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回購大軍”持續擴容。
2月4日晚間,超30家上市公司釋出回購計劃或相關進展,部分企業發起回購“接力賽”,以真金白銀展現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上市公司以回購計劃為支點,同步推出了“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在主業發展、股東回報及投資者關係管理等方面多措並舉,與投資者共享發展成果。
回購“接力賽”
梳理2月4日晚間回購計劃,多家上市公司發起了回購“接力賽”,即剛剛完成上一輪迴購,又馬不停蹄地開啟新的回購大幕。
1月31日,絕味食品(603517)剛剛完成前一輪迴購,累計回購公司股份1131.35萬股,佔總股本的1.79%,交易總金額為3億元。當日,公司便火速發出董事會通知,並在2月4日審議透過下一輪迴購計劃相關議案,釋出回購方案,擬以自有資金2億元至3億元回購股份。與大部分公司回購股份用於員工持股或股權激勵不同,絕味食品擬將回購股份用於減少公司註冊資本。
凌雲光(688400)的回購頻次也頗為密集。按照2月4日釋出的回購計劃,公司擬以3000萬元至6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將在未來適宜時機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回購價格不高於34元/股。而在十幾天前的1月22日,凌雲光剛剛完成前一輪迴購,累計耗資約6000萬元,頂格完成回購計劃。
三一重能(688349)加碼回購的路徑頗為另類,直接選擇了提升回購金額。具體來說,公司曾在1月16日釋出回購計劃,原定的回購金額為1億元至2億元。基於對未來持續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三一重能宣佈將回購金額上調為3億元—5億元,回購上限提升了1.5倍。截至2月2日,三一重能已回購230萬股,已支付金額為5621.43萬元。
除此之外,杉杉股份、水井坊、長陽科技、逸飛鐳射、禾望電氣、中泰股份、立昂微亦宣佈加入“回購大軍”,擬回購規模少則數千萬元,多則數億元。
回購速度加快
結合回購進展來看,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購計劃實施神速,另有部分公司在近日明顯加快了回購步伐。
回溯1月24日,張小泉(301055)收到董事長張樟生提議回購股份的相關函件,並在1月29日釋出回購方案,擬以3000萬元至4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時隔3日,張小泉便火速實施了首次回購,於2月2日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買入公司19.17萬股,耗資192.96萬元。
概倫電子(688206)的回購同樣“兵貴神速”。在1月30日晚間釋出回購方案後,概倫電子在2月2日便實施了首次回購,當日回購股份數為14.13萬股,支付資金總額近200萬元。
特銳德(300001)近一個月回購提速。按照2023年11月釋出的回購計劃,公司擬斥資1.5億元—3億元回購股份,用於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截至2023年12月末,特銳德累計回購金額為9720.56萬元,約為回購上限的30%;而截至2024年1月底,公司回購金額已達2.95億元,意味著1月份回購支付資金近2億元,達此前已回購金額的兩倍,截至目前回購進度已幾近回購計劃上限。
另據海目星(688559)的回購進展公告,2月1日至2月2日期間,公司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公司股份41.46萬股,佔總股本的0.2%,支付的資金總額1009.72萬元。截至2月2日,海目星累計回購283.15萬股,累計支付金額為1.15億元。
集體發聲“提質增效重回報”
在推出回購計劃的同時,杉杉股份、水井坊、三一重能、海目星、禾望電氣、逸飛鐳射等不少A股公司配套釋出了“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多管齊下維護投資者權益。
鋰電負極龍頭杉杉股份(600884)表示,將從專注經營、注重投資者回報、加強投資者溝通三個方面踐行“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2023年,公司透過積極的市場開拓、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製造工藝升級和成本費用革新等舉措,核心業務均實現了銷量的穩步增長,行業龍頭地位進一步夯實,後續將不斷提升運營能力,深化降本增效路徑,實現全球市佔率穩步提升和長期盈利能力穩健增長。
在股東回報方面,杉杉股份2022年、2023年度分別實施股份回購資金金額2.47億元和5.46億元,分別佔當年淨利潤9.18%和49.59%-63.43%。未來公司將在保證正常經營的前提下,為投資者提供連續、穩定現金分紅,增強廣大投資者的獲得感。
水井坊(600779)在“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中表示,將紮實推進“產品升級創新、品牌高階化、營銷突破”三大策略,在品質突破、渠道拓展和消費者培育上持續投入;同時繼續進行遠期佈局,有序擴充供應鏈產能與長遠儲酒規模;不斷加強科研創新投資,持續提升品質工藝;繼續推進ESG各項議程。
在投資者溝通方面,水井坊表示將進一步強化資訊披露透明度,積極參加各類業績說明會,並持續透過“e互動”平臺、投資者關係郵箱、投資者專線、接受現場調研等各種形式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交流。
風電整機頭部企業三一重能則表示,將全面推進全球化、數智化、低碳化三大戰略,2024年繼續在海外訂單和收入取得新層次的突破,並借力數字化、智慧化賦能產業發展。
責編:張騫爻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