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一夫
時隔8年,A股再現千股跌停!
2024年2月5日,必定會成為讓億萬股民刻骨銘心的一個交易日。就在這一天,A股放量下跌,個股一瀉千里,截至收盤共有1454只個股跌停,跌幅超過9%的更是達到2900多家,比整個市場的一半還要多。雖說盤中有國家隊護盤跡象,指數也一度出現了“深V”走勢,但依舊扛不住市場的強大拋壓與空頭的瘋狂宣洩,尾盤又再度被按了下來。或許國家隊此時也能明白,什麼叫“買不完,根本買不完”。
要知道,在剛剛過去的上週,行情就已經是地獄級別的存在了,昨天這一跌,再度讓本就脆弱的資本市場雪上加霜。若從全A平均股價來看,今年以來A股平均股價足足下跌了29.89%,這意味著只要投資者手中持有個股,那麼今年平均都要虧掉近30個百分點,而去年全年全A平均股價無非也只跌了6.12%。有些心如死灰的投資者,甚至已經做好了股市資產歸零的準備。
眼下的A股,著實已經難以用正常的邏輯來理解。
有意思的是,在很多持股者倍感焦慮和痛苦之時,有另一批人正在萌生抄底的想法——畢竟大盤都跌到2700了,遍地是黃金,而且國家隊還在努力護盤,此時不抄底更待何時?
真是如此嗎?恐怕沒那麼簡單。
先來說說抄底是咋回事。一般認為,所謂的“抄底”就是以某種估值標準來衡量股價已跌到了最低點位,尤其是短時間內大幅度下跌之後,投資者會預期股價將會很快出現反彈,於是選擇買入。這種投資方式常常受到價值投資者歡迎,因為價值投資的理念本來就是買入被顯著低估的股票,然後耐心持有並等待價格向價值迴歸。而且在正常情況下,經歷過大幅度下跌之後的股價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機會理應大於風險,持有起來更加放心。正因如此,抄底也便成為了很多投資者都非常渴望把握住的機會。
誠然,誰都想買到最低點,一把賺個大的,可真實情況常常是輸多贏少,很多人抄底抄到了桌面,沒想到地下還有地板,地板下面還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還有地窖,地窖下面還有十八層地獄……
歷史上抄底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哪怕頂級大師也未能倖免。“股神”巴菲特的老師、價值投資的開山鼻祖格雷厄姆,就曾經因為抄底失敗而一夜成了窮光蛋。
起先,格雷厄姆憑藉自己對於價值投資的深刻理解而賺得盆滿缽滿,開豪車住豪宅,管家傭人眾多。可是在1929年的大股災期間,格雷厄姆覺得機會難得,於是大舉抄底,結果隨後股市繼續大跌,讓他損失慘重,以至於自己不得不坐公交車上班,就連給母親的汽車也要賣掉變現。一年後的1930年,格雷厄姆認為股市已經恢復正常,急於回本的他又開始貸款抄底美股,並在部分標的上加了槓桿,怎料他眼中的“底部”一次又一次被跌破,損失也越來越嚴重。到了1932年,格雷厄姆的聯合賬戶累計虧損超過70%,如果算上槓杆,他已然傾家蕩產,血本無歸。
再如華爾街著名的投機之王利弗莫爾,也是敗在了抄底上,而且結局更加悲慘。
巔峰時期的利弗莫爾,擁有的財富多達1億美金,幾乎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要知道當年全美國的稅收總額也才42億美元。功成名就的利弗莫爾並未選擇急流勇退,而是繼續在市場中拼殺。同樣是1930年,美股已經較高點跌去了一半,利弗莫爾認為抄底的機會到了,於是他將所有身家都投入到股市當中,想要再次大賺一把。誰曾想美股並沒有選擇反彈,而是繼續一路向下。1932年,美股已經跌去了90%;1934年,利弗莫爾破產;1940年,利弗莫爾用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遺書裡寫到:“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
此外,強如巴菲特也有過抄底航空股失敗的經歷,而這些人無一不是世界級的頂尖投資大師,這也應了股市裡那句老話——“老手死於抄底。”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抄底經常會失敗呢?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投資者在判斷股價跌到心目中的“底部”時,依託的往往都是財務指標,而實際情況卻是,很多變化根本無法在各種財務資料中得到及時的反饋,比如行業景氣度、市場競爭格局、公司內部治理,以及宏觀經濟形勢、海內外環境等等,這些因素對於公司基本面以及未來盈利預期都會產生影響。正因如此,很多時候公司股價的“便宜”並非源自於公司價值被市場低估,而是公司競爭力的持續下滑使其變得越來越不值錢,股票價格一路下跌自然也就在所難免,正所謂“便宜一定有便宜的道理”。此時若選擇買入,其結果大機率便是一再被深套,而等不來期待中的反彈。
從技術面的角度理解,便是趨勢的力量不可違逆。
所謂“趨勢”,簡單說就是市場執行的方向,包括上漲趨勢、下跌趨勢和橫向盤整。在技術分析的開山之作《道氏理論》當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趨勢一旦形成,通常會維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並且難以被改變。”究其原因,某種趨勢的形成一定是多空雙方長期鬥爭的結果,比如下跌趨勢的形成,就代表作空頭力量已佔據了絕對優勢,而市場也會沿著阻力最小的下方執行,若是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消化,多頭力量很難戰勝多頭並扭轉趨勢;上漲趨勢亦是同樣的道理。
更進一步講,如果市場是上漲趨勢,你可能只有一次機會買在最高點;可若市場是下跌趨勢,你可能只有一次機會抄在最低點。各位想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正因如此,投資者才更應該學會順勢而為,在不同的趨勢當中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來應對,而不是逆趨勢行事。
比如說,當趨勢由下跌轉為上漲之時,投資者倘若畏首畏尾,一直覺得市場已經漲起來了而不敢去參與,其結果自然就是踏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大膽參與,將每一次階段性回撥都視為上車的機會。
反過來,倘若趨勢由上漲轉為下跌,投資者就應該知道下跌趨勢短時間內不會輕易結束,因為空方力量佔據主導,多頭資金已經悉數離場,這時的思路應該是尊重趨勢,及時清倉或止損,將每一次反彈都視為賣出的機會,堅決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認為它某一天會突然轉勢向上,否則等待自己的很可能就是漫長的下跌和深套。
基於上述分析,我們不妨再來看看眼下的A股,究竟是否可以抄底。
從基本面上看,當前政策端對於市場的支援力度可謂前所未有,國內經濟也在溫和修復,1月PMI的回升也能反映出需求均有所緩和,且各個行業景氣度總體進一步得到了改善,海外美聯儲加息週期已基本結束,一切似乎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而A股整體估值更是處在歷史級別的底部區域,價效比優勢愈發凸顯。
然而,這些並不能支撐起A股的反彈,只因當前市場信心嚴重不足: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尚未得到較好的改善,人們投資消費意願不強,風險偏好下降,繼而造成資本市場做多力量的減弱;而資本市場賺錢效應的持續惡化,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壓制大眾的投資意願和信心,致使人們寧願把錢存入銀行、購買黃金或是國債,也不願意投入股市或者配置基金,從而形成惡性迴圈。
與此同時,市場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接下來經濟基本面能否繼續發生實質性的改善,市場對於房地產和地方債的預期能否扭轉,大國博弈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因素能否削弱,A股“重融資輕投資”的局面是否真的會改變,瘋狂IPO導致市場抽血以及其他制度層面的弊端能否根治,對於中小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能否兌現,等等。這些不確定性因素能否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尚且難有明確答案,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如此自然難以推動A股的止跌反彈。
從技術面上看,當前A股各大指數和絕大多數板塊都是妥妥的下跌趨勢,日線級別的主要均線亦是表現為標準的空頭排列。對於上證指數而言,自2005年以來的大支撐線已經被跌破,且暫時看不到收回的跡象,再度證實了市場當前空頭力量的強大。
正所謂下跌趨勢不言底,既然市場已經是這種走勢,我們最好的策略就應該是順勢而為,將每一次反彈都視為減倉或者賣出的機會,而不能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更不要隨便大舉抄底。不信你可以回過頭去看看,那些在大盤跌破3000點、2900點、2800點抄底的人,是不是幾乎都抄在了半山腰?又有誰能預料到,市場會由原來的“保衛3000點”演變成現在的“渴望3000點”呢?
綜上所述,我認為抄底買入的時機還沒到,持有股票的人可以在市場反彈時適當減倉,持有貨幣的人索性選擇空倉觀望。什麼時候基本面上能夠連續出現超預期的實質性利好,並且市場也出現了真正的右側訊號,再進場也不遲。屆時縱然買不到最低點,但確定性和安全性都有了更多的保障,投資效果大機率也會好很多。
更何況,馬上要春節了,誰知道10天休市期間會出什麼么蛾子,有閒錢買點年貨不香嗎?抄什麼底!
不過話說回來,從來沒有隻跌不漲的市場,也從來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就如同《繁花》劇中爺叔所言“大暑之後必有大寒”,而大寒之後也必有陽春。只要我們堅信“萬事萬物皆週期”,就一定會等到A股否極泰來、峰迴路轉的那一天,彈簧壓得越低,後面的反彈動力就會越強。歷史上A股每一次歷史級別的大底部到來之前,都是人們覺得後市無望,對於市場已近乎死心,但隨著短期利空的逐步消化、政策面的不斷呵護、基本面的持續改善以及大資金的強勢入場,行情都實現了由企穩到反轉甚至持續大漲的變化。
但前提是,你要在現階段保護好自己,並且要活著等到市場反轉的那一天,否則便一切都無從談起。
畢竟還是那句話:只有在熊市中活下來的人,才有資格在牛市中意氣風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