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常常說山東是中國的戰備大省?
用一句古話來說就是天下之勝,勢不在秦必在齊,山東就像遊戲裡邊的一個大血包,能夠源源不斷的給你爆兵爆裝備,幫你逐鹿中原,左右天下大勢。
那麼,為什麼偏偏山東是中國的戰備大省呢?
首先,山東是我國首屈一指的戰略物資生產基地。
一般來說,戰略物資分成農業品、工業品、能源礦產這個三大類,而山東恰恰是全國第一個農產品產值超過萬億的省份。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山東用6%的耕地生產了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是中國的大糧倉、菜籃子和果園子,一個省餵飽了半個中國。
在能源礦產上面,山東也非常硬核,全國十大金礦5個在山東,全國第二大油田也在山東,全國第四大煤礦還在山東。
工業品就更不用說了,山東的工業產業體系完備優勢,行業門類齊全,在聯合國分類的41個工業大類中,山東是我國唯一一個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
在207個工業中類中山東擁有197個,其中製造業179個,在全部666個工業小類中山東擁有526個,山東是名副其實的工業大省和製造業大省。
全國製造業裝備前100強,山東一個省佔了16家,全國第一,工業42個細分行業,山東大部分都在前五名,很多都是第一第二,山東有16個市,有14個市排在全國製造業的百強城市,是典型的大象經濟。
其次,戰備省還得要起到及時支援的作用。
山東的地理位置軍事戰略意義顯著,作為一個沿海省份,山東海岸線全長3345公里,幾乎佔有了全國近1/6的海岸線,南臨渤海、北靠黃海。
而黃海的另一邊就是韓國、日本和朝鮮,可以說黃海的安全直接關係到中國首都北京的安全以及整個京津冀地區的安全。
一旦面臨日韓諸國的軍事威脅,山東戰備是否充分對於拱衛渤海黃海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要把山東的戰略物資運出去,還要考慮到交通條件,這就要說到山東的交通優勢, 山東擁有全國各大省份都少有的水陸交通體系,在濰坊到煙臺的高鐵開通之後,山東省的高鐵運營總里程已經突破了3000公里,全國第一,高速公路里程也排到了全國第六。
為了更好的承擔戰略大省的重任,山東還修了多條戰備高速公路,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讓軍用飛機在上面起落,相當於是個備用機場了。這樣的公路因為要跑軍機或軍車,就算是被炮彈擊中了,也不會有大的坑洞,而且路面還非常寬,能夠跑6車道甚至10車道,公路兩邊也不能有路燈、電線杆和天橋。
最重要的就是,高速公路想要成為戰備公路,最重要的條件就是附近必須要有戰備後勤基地,既能夠維護保養空軍戰機,還需要能夠為過路的裝甲部隊提供補給,而這些山東高速目前都是具備的,所以山東高速被稱為戰備高速也就無獨有偶。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山東衛視是中國國家第一戰備頻道。山東衛視在1994年開始了首例電視衛星發射,實現全國及周邊國家的覆蓋,成為當年全國第一家24小時不間斷播出的衛星頻道。
最後是,山東作為戰備大省,在危難時刻,向全國輸送戰略物資和人才。
抗日戰爭時的90多萬八路軍中,有27萬都是山東人,解放戰爭中,山東籍士兵合計有96萬人,佔當時軍隊總數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山東在糧食方面出的力,也一點不比其他省份少。淮海戰役時,解放軍一共籌措了9.6億斤軍糧,而其中有4.5億斤都來自於山東,山東貢獻之大,從中可見一斑。
從1988年到2014年,解放軍新授銜的148名上將當中,山東籍的佔了將近1/4,難怪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就要取名叫山東艦,這都是山東人用命拼出來的,也正是因為山東人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儘管我們在任何官方檔案裡面說山東是中國的戰備大省,但一提到戰備省這個詞,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