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李飛刀,編輯:小市妹
11月24日,金髮科技宣佈其子公司特塑公司引入5億元金石基金投資。這是近年來公司新材料業務獲得的最大一筆增資擴股。
然而,此舉對現金流吃緊、負債高懸的集團公司層面而言,可謂杯水車薪。並且,公司主營的改性塑膠業務仍處寒冬週期,經營上面臨的逆風局面可能仍然難以扭轉。
【經營深陷“逆風局”】
金髮科技營收佔比60%左右的業務為改性塑膠,即在普通塑膠上透過多種方式加工改性,增強阻燃性、強度、韌性、抗衝擊性等方面的效能塑膠製品,應用在家電、汽車、電子、建築等多個領域。
此外,公司其餘業務還包括綠色石化、材料貿易、新材料產品以及醫療健康。
過去多年,金髮科技營收均保持穩定增長,但淨利潤長期表現不盡如人意,與原材料價格波動的負向關係明顯。2023年,歸母淨利潤為3.17億元,同比銳減84%,創下2010年以來最低。
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淨利潤回升至6.83億元,同比增長41%。看似高增,實質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偏低,其絕對值比2019-2022年同期任何一年都要低不少。
此外,金髮科技盈利能力持續波折惡化。截止2024年三季度末,毛利率為12.22%,創下2006年同期以來新低(刨除2020年因疫情導致醫療健康業務突然暴增)。最新淨利率為0.79%,創下2003年有財務披露資料以來最低。這與金髮科技改性塑膠價格中樞長期波折下移有一定關聯。
與此同時,金髮科技當前現金流吃緊,償債能力也有所下滑。公司最新資產負債率為68.9%,處於公司上市以來絕對高位水平。橫向對比同行看,萬華化學為67.19%,魯西化工48.75%,比金髮科技要低一些。
這與金髮科技最近幾年激進舉債有一定關聯,恰逢又遇到改性塑膠不景氣週期,多面受壓。
綜上可見,金髮科技長期業績表現不算好,盈利能力持續惡化,負債高懸,經營整體處在困境之中。
接下來,金髮科技困境反轉可以期待嗎?
【“量升價跌”模式弊端】
金髮科技的中長期業績成長性,需要從量、價兩個關鍵維度去進行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23年中國初級形態塑膠產量為11901.8萬噸,同比增長6.3%。按照25%改性化率測算,2023年中國改性塑膠產量為3000萬噸左右。其中,金髮市場佔比為7%左右,國恩股份佔比為3%左右,位列國內市場前兩名。
市場普遍預期中國改性塑膠產銷量會因下游新能源汽車、AI、物聯網等新興領域興起而持續上升,並預期恆者恆強,市場佔有率也會進一步抬升。
不過,市佔率提升邏輯從金髮科技過去10多年的發展來看,並不十分可靠。據ussrPaul統計,2012-2023年,金髮科技改性塑膠產量市佔率最高的年份在2014年,超過9%,此後波折下移,2023年僅為7%左右。
當然,未來金髮科技產銷量擴張趨勢比較明確。此前,公司已經提出實現“333戰略”目標——300萬噸銷量,30%工程塑膠佔比,在全球500強大客戶中銷量佔比達到30%。要知道,2023年,金髮改性塑膠產量為215萬噸,離300萬噸目標還有不小空間。
再看價格維度。中國改性塑膠售價沒有相關權威釋出資料,但塑膠製品業PPI指數(或通用塑膠行業價格指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應前者大致價格變化。
2023年6月,塑膠製品業PPI為94.5,創下多年新低,僅比2009年低谷期略高,顯著低於2015年、2020年週期低點。此後至今,該PPI指數有所回升,但仍然處於歷史偏低水平。
回到金髮科技上看,據ussrPaul統計,以歷年改性塑膠營收/改性塑膠銷量來計算均價,2023年為12765元/噸,創下2009年以來新低,較2011年高峰超18000元/噸累計下滑30%左右。這是金髮科技“增收不增利”的核心因素之一。
那麼,為什麼金髮科技改性塑膠價格會呈現一定週期性呢?
在市值觀察看來,主要原因在於改性塑膠行業經營門檻偏低,經營競爭激烈。一旦行業有較好利潤,行業內眾多企業趨向於擴張產能,落地後價格自然下移,歷史上在2009年、2015年、2020年以及2023年產能均有產能過剩情況,導致價格處於偏低狀態。
目前,中國改性塑膠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產能超過3000噸的企業僅70家,市場格局相當分散。這與產品經營門檻較低以外,還與下游應用領域廣泛、客戶分散且需求差異化等因素有關。
此外,國內高階改性塑膠市場則主要被配方研發、加工製造、品牌實力等方面領先的外資跨國龍頭佔據,而國產廠家在佔比更大的中低端市場“內卷”,價格中樞自然無法長期保持增長,相反價格中樞體系還在下移。
綜上看,金髮科技改性塑膠“量升價跌”生意模式弊端較為凸顯,未來利潤成長性不算好,盈利能力也不強。資本市場自然也用腳投票,沒有高估值價值基礎。
【產業一體化舉步維艱】
2019年開始,金髮科技向上遊延伸併購,擴張PDH、ABS等原料產能。具體來看,2019年5月,公司完成對寧波海越100%股權收購,改名為寧波金髮。截止2024年年中,年產能主要包括120萬噸PDH、60萬噸異辛烷、80萬噸PP以及40萬噸改性PP。
2021-2022年,公司拿下遼寧寶來新材料控股權,改名為遼寧金髮。截止2022年末,年產能包括60萬噸PDH、60萬噸ABS、26萬噸丙烯腈以及10萬噸MMA。
在金髮科技看來,介入改性塑膠上游原材料,一來可以確保原材料供應安全,二來可為企業開闢新的增長點。但事實上,這樣的美好願景反而成為拖累主營業務的“罪魁禍首”之一。
2020-2023年,金髮科技綠色石化業務毛利率從14.6%持續下滑至-12.44%,毛利從7億元下滑至-11.6億元。2024年上半年,毛利繼續虧損2.9億元。而魯西化工、衛星石化等同行(均有做基礎化工原料),毛利率均為正。
可見,金髮石化業務表現糟糕,不僅與行業不景氣有關,還與自身經營有關,且不單單是產能爬坡影響而已。
當前,包括ABS在內的多種塑膠原材料均存在產能過剩,且後續還有新產能投產,競爭或將進一步加劇。整體看,介入上游原材料並不是一門多好的生意,相反一些投資者則認為金髮併購兩家石化子公司是“投資決策策略失誤”。
再看醫療健康業務,金髮科技吃到一波增長紅利後,持續陷入經營泥潭。
2020年,金髮科技介入醫療健康,開發出熔噴布、口罩、丁腈手套等產品,當年毛利高達20.6億元,毛利率高達76%,帶動公司整體淨利潤大幅暴增268.6%。
此後,醫療健康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下滑,毛利率變負。該業務收入從27.1億元大幅萎縮至2024年上半年的1.6億元,毛利從2023年開始大幅虧損,至今累虧2億元左右。
對此,投資者在三季度業績會上發出靈魂拷問:“避免以後持續虧損,是否考慮將醫療健康板塊整體出售”?
管理層則回應稱,“醫療領域是高分子材料的重要下游,公司進入該領域,目的是為了實現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因此,公司目前沒有將醫療健康板塊整體出售的計劃。”
在一些投資者看來,此舉說法頗為牽強,改性塑膠下游應用領域包括家電、汽車、醫療健康等,介入醫療健康更多或許是因突發因素想賺快錢,且屬於經營上的跨界。
金髮科技產業鏈一體化的目的是降低主營業務生產成本,提升盈利能力,但從最近幾年的發展情況來看,與想要實現的目標有些南轅北轍,甚至一定程度上成為主營業務拖累。總體來看,深處“逆風局”的金髮科技目前可能難以扭轉當前處境,業績高增時代或許一去不復返了。
免責宣告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為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資訊(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資訊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