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數——這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一句名言。如果說0.618是美學的終極密碼,那麼3%則是房地產的終極歸宿。
最近到香港玩,順便考察了一下當地樓市,get到三個資訊:
第一,香港房價普遍降了20%到30%,很多新盤在打折促銷,吸引了不少看房人,聽口音,很多是內地人。
第二,香港房子重視保養和維護,很多樓齡超過10年甚至20年的小區,仍然很有品質感,我用一個詞叫:舊而不破。
第三,香港的房子雖然貴,但租售比基本都能到3%。香港的房租高,是出了名的,一套20平米不到的小單間,租金上萬也是很常見的。
01
香港人買房,比較關心房子的租賃價值。畢竟,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相比搏升值,租金才是看得見的收益。
簡單算個賬就能明白,一套房子的租售比如果能到3%以上,基本就上可以不關心房價變化了,因為靠租金也能收回成本。
所以,當房價調整到3%的租售比時,我們就可以認為它觸達了安全線。
而且,3%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不僅香港,包括紐約、倫敦、東京等國際大都市,扣除持有成本之後,租售比驚人的一致,都在3%左右。
根據經濟學家任澤平的一項研究顯示,扣除持有成本(房產稅、物業費等等)之後,紐約、倫敦、東京市中心的租售比分別為3.1%、2.8%、2.5%,都在3%上下浮動。
這說明什麼?在一個成熟的房地產市場,一套房子的價格就是按照年租金的33倍左右來定價的。
02
其實,不僅是房子,在股票市場,也能看到3%這個神奇的數字。
大家看看,蘋果、微軟、茅臺等優質企業的股價在經歷漫長的起伏之後,市盈率最終都回歸到30倍左右,摺合成“租售比”的話,就是3%。
需要補充的是,房屋租售比是年租金/房價的比值,市盈率是總市值/淨利潤的比值,如果把“租售比”換成“售租比”來討論的話,二者其實就是一個東西,都是衡量一個資產多少年可以回本。
那麼,為什麼優質資產的市盈率普遍都是30倍左右呢?我猜想的話,這可能涉及到人類平均的“青春價值”。
關鍵詞是:青春價值。
現代社會,一個成年人平均的職業生涯,就是30年左右,你看銀行做房貸,給予借款人最多的還款時間,就是30年。
結論是什麼?人類平均的青春價值,是一切資產價格最終的衡量尺度。
03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內地樓市的租售比不是3%呢?現在北上廣深市中心的房產,租售比普遍只有1%左右,如果想靠租金來回本,得等上100年。
這是不是說明內地房價被嚴重高估了?
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內地樓市還沒有真正進入成熟期,其估值模型和成熟市場不太一樣。
例如,蘋果、微軟、facebook、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公司在高歌猛進的創業期時,其市盈率也是遠超30的,因為對創業公司而言,盈利能力不是最重要的,發展預期才是最重要的。
但隨著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逐漸穩定下來,盈利能力就成為投資人最關心的事情,市盈率也就普遍回到30倍左右了。
過去20多年,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伴隨著城鎮化的高歌猛進,市場給予的估值普遍很高,但隨著房地產逐漸進入成熟期,租金價值一定會成為買房人最關心的事情,到那時,相信北上廣深的租售比也會迴歸到3%左右。
只不過,這個“迴歸過程”一般不會是急風驟雨式的,而是在一個相對漫長的時間裡,伴隨著房價回撥、租金上漲,逐漸迴歸的。
香港、紐約、東京、倫敦的房地產市場,幾乎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為什麼會這樣?3%的背後是人類平均的“青春價值”,它才是影響資產價格最高的指揮棒。