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成員工搞研發。
作者 | beyond
編輯 | 小白
華為在其《基本法》第三十七條中這樣規定:
我們中短期的投資戰略仍堅持產品投資為主,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資源,迅速增強公司的技術實力、市場地位和管理能力。 我們在制定重大投資決策時,不一定追逐今天的高利潤專案,同時要關注有巨大潛力的新興市場和新產品的成長機會。我們不從事任何分散公司資源和高層管理精力的非相關多元化經營。
從這條規定中,我們能一窺的企業戰略、價值觀和經營原則。在實際對外投資時,華為也一貫圍繞著核心主業構建投資版圖。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遭遇美國製裁之後,華為透過不斷在半導體材料、製造、裝置等領域投資落子,扶持了部分國內半導體企業走向成熟,為自身尋找到了一條國產替代半導體供應鏈。而承擔華為對外投資任務的就是“哈勃投資”。
早期,華為的對外投資由二級部門企業發展部負責。2019年,在美國的制裁下,華為專門成立了哈勃投資(包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夥企業”兩個主體),佈局半導體產業鏈。
截至2023年12月末,哈勃投資直接投資持股的企業超過50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2家。今天我們選取其中一家上市公司來看一看能入了華為法眼的公司,具有怎樣的特徵。
早些年,任正非曾表示華為“原則上不進行對外投資”。那個時期,華為主要透過併購及合作的方式,提升自身業務的薄弱環節。
哈勃投資成立之後,華為聚焦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EDA工具、晶片設計、鐳射裝置、半導體核心材料等領域企業的投資,推進並攻克相關領域“卡脖子”的技術和產品。
為了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華為甚至會投資一些尚未商業化的技術。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屢屢對一些看似風險較高、財務狀況不佳的初創型企業投資的原因。
哈勃投資的投資領域以半導體為主,截至2023年9月末,其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數量佔比約為92%,其他企業涉及先進製造、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