快速成長。該模式在取得成功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產業技術含量低、外貿依存度高、土地環保資源消耗嚴重等弊端。”丁宏分析認為。
在此情形下,江蘇省縣域經濟應該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丁宏告訴記者:“需要發揮江蘇省城鄉一體化程度高、工業體系完整、科教資源雄厚的優勢,把‘縣域經濟’理念上升為‘都市圈經濟’理念,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持續吸引創新高階要素,推動‘科產城人’融合發展,從依賴資源投入向依靠創新驅動進行轉變,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提檔升級,加快形成縣域經濟的新質生產力,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性要求。”
記者注意到,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方面,江陰市和崑山市等江蘇省縣級城市已走在全國前列。
“2023年,江陰市全面深化‘科創江陰’建設三年行動,持續加強政策體系創新、協同開放創新、科技服務創新‘三項重點’,出臺了《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科創中心行動方案》及其他近10個政策檔案,進一步營造濃厚科創氛圍。”江陰方面向記者提供的資訊顯示。
根據江陰市工信局統計資料,2023年,江陰市新增各類智慧製造標杆282個(國家級12個、省級218個),興澄特鋼成為全國特鋼行業首個“燈塔工廠”,海瀾智雲、興澄特鋼入圍“2023中國工業網際網路500強”,新增9家五星級上雲企業、入圍數列無錫市第一。與此同時,江陰市成功入圍江蘇省製造業智改數轉成效明顯地區。
“對於江陰市而言,培育新質生產力正成為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一招’。”江陰市委宣傳部提供的資訊顯示,2023年以來,江陰市以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製造業科創中心”為目標,著力最佳化創新創業生態,深入推進“智改數轉”步伐,全面提升產業發展科創動能,加速把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