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外資來襲,抄底我國資產。
2024年伊始,外資重現淨流入態勢,源源不斷。
尤其是1月22日至1月26日期間,據財聯社援引美國銀行的報道,僅一個星期,中國股票基金吸引了119億美元資金流入,約合人民幣856億。
119億美元的周淨流入,這個規模是2015年7月以來最大,同時也是史上第二大,而且以總量計算的話,整個2022年外資全年淨買入也不過900多個億而已。
看到這個資料,很多人可能會產生一種奇異的割裂感:
之前外資淨流出,國外的各種金融機構、“權威”媒體,不是一直在唱衰我們嗎?
其中股市、債務問題更是唱衰的焦點,怎麼現在A股不振,外資反倒殺了個“回馬槍”?
其實說到底,資本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賺錢,抄底A股的邏輯也很簡單,那就是有利可圖。
A股打響“2700點保衛戰”之際,外資持續流入,恰恰為我們釋放了新的訊號,2024年的大趨勢已經形成,或許與很多人想象中有些不同。
外資大規模流入,抄底!
過去幾個月時間來,包括大摩、高盛等投行,以及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都在瘋狂地唱空我們。
以穆迪為例,這家有著鮮明政治立場的美國評級機構,不僅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緊接著還把8家主要銀行的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穆迪對此給出的理由是“融資平臺債務有可能轉化為政府的負債,進而影響國家財政實力和可持續性”。
然而,儘管嘴上一直在唱空,但身體卻很“誠實”:
去年11月、12月兩個月份,國外機構在大舉唱空地方債的同時,大規模增持我國的債券,尤其是12月,增持規模高達245億美元,創下多年來的記錄。
再比如去年曾3次唱空股市的大摩,每次唱空後都曾經悄悄買入A股。
為什麼這些外資一邊唱空,一邊又在增持人民幣資產,這不是很矛盾嗎?
其實一點也不稀奇,資本永遠都是逐利的,雖然外資對於金融市場極力唱空、打壓,但實際上它們心裡很清楚,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每年5%以上的經濟增長,依舊是全世界最有活力、增長率最高、最有價值的資產市場之一,在中國賺錢的難度,比其他市場要低得多。
就像傻子都知道石油就是黑色的金子,肯定值錢一樣,如今部分人民幣資產價格低得並不合理,現在抄底買入的話,賺錢幾乎是必然的。
因此,這也是外資“心口不一”的根本原因,除了看它們說了什麼之外,我們更要看它們做了什麼。
中國金融市場投資價值
前段時間,美國剛剛公佈了2023年的GDP資料,儘管在部分外媒口中。美國經濟是一幅烈火烹油般的火熱景象,但資料不會說謊。
整個2023年,美國GDP規模達到27.37萬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2.5%,相較於2022年1.9%的增速有所加快,但如果我們細分到季度就會發現,去年3季度環比增長年率為5.2%,4季度則下降到了3.3%,美國經濟增速正在下滑。
另外歐洲的情況甚至還不如美國,其中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GDP已經出現了負增長。
反觀中國,2023年GDP增速5.2%,隨著政策的不斷髮力,經濟正在呈現出溫和復甦的態勢,仍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
所以在全球局勢動盪,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儘管外資嘴上不斷唱空,但實際上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並沒有下降,反而由於價格走低,出現了抄底的好機會。
而這裡外資持續唱空金融市場的目的也就很明顯了:
正是為了打壓人民幣資產價格,找到合適的機會買入,人民幣資產正在成為全球資本追逐的重要目標之一,這也是2024年的大勢所趨。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
經歷了長達幾個月時間的調整,國內金融市場情緒已降至冰點,而外資的兇猛買入,反而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
首先從外部環境上來看。
美聯儲降息已經板上釘釘,只要今年美聯儲開啟降息週期,那麼全球央行就會跟進,到時候全球資金的無風險回報率都會降低,股市也會跟著走出一波行情。
尤其與其他主要股票市場相比,A股目前處於嚴重的低估狀態,相對而言處於低位,隨著全球央行進入降息週期,那麼處於嚴重低估狀態的A股勢必吸引大量資金買入。
其次從政策面上來看。
前段時間央行宣佈降準0.5個百分點,高層密集發聲呵護資本市場,國資委更是明確表態稱:
“將及時透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因此,如今市場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整個2024年,外資都將不斷返場,人民幣資產也將持續升值,這才是現在的大趨勢。
當然了,信心修復需要時間,反彈不可能會一蹴而就,仍需要我們耐心等待,最重要的是經受住時間的考驗。
外資大規模地唱空,難以掩蓋中國經濟復甦向好的態勢,人民幣資產仍是最堅挺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
此消彼長之下,背後是中美經濟增長強弱轉換的縮影,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遠比很多人想象中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