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必須給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規範、透明的稅收環境,嚴格落實稅收法定、稅制統一原則,嚴肅查處“稅收窪地”“政策窪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在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問題中,“稅收窪地”現象頗引人關注。
所謂“稅收窪地”,是一些地方越權進行減免稅,或透過財政返還等方式變相實行稅收優惠。去年6月份審計署釋出的審計報告披露,55個地區違規或變相返還稅收或土地出讓金等225.08億元。其後釋出的整改報告顯示,這些地區清理廢止違規出臺的稅收返還優惠政策,並將規範招商引資行為。
這些現象由來已久,有關部門持續進行規範整治,但在一些地方仍屢見不鮮。除了違規返還稅收外,有的地方還違規返還土地出讓金、違法免除本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等。這些地方製造“稅收窪地”“政策窪地”,主要目的在於提升招商引資吸引力。
在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實行統一稅制才能確保公平競爭,“稅收窪地”對於公平競爭和統一市場環境建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實際上,我國已經實行了嚴格的統一稅制,但一些地方基於本地利益,透過土政策、土辦法打起“擦邊球”,透過“稅收窪地”“政策窪地”來吸引企業投資。這些做法妨礙了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干擾地區間要素自由流動和資源有效配置,破壞了正常經濟秩序,還造成稅收流失,減少了全國總體稅收收入。
應該看到,“稅收窪地”“政策窪地”對地方來說是十分短視的做法,從長遠看只是飲鴆止渴。加強招商引資、促進本地經濟發展,根本途徑在於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稅收窪地”“政策窪地”都只是權宜之計,實際上當地獲益有限,反而會由於違法違規的政策損害了營商環境,帶來不利後果。同時,有不少企業只是利用這些政策進行偷稅逃稅,甚至透過虛假註冊套取優惠,而非真實的投資、發展,難以真正給當地帶來稅收、就業。
對企業來說,則有可能削弱其創新發展的動力,一旦沒有補貼、返還,市場競爭力就大打折扣,同時還有很大的違規風險。近日,某上市公司釋出公告稱,收到當地開發區管委會通知書,為規範財政支出行為,公司於此前收到的兩筆共2400萬元的獎勵資金因不符合相關政策而被追回。教訓表明,企業不應該依靠政府違規的補貼、返還獲益,而要靠自身核心競爭力立足市場,這樣才能基業長青。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必須給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公平、規範、透明的稅收環境,嚴格落實稅收法定、稅制統一原則,嚴肅查處“稅收窪地”“政策窪地”。去年,市場監管總局、財政部等部門聯合釋出通知,明確重點清理妨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其中就包括“違法給予特定經營者優惠政策,如違法給予稅收優惠、透過違法轉換經營者組織形式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等”“違法違規安排財政支出與企業繳納的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審計署部署今年重點審計工作,也包括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資中違規出臺“小政策”、形成“稅收窪地”等問題,嚴肅查處違規返稅亂象。只有填平“稅收窪地”“政策窪地”,才能推動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對地方而言,與其費盡心思製造“稅收窪地”“政策窪地”,不如全力以赴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不能再依賴違法違規返還、補貼等老套路進行招商引資,出臺任何政策必須合法合規。要透過建設一流營商環境,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發經營主體活力。此外,我國連續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企業稅負處於較低水平。對企業而言,在充分享受國家稅費優惠紅利的同時,要著力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